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美学其实很好玩
1049100000001

第1章 美是生活 (1)

过去,小学有美术课,教孩子们画画,做手工;现在,美术课则被分得更细,分为绘画课、手工课、陶艺课等。这样的美学应用课程,能让孩子们知道如何构图,如何使用颜色,如何制作立体物品。同时它也能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充满了美的事物,就像放大了的美术课程。

生活处处有美学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事物存在,有美存在的地方,就一定存在与美有关的学问。虽然人人都能感受到美,但不具备足够美学知识的人,无法获得更丰富的美感体验,在同样的事物面前,所获得的享受就更少。

没有美感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我们很难想象没有美感的生活会是什么样。事实上,缺乏美感的生活等于缺乏理想和自我证明,其结果将会导致对生活缺乏激情,甚至丧失对生存的信心。

在现代社会中,过重的压力和过于繁忙的生活节奏,容易使人缺乏时间来欣赏美、感受美,所以现代人很容易抑郁成疾。抑郁的治疗方法,其实就是安排出更多的时间来感受美好的事物,一旦能重新感受到美,抑郁就会很快好转。相反的,如果一个人过于空闲而无所事事,又缺乏美感知识,也容易在空虚无聊中感受到生存的无意义。这样的人只要让他们参与能体验到美感的活动,就能使他们重新找到自我认证,活得精彩起来。

由此可见,美不仅是我们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也是保证我们生活得美满的重要元素。增加生活中的美,学会鉴赏生活中的美,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美感能使身心愉悦

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是率先提出“美是生活”的学者,他认为美在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感能引起人赏心悦目的快感。这种快感来自人们对美的事物的感应,当外界的美将人的情感引导调整到相应的状态和水平时,人就会感到内心受到了肯定,受到了激发,心理的愉悦会带动身体发出愉悦的信号。

孔子可以在听到“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这是音乐调动了生理和心理一起去感受乐音之美。这种余音绕梁的效果,是极度美感带给人的享受,可以使人沉浸其中而忽略其他的感观享受。可见美感能给人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生理本身也可以引起单纯的快感,但生理的快感无法引起心理的快感,这就使生理快感很容易消失。引起生理快感的活动一旦停止,快感也就随之消失。而美感所具有的快感更具持久性,不会随着审美的结束而结束,甚至可以凭借记忆重温美感体验。

美感能使生活得到丰富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出著名的“需要系统”,他认为人类有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两种需要等级,其中生理和安全是低级需要的两个层次,归属和爱、尊重、认知、审美、自我实现是高级需要的五个层次。在这个需要系统中,高级需要能够弥补低级需要的不足之处。事实上,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所有生物共有的,也是生命存在所必需的。但人类的本性中就有需要证明自己与其他生物的不同之处,所以才有了高级需要。越高层次的需要越能使人获得满足感。

审美作为高级需要,使人超越功利的狭隘生活,获得丰富的精神体验。所以爱因斯坦认为艺术和科学创造的动力,在于“摆脱日常生活,在单调乏味和这个充满着由我们创造的形象的世界中,去寻找避难所的愿望,才是他们最强有力的动力”。

美感能提升人的素质

虽然现在美学非常强调去感受纯粹的美,但我们仍然不能忽略美感的教化作用。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在很早的时候就将美与教化联系在一起。教化是枯燥的,而美感是受人喜爱的,所以用美的形式来教化民众无疑是最受欢迎的。所以古罗马的美学家贺拉斯就提出了“寓教于乐”的学说。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寓教于乐是非常有用的。让孩子们去数糖果做游戏,比让他们去认识黑板上的数字有趣得多。虽然这些做法重在知识的传授,但事实上,任何美感都能让人获得自我的提升。人们之所以能获得美感,源自内心能与美的事物相感应,这种感应能让人不断肯定自我的内心,并获得自信。即使是纯粹的美感享受,也是自我塑造和自我生成的手段。

