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美学其实很好玩
1049100000006

第6章 美是生活 (6)

生活中,红色常被用作重要的警示标志。比如,在交通中红灯表示禁止通行,在作业中红叉表示错误,在足球中红牌表示被罚下场,在警报级别中红色表示最高级别??红色之所以被更多地用于警示,其主要原因在于红色比其他颜色更醒目。

决定一个物体颜色的是这个物体所反射的光波。光波越长,就意味着我们看到的这个颜色越醒目。而红色的光波,是所有颜色中光波最长的,这就使红色成为所有颜色中最为醒目的颜色。不少动物会对红色很敏感,虽然它们可能是色盲,但红色的长光波能让它们清晰地感受到刺激。

颜色有扩张和收缩的效果

红色的波长最长不仅使红色最醒目,还使红色有一种扩张感。波长较长的暖色,事实上都具有使颜色扩张的作用。这种扩张感,让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更大,也因此更醒目。相反的,波长较短的冷色,通常具有收缩的作用,都能让物体看起来比实际更小。如果我们将同样大小的冷暖色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暖色的色块要略大于冷色的色块。

红色、黄色、白色都是扩张感很强的颜色。在历届好莱坞的红地毯上,穿红色晚礼服的女星,往往多过穿其他颜色的。其中最明白不过的意思就是:我要比别人醒目。

明黄色的扩张效果也非常显著,它虽然没有红色醒目,但能在不影响视线的情况下引起人重视,还不会给视线带来太多负担。所以交通警示标志中,黄色是重要的提醒色。道路正中区分左右车道的虚线和实线是黄色的,道路边上的转弯指示是黄色的,交叉路口的禁停区也是黄色的。

白色本来没有红色的扩张性强,但由于白色是反射了所有光线形成的颜色,所以白色的能量非常强,它大大增加了白色的扩张性。有趣的是,白色的汽车是最不怕脏的,因为灰色的灰尘在白色的扩张作用下,很容易被忽视。白色汽车在可视度上,甚至比红色还要好,它更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从而增加了安全系数。

蓝色、紫色、黑色是具有收缩效果的颜色,能让事物看起来更小。我们的视觉经验认为,更小的事物离我们更远,因此收缩色能制造后退的效果。当一个空间过小时,如果将墙壁涂成具有收缩效果的颜色,会让墙壁看起来比实际更小,这就仿佛将墙壁往后退了一截,能使房间看起来大一些。

具有收缩色的汽车危险系数较高,它很容易让人忽视,即使看到了也容易误判两车间的距离,从而导致撞车。不过黑色由于历来是官车和富车的代表色,所以黑色的车大多较大,容易使人注意。如果小车也赶时髦变得通体黑色,就会很危险了。现在有些黑色的小车甚至将车灯也蒙上黑色,其危险系数可想而知。

具有立体效果的色彩搭配

化妆师懂得如何让一个人的脸看起来更小。他们会用略带紫色的腮红涂抹脸颊,白色的颧骨和偏紫的腮红起到了扩张颧骨、缩小脸颊的作用,甚至让脸颊产生略微后退的感觉,这就让人的视觉产生了混淆,让大脸看起来变小了。

这里所利用的正是扩张色和收缩色搭配所产生的立体效果。如一张坐椅,当其靠背两边为灰色、中间为黄色时,我们会觉得坐椅的中间部分高高突起,似乎里面有更多的泡沫,让这个坐椅更柔软。当靠背两边为黄色、中间为灰色时,我们就会感觉靠背向内凹,有更好的包护感。收缩色能让扩张色有向前突出的感觉,从而制造更好的立体感。

同色系中饱和度高的颜色更醒目

上面是对不同颜色的讨论,而在同色系中,颜色越深的就越醒目。当我们将同等大小的浅蓝色和深蓝色进行对比时,深蓝色会更吸引我们。不过相对这些变化的颜色来说,饱和度最大的艳丽颜色,又更为醒目一些。宝蓝色就比其他蓝色更醒目。所以在服装中,即使是收缩色,只要能选到更艳丽更深的颜色,也能让自己变得醒目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深色通常是饱和的颜色中添加了黑色所致,所以深色具有收缩的作用,当颜色过深时,过于灰暗的色彩会让人感到辨识颜色困难。这种灰色,其实还不如纯正的黑色醒目。

为什么夏天我们都爱穿浅色的衣服

我们常在夏天穿浅色的衣服,在冬天穿深色的衣服,我们会根据经验说:“穿浅色的衣服更凉快,穿深色的衣服更热。”我们在前面讨论过颜色有冷暖之分,冷色和暖色是指不同的色系,而非指同种颜色的深浅。那为什么我们会感觉深浅不同的衣服,会带来不同的温度效应呢?

