书城小说官路
1049400000006

第6章 赴任江南,见识官场潜规则 (3)

与宿舍比较,办公室的设施相对要齐全一些,但也十分简陋。办公桌桌面掉了好大一块桌皮,让它新来的主人很掉面子。对面坐着一位已经退线的老领导,不常来,桌面上积满了灰尘。桌上没配电脑,我找老童,老童说:“政府办没这笔经费,副市长的电脑都是自己想办法找别人赞助的。”没办法,我只得再次向章局长求援。章局长把他自己家里的笔记本电脑借给了我。

这一借就是五年。

待我调离江南去归还电脑时,已退二线的他笑道:“配置太低了,当废品卖200块钱都没人要,送给你作个纪念吧!”

当然,这都是后话。

住宿和办公的问题勉强解决了,吃饭和交通却成了难题。过去市委、市政府招待所没有改制前,领导在那里开了个小食堂。后来,招待所卖给了一个浙江老板搞开发,市里的“空降领导”便失去了开灶之地,只能到处蹭饭。权力大的不用发愁,餐餐都有人请,权力小的就有些可怜了,只能到其他机关去搭餐,每天敲着钵子挤食堂。后来,市委领导对两办负责人说:“让一个县领导在外面蹭饭太没面子了,还是办个食堂吧。”两办一合计,把食堂开在了县农办。农办领导求之不得,一来经费上不会吃亏,二来办事拉关系方便。

我去的时候,领导食堂刚办起来不久,这便是我到江南以后碰到的最大幸事。即便如此,我还是尝到过蹭饭的滋味。没办这个食堂的时候,“空降派”领导们都觉得不方便,真的开起来了去的次数却并不多,经常去吃晚饭的只有我一个人。如果有剩菜剩饭,我会让炊事员帮我热一热对付对付;如果没饭了单独为我一个人做饭,我怕给人家添麻烦,便往往会跑到街上吃蒸菜。

有一次,我像往常一样上街去解决晚餐,路过一家饭店时,碰到某局的一个股长和另外几个不认识的人,在饭店前坪摆了张桌子喝酒,股长很热情地给我装烟,问我吃饭没有,我觉得一个县领导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吃大喝影响不好,便撒了个谎说吃了。他说,吃了也没啥,再喝几杯酒吧?我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其实,那个时候我的肚子真的很饿,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吃的问题因为食堂的开办而变得不成问题,但交通工具却成了一个大大的难题。我家离江南有四十多分钟的车程,如果政府不安排车辆就只能坐公共汽车上下班。我找到老童和他探讨这个问题。老童对我说,政府办没有车,有什么事秘书科临时安排调度,谁用车谁加油。我问:“那费用怎么办?”老童答:“不知道,要请示柳市长。”我又问:“我上下班怎么办?”他回答得很干脆:“你可以搭家在云梦的几个领导的便车,否则就只能搭公共汽车。”

“搭‘回头的’拼车也不错呀,15块钱一个人,坐满就走,很方便的。”末了,他又补上一句。

我很无语地走出了他的办公室。

说实话,初见老童,他给我的印象相当恶劣:冷漠、欺生、吝啬,甚至有些盛气凌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除了市长和常务副市长,他可以凌驾于其他所有副市长之上。虽然我对他不满,但我还得给他赔笑脸,毕竟他是地头蛇,得罪不起呀!我不明白,市长为什么会安排这样一个五十大几又不会来事的老同志来做办公室主任。我更不明白,我一个挂职的干部,他为什么要给我下马威。

这个问题,直到离开江南前,我才找到了完整的答案。

其实是我误解了老童。他是一个有傲骨的人,在官场上混了多年,不唯上,不谄媚,同他一批的政府办主任在县级领导岗位上都干厌烦了,他还在政府办主任的岗位上磨蹭,连个副处级待遇都解决不了。照常理,人大换届政府办主任是当然的人大代表,人家劝他提几条蓝盖芙蓉王香烟到各代表团走一走,他死活不肯,情愿不当这个代表。结果不出意料,他当然落选,成了江南有史以来第一个落选人大代表的政府办主任。

落选就落选,他毫不在意。在他眼里尊严比权力重要。因为太维护尊严,他居然很少开口找市长追加政府办的办公经费,要维持正常运转只有一个办法:抠。因为太维护尊严,他常常“目中无人”。在他眼里只有朋友没有领导,尤其像我们这些挂职的年轻干部更没放在眼里,初来乍到受到他的冷遇自在情理之中。我在江南待了五年之后即将离任之时,第一个打电话要请我吃饭的居然就是这位让我曾经寒心透顶的老童。此时,他已“捡漏子”去政协当了副主席(前任因腐败落马了)。席间我问他:“依你这个脾气是怎么混了个副县级的?”他道:“那些混到了副县级的未必就比我强多少!”