为何生活需要实用艺术

我们都知道身边充斥着各种美的事物,其中最多的就是一些经过美化的实用物品。如我们住的房屋,不仅能够遮风蔽雨,还布置得美观、舒适;我们穿的衣服,不仅能遮羞蔽体,还各具特色,在或大方或俏丽中展现自我;我们用的器皿,不仅能盛装食物,更精致得如同艺术品。这些生活用具的美化,就是实用艺术,它能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赋予美的形式,让人们随时感受到美的存在。

美感能带给人更多的幸福感,所以人们更愿意在生活中增添美的事物。这些事物所具有的美感价值,虽然不如艺术品本身的高,但它们随处可得,也能显示出生活的精美度。精美的生活代表着具有更高品质的生活,无论从功利的他人眼中,还是从自我认证的角度,实用艺术都能让人感到充实和满足。

实用艺术以实用为前提

虽然实用艺术能提供美感,但它是以实用物品为创作基础的。这样的艺术形式,与纯粹的艺术是有区别的。单纯的创美活动本身是不注重实用性的,所以诗歌、音乐、绘画等纯粹的艺术形式能够脱离实用的物质基础,这样的艺术形式可以海阔天空自由发挥。但实用艺术却受到物品的实用限制,只能在实用的基础上进行美化。

就好像建一间房屋,不能为了美观而建造得过于低矮;做一只碗,也不能为了追求独特的形式,而制作成完全平坦的形状。如果只为了艺术效果而忽略实用性,这样的物品已经上升为艺术品的范畴,而不能被当做普通物品来使用了。事实上,很多的艺术品就是在实用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实用艺术更形象

因为有实用的物体为基础,实用艺术很难像纯粹的艺术一样,给人更丰富的想象空间。但它也同时拥有更形象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它能让不同思想的美更具体地展现出来,令世人更容易感受和解读。

就像哥特式建筑,其高耸和繁复的形式是在表达一种神秘之美;现代帝国大厦一类的摩天建筑,则用高度和体积的形式,来展示人类的征服力量;又如中国园林中,曲径通幽的移步换景布局,是隐士情怀对自然山水的向往;西方园林规整的秩序和明快的节奏感,则来源于西方人对自然征服的理想思维。

所有经过艺术化的实用物品,都有不同的思想倾向,这就使得同一个物品可以经过不同的艺术化而具有不同的风格。宜家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活动,利用宜家所售卖的一件简单家具,请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对其进行美化。参与活动的人大多会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美化这个物品,宜家也借此来表达宜家家具能适应所有家庭的理念。

实用艺术已成热门

实用艺术虽然不如纯粹的艺术形式那么具有美感价值,但在现实生活中,实用艺术已经成为了热门的艺术门类。由于生活品质的提高,更多的人需要实用艺术来装扮生活,所以越能进行美化的物品越畅销。实用艺术也因此具有非常实际的价值。

现代人将实用艺术归为设计门类,服装、广告、工业产品、影视等都能用到设计,现在甚至还出现了管理艺术的实用艺术课程。在英国,实用艺术带来的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了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这也使英国拥有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艺术设计课程。在国内的艺术类院校的招生中,也出现了选择艺术设计类的人大大多于选择纯艺术类的情况。虽然纯艺术更有可能会一朝成名,但市场对实用艺术的需求,使其需要大量懂得实用艺术的人参与产品的生产制作,这就使学习艺术设计的人更容易找到一份好工作。

欣赏艺术能提升生活品质吗

不少人将看一场演出,参加一次画展,当做值得炫耀的谈资。虽然古人就将这种并非出于真正喜好的艺术参与活动,称为“附庸风雅”,但这也同时表明,艺术参与活动本身是一件非常风雅的事,代表一种更高层次的生活模式。

可欣赏艺术真的能提升生活品质吗?在古代,普通人要欣赏到非实用的纯艺术品,并非一件易事。摆脱了追求基本生存需求的人,才有足够的资本、时间和心境去欣赏纯艺术品。即使懂得欣赏的普通人,在生活压力下,也很难细腻地去体会艺术本身的丰富内涵。所以能欣赏艺术,本身就代表着有一定的生活品质。这也是有不少人要附庸风雅的原因,即希望通过欣赏艺术让人感觉其生活品质得到了提升。