深色的物体更容易吸收温度

虽然地球本身有地下热能,但通常让我们感觉温暖的,却是天上的太阳。太阳发出的光芒是有温度的,所以我们在没有太阳的黑夜会感觉寒冷,在有太阳的白天会感觉温暖。太阳为我们提供热能的光芒,也就是让我们看到颜色的光线。

我们知道太阳光是由很多不同波长的光波组成的,物体在被光线照射后,会吸收某些波长的光,不能吸收的光则被反射出来,当这些不能吸收的光射入人眼,就成了我们看到的颜色。

在宇宙中有一种天体,它能吸收所有的物质,包括光线,这就让我们无法看见它的真实形体,只能感觉它所在的区域为一片黑色,天文学上将这种天体称为黑洞。所以我们看到的黑色,是物体吸收了大部分光波,只将少量的光反射出来而形成的颜色。而白色的物体只能吸收很少的光,它能将大部分的光波反射出来。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知深色的物体通常能吸收更多的光波,而浅色的物体则吸收较少的光波。

光波被吸收,意味着能量也被吸收,颜色越深能聚集越多的热能。我们在夏天如果穿黑色的衣服,一定会汗如雨下,但如果我们穿上浅色的衣服,就会立即觉得凉快了许多。而冬天,如果我们还穿着浅色的衣服,则容易感觉到寒冷。

白色屋顶是最环保的

现在地球上最大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这并非太阳过多照射,而是人类将地下的碳资源过度开发,并将其排放到空气中,造成了二氧化碳过多的温室效应。现在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全球气温每升高1℃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现在的环境保护,除了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要减少地球对太阳能量的吸收。这其中,利用颜色来应对,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有研究显示,浅色物体能反射80%的阳光,而深色物体只能反射20%的阳光。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热带国家的建筑大多采用白色的原因,在热带国家是很难看到深色建筑的。

如果地球上更多的建筑屋顶被刷成白色,就会大大减少热能的吸收。美国的物理学家做过计算,如果全球100个大城市的建筑和道路表面被刷成白色,就能减少相当于440亿吨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这相当于让全球汽车停止排放尾气11年。

当然,白色的路面造成的反射,会影响司机的正常驾驶,所以只要使用混凝土的颜色,也能达到减少热能的效果。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呼吁将所有平顶屋顶都刷成白色,而斜面屋顶则建议刷成浅色的冷色调。一些国家政府甚至开始将屋顶颜色列入建筑法规中。我们在露天环境多使用浅色,也是一种环保举动。

反射率高的颜色更安全

现在道路交警和清洁人员所穿的安全背心,已经由过去的红白相间,逐渐改为了黄白相间。这一改变,打破了人们对红色警示作用的惯有思维。

虽然红色是非常醒目的颜色,但它对光的反射率远远小于白色和黄色,这就让白色和黄色成为最安全的颜色。如果你在夜间出行,最好能穿一件白色外套,这更容易让夜晚驾驶车辆的司机注意到你。现在就连安全帽也开始从原来的红色改变为白色和黄色。这样的安全帽不仅更安全,还能防止烈日下安全帽内温度过高,减少高温对人判断力的影响。

为什么深色会让人感觉更重

我们在装修时,很少将天花板设计为深色。如果使用浅色地板和深色天花板,就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感。人们穿衣服也有这样的原则,如果谁上身的颜色深,下身的颜色浅。通常会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由此可知,我们看颜色,是有重量感的,越深的颜色,给人感觉越重。

之所以形成这一感觉,可能跟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关。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天为浅蓝色,地为深褐色,大部分地上的事物都比天的颜色更深。这就让人养成了深色在下,浅色在上的习惯思维。