我摇了摇头,敬他一口酒:“你不适合当政府办主任,再干下去会把挂职干部都得罪完了。”

他哼哼一笑:“你不觉得后来我也有所改变了吗?”

我细细一想,是有变化。在他离开政府办之前,从省委统战部来了一位挂职市委常委、副市长的处长。闲暇之余我去他办公室闲聊,正碰上秘书科给他派发办公用品。我发现我刚来时每年配发手抽香纸巾四盒,他却给配了六盒。当时我就开玩笑:“这个老童好势利,省里来的就是省里来的,我们市里来的他妈的就不是人,同样是挂职,竟然少发两坨卫生纸!”

老童听了很尴尬地一笑:“你没有发现,后来给你也多发了两坨?”

我来江南近一个月之后终于见到了柳市长。他是我的老乡。在江南的党政领导班子中老乡很多,市委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一个市委副书记、加上我,基本掌控了江南大局。市长柳博温来江南之前系云梦市交通局长。常务副市长资历很老,能力和烟瘾都很强,曾经在共青团云梦市委当过书记,运气不好,刚去河东区当书记就赶上当地有人闹事,制止不住,跑到首都闹出了动静,组织上追责,便快刀斩乱麻地将他发配到了江南。有人总结说,这是一条血的官场教训,即“安全乃第一要务,再怎么提拔也莫往最敏感的地方去”。

早上八点,秘书科通知我九点半在市长会议室参加市长碰头会。我心里有些许激动,终于要给我分工了。九点一刻,我早早地来到会议室恭候正副市长的出现。因为各自工作忙,来了近一个月,我人都还没认全。

许多人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县市级机关的议事程序。其实很简单,三个会议就解决了。市长碰头会议是例会,什么时候开、多久开一次,根据市长不同的性格决定。喜欢开会的一周一次,每次半天。不喜欢开会的一月一次,每次半天。碰头会实际上是一个工作汇报会,即各位副市长简明扼要地将近期所做重要工作向市长汇报,让他做到心中有数。附带提一提需要请求市长解决的某些问题,不外乎要编制和要钱。编制和钱是最令市长头疼的事情,市长一般都会采取回避的办法不置可否。还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本来直接由分管的副市长拍板就行了,但许多人怕把握不住不愿意自己一个人担担子,也会提交市长碰头会议向大家通个气,市长会礼节性地让各位副市长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各位副市长各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般不会就别人分管的问题指手画脚。即便被市长点名要求发言,要么天马行空、不着边际、轻描淡写、摸不着头脑地来它几句,要么直接表个态——“我没意见”就OK了。绝不会有哪一个人,会蠢到为不属于自己分管线上的问题而据理力争,哪怕是即将出台的这个决策明显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否则,是自讨没趣。

我就曾经碰到过这样的尴尬。那时我刚来,不懂潜规则,我在市长碰头会上提出,江南的鞭炮厂遍地开花规模小,都是采取由本地人建作坊浏阳人承包的方式发展起来的,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鉴于江南严重的安全形势,不但不能把鞭炮业作为江南的主导产业,还要严格限制其发展。因为工业不属于我分管,我的提议不仅没有得到其他领导的附和,而且还得罪了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后因对震惊全国的玉涛河砷污染事故负领导责任下野)。五年之后,江南如我所言真的发生了鞭炮爆炸事故,三个消防官兵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市政府规格最高的会议是市政府常务会议。常务会议主要是解决一些需要由市政府集体承担责任和风险的重大事项,由市政府组成人员(含正副市长)及市政府全体工作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常务会议不定期召开。为保证会议的质量和效率,会在会前几周甚至几个月就开始做准备。首先由政府办向各副市长征求意见,请他们自行申报需要上会的议题。市长收到议题以后进行筛选,敲定上会的事项。议题敲定以后,市长会事先同分管副市长及与议题相关的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协商,在脑子里形成一个预拍板的初步意见。议题上会以后,会走“议题相关部门汇报,各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发表意见,各位副市长发表看法,最后由市长表态,形成纪要”等固定程序。会上争论会十分激烈,各职能部门及分管副市长为维护各自利益而据理力争。其实力争也只是摆一种民主的姿态,如何表态市长已了然于胸。否则的话,每一个问题争来争去,争论一个月甚至几年都不会有结果。这样的会议最大的好处在于,责任和风险大家分担,究竟怎么办,还是由市长一个人说了算。