我们之前说,美感的提升能带动幸福感的提升,因此欣赏纯艺术也就具有获得更多幸福感的可能,而生活品质是与幸福感成正比的。不同的艺术类别,又能丰富我们不同的生活层面,令生活品质得到实质的提升。

雕塑与绘画的凝聚之美

在艺术门类中,雕塑与绘画被称为造型艺术,它们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再现最具表现力的生活瞬间,具有其他艺术不能比拟的高度凝聚力。由于它们的形象是永恒固定的瞬间,它们具有最能吸引人的情感表达方式。这样的方式可能是我们曾经的记忆,可能是心中期盼的最美形式,而当它们用非常形象的方式出现时,能最直接地打动人心。因此,欣赏雕塑与绘画,是在欣赏经典的形象,寻找瞬间感人的力量。这样的欣赏,能让人更注重观察生活的细节,更能把握生活中充满美感的瞬间。

音乐的流动之美

声音是一种难以捉摸的事物。它没有具体的形象,只能通过听觉获得;它无法被固定,一旦停止发声就会消失。这让声音充满了动态,并适合反复地重复和模仿。这些特性使音乐在很早以前就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流动的声音中制造美感。

由于音乐没有具体的形象,所以它只能表现概括的情感。但音乐音响的流动变化,与情感的起伏跌宕具有最大的应和关系,所以音乐能够表达最真切和细微的情感。这也是音乐比其他艺术形式更容易牵动神经的原因。我们会在音乐中兴奋、愉悦、忧伤、落泪,对音乐的欣赏,能让我们更多观察内心的情感波动,了解自己。

舞蹈的发泄之美

在《毛诗序》中,有一句话是讲人如何发泄情感的,其大意是:人的心中有了情感,首先是用言语表达,当言语不足以表达时就会发出感叹,当感叹不足以表达时就会歌唱,当歌唱不足以表达时就会手舞足蹈地跳舞。可见舞蹈是最能发泄人类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舞蹈的动作大多来自生产劳动、生活运动、动物模仿,能给人再现的美感。或柔美或刚毅的肢体,能表现不同的情感,看着舞蹈者的动作,能让人感到自己的情绪也被发泄而出的快感。舞蹈之美也就重在情感获得发泄的满足。

语言艺术的自由之美

语言艺术主要是指文学,它虽然不具有具体的形象,却能令大脑绘制形象;它虽然没有声音,却能令人在阅读中感受节奏之美。所以语言艺术具有全能的特质,它能再现经典,令人内省,发泄情感,更重要的是,这些的获得都是间接的,这就给予人更自由的想象空间。

在《陌上桑》中写了一个叫罗敷的美女,诗中虽然没有写罗敷的容貌如何,只写了她的穿着,但写到看见罗敷的路人会放下担子,年轻人会整理衣冠,耕田的会忘了犁耙,锄地的会忘了锄头。虽然我们无法得知罗敷究竟有多美,但每个人都会将自己认为最美的容貌赋予她。语言艺术就在这种想象的自由中,让人不断丰富自我。

与人的交往也能感受到美吗

我们很难将与人交往和美学联系到一起,但我们常常能在与他人的接触和交往中,获得满足的快感。虽然这跟群居人类的社交需要本能有关,但如果从美学的角度看,与人的交往其实也是一项重要的审美内容。

美感的产生是要事物能够符合人的理想,引起人内心的共鸣,获得自我认证。而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一个心仪的人,或碰上一个相见恨晚的知己,就很容易满足美感产生的条件,这时人体产生的愉悦感与美感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在与人的交往中,也同样能感受到美,虽然不是时时都有,但这种美感一旦出现就弥足珍贵,使人想要努力把握这种人际关系,以令愉悦感持续。事实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情和友情也是最为持久的。

人是美的最高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