在中国神话中,天地原本是一片混沌,当盘古凿开了天地后,轻的事物就飘上去成了天,重的事物则落下去成了地。可见在古代,这种轻重意识已经形成了。我们在生活中也会发现,只有轻的事物才能飞到天上去,而重的事物因为重力因素,很难飞翔。所以我们逐渐形成了深色更重、浅色更轻的观念。

同色系中深色需要更多颜色量

实验美学家曾经做过颜色重量的实验,他们将三角形按垂直高度的一半划分为两部分,一个三角形的下部为深色,另一个三角形的上部为深色。被试者通常更喜欢深色在下的三角形,认为这样更符合视觉习惯。这样的实验结果,在同色系中最为明显。

每种颜色都有不同的深浅。我们在服装设计师的色卡板中,可能看到黄色有几十种甚至一百多种深浅色。在这些排列的色卡中,我们会感觉浅色的色卡只有很少的黄色,而深色的色卡则有更多的黄色。在水彩画中,我们要涂抹的颜色为浅色时,只要将少量的颜料与水稀释就可以得到;而涂抹深色时,则需要使用更多的颜料。因此有美学家认为,颜色量的多少才是影响人们对颜色重量判断的标准。

被广泛运用的颜色重量原则

颜色能给人重量感的原则,在生活中使用得非常多,我们在这里只说说包装盒。包装盒非常能反映商家的诱导心理。当商家希望人们感觉里面装满了沉甸甸的物品时,包装盒通常会使用深色。但如果盒子里装的是夏天的衣服或者丝绸一类轻盈的物品,包装盒则多半为浅色。

我们很容易感觉黑色等深色的盒子里装满了沉重的物品,而白色等浅色的盒子里则可能装有轻的物品,甚至可能是空的。因此,在搬运公司很难看到深黑色的包装,大部分包装箱都是浅褐色的。虽然白色的包装箱能让搬运工感觉更轻松,但白色的包装箱容易弄脏,难以投入再次利用,加上浅褐色为纸浆原色,而白色包装箱的成本更高,所以只有少数的搬运公司会使用。

颜色的平衡作用

如果我们看的书,左页有彩图,当图的颜色为深色时,我们会感觉左页更重;如果图的颜色很浅,右边黑色的字会让我们感觉右页更重。颜色的重量会让我们有不平衡感,为了纠正这种视觉带来的错觉,人们常常会在过轻的一方使用一些深色来增加重量。

在平面设计中,当左边的颜色过深时,往往会在右边使用一些深色的图片或者色块。中国画中也会在留白的地方进行题字或盖章,其用意就是解决画面上一边过重、一边过轻的问题。

在实验美学家的三角形重力实验中,研究者发现,如果三角形两部分的颜色不是同一个色系时,颜色的重量原则有时会失效。利用三角形来做这个实验本身有一定的问题,按照垂直线的一半来划分三角形的两半,会使三角形上面的面积较小,下面的面积较大。人们的重量认识跟面积有关,面积越大代表物品越重。所以虽然浅色给人较轻的重量感,但当三角形下方的浅色为人们喜欢的颜色时,他们更容易喜欢这个三角形。因此面积小的深色物品位于面积大的浅色物品上时,并不会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我们也不会有白墙上的深色画会掉落下来的错觉。

买回家的衣服为何跟商店里的颜色不一样

人们常常有这种感觉:在商店中感觉颜色很漂亮的商品,买回家后就可能变得没那么漂亮了,因此我们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其实这并非颜色本身发生了变化,而是不同的环境,对颜色产生了影响,使我们错误地判断了颜色。

光线的明暗会改变颜色的深浅

我们光顾的商店,有的光线强烈,有的光线暗淡,这些光线的明暗会直接影响到颜色的深浅。通常较亮的光线能让颜色变得更亮一些。当把红色放在光线下,并用一块板子遮住一些光线时,虽然我们仍能看出板子下的颜色是红色,但跟光线下的红色相比,板子下的红色变成了深红色。也就是光线较暗时,颜色会显得深一些;光线较亮时,颜色会显得明亮一些。这就是为什么摄影师要用强灯光的原因,这些灯光能让颜色发挥它们最大的明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