比市政府常务会议规格略低的是市长办公会议,市长和各位副市长都可以主持召开。主要是市长或副市长就各自分管的工作进行协调。比如,市政府决定“五一黄金周”举办旅游节,主管旅游的副市长得召集旅游、公安、建设、文化、安全等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明确分工,责任到部门,并细化到人。有必要的话还要发纪要。许多复杂的矛盾往往一纸小小的纪要就能解决问题。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相当于政府的小法律,一经出台即具备法律效力。当然也会出现两份纪要前后矛盾被收回的情形。

例如,关于江南烟花鞭炮燃放的问题就曾经先后出台过几个纪要,先是燃改禁,后来是禁改限;起初将管理权交给城市管理部门,后来嫌整治力度不大,移交给了公安部门,公安部门接过权力后,精力上顾不过来,又发现无利可图,几经协调,再次将“权”交还城市管理部门。经过几反几复,江南的烟花鞭炮燃放就此失控,365天天天炮声隆隆。

九点三十分,会议准时开始。柳市长就我的分工问题做了个说明。他宣布,因为我曾在建设部门工作过,主管城建的副市长要到省里学习两个月,他的工作暂由我“挑土”。权力的分配意味着官场生活的真正开始,尽管只是短暂的“挑土”,但毕竟是粉墨登台了。所以散会以后,我开始思考该以怎样一种形象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其实,对于官员“职务如何行为”以树立权威和形象是有许多讲究的。在来江南之前,一位热衷于政治的朋友给我立了整整“18条官规”:

一、不要轻易接受局长以下干部的吃请,时刻要想到自己的身份。

二、有事让局长来找你,切忌主动上门,要搞清倒顺。

三、任何事情都不要忙于表态,视‘看似表了态其实没表态’为表态的最高境界。

四、一定要重视每一个报告。老百姓看一个领导有没有水平就看领导的报告做得有没有水平,绝不能照本宣科地念报告,一不小心就会被笑掉大牙。江南曾经有位领导外出学习考察回来以后按规定要在系统内传达考察学习的体会,他让办公室给他准备一个稿子,写稿的人没去过那些地方,只好到网上去抄,结果抄出了问题。那位领导事先没来得及看稿,拿起来就念:“最近我到新马泰转了一圈……”刚念完,觉得不对,马上接了一句:“我什么时候到过新马泰?岂有此理!”

五、管住自己的嘴。你不开口,人家就不知道你在想什么,这就叫城府。更何况隔墙有耳,一不小心你的话就会被传到书记或市长的耳朵里。

六、恰当作秀,抓住最佳时机,树立亲民形象。

七、任何时候莫嫌农民的烟酒差。烟再差也要接过来吸几口,酒杯再脏也要捧起来抿几口。否则,农民的心就会受到伤害……

说实话,朋友教给我这“十八条官规”的时候我还是很反感的,之所以反感有两个原因,一是太过于强调官本位意识,完全割裂了领导干部与老百姓之间的血肉联系;二是把我当成了弱智,怎么为官的基本概念我还是懂的,我不需要别人手把手地教。对于我在江南市政治舞台上的第一次亮相,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一不能穿西装,那样显得太过于正式,让人觉得与基层有一种距离感。也不能穿T恤,那样显得太过随意。即要显得庄重又不会显得太正式,所以我选择了短袖衬衣。包括如何与下面的人见面,说话用什么语调我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