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糊涂学(历代经典文丛)
10490400000022

第22章 难得糊涂厚黑谋职

中国人可以吃暗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是不能吃“没有面子”的亏。从这个角度出发,能够以你的“厚”,掩盖上司的“薄”,以你的“厚脸皮”维护上司的“薄脸皮”,那么,成功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如果你不顾别人的面子,总有一天会吃苦头。

一、善意的欺骗

善意的欺骗有时是必要的

唐朝有位江湖术士吕用之,此人凭他的骗术,竟一跃而成为手握重兵的将军。

唐朝大将高骈本是一介武夫,此人最信邪门歪道,尤信神仙。吕用之则是个地地道道的江湖骗子,他抓住高骈好神仙的心理去拜谒他。二人一见如故,高骈立即给他一个军职。吕用之有两个好友,一个叫张守一,一个叫诸葛殷,都是通过吕用之推荐给高骈民的。三人同心协力,用所谓的神仙道术欺骗这位大将军。

高骈与一位武将郑畋有仇。郑畋已经当上了朝中宰相,这些情况吕用之当然是清楚的。一天午后,吕用之来找高骈,神秘而又有些紧张地说:“据我求仙掐算,朝中宰相郑畋已经派出一个武林高手为刺客前来刺杀明公,今天晚上就要到了,请明公早自为计,免遭毒手?”高骈大惊失色,吓得鼻尖上立即出现了一层水蒸气,忙请吕用之想办法救他性命。吕用之说:“此事并不太难,我的好友张守一精通剑术,可以抵挡刺客。”高骈忙派人请来张守一,并以大礼迎进。张守一装腔作势地唬了一阵,最后答应为他抵挡并擒获刺客。但要求高骈要远远躲避,因为今天夜间将要出现的是两名武林高手的一场恶斗,免得刀光剑影伤着他。高骈自然惟命是听。

当天夜里,高骈穿了一身女人的衣服躲藏在邻近院落的一间小屋里,张守一穿着高骈的服装躺在高骈的床上。此日正是月末,又值阴天,夜色漆黑伸手不见五指,这样的夜晚当然也是吕用之精心选择的。高骈也不敢睡觉,伸长耳朵细听自己居室方向的动静。

夜静得可怕,万籁俱寂,一片落叶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可听到。将近午夜时分,忽听庭院中“吮唧”一声,紧接着传出一阵铁器撞击声和二人格斗的声音,“丁丁当当”的兵器声、你来我往的脚步声夹杂在一起。大约过了两刻钟,声音渐渐消失了,夜又恢复了可怕的寂静。高骈不知结局如何,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提心吊胆不敢睡觉,生怕刺客得胜过墙来杀他,一夜也没合眼。

天刚蒙蒙亮,他立刻带着待卫向自己居室走来,只见庭院和台阶上有几处血污,有的是点点滴滴,有的是成片成滩,好不怕人。只见张守一提着宝剑笑吟吟地站在门口,有些自矜地说:“来人果然是一名高手,我如不格外小心险遭毒手。经过一番恶斗,虽然没有擒获他,但他已负重伤,他的武功已被我彻底废掉,从今往后明公就可高枕无忧了。”高骈见状,万分感激,眼里噙着泪花,紧紧握住张守一的手说:“先生对我有救命之恩,再生之德,我一定厚报。”说罢,赠重金,并委以重要军职。吕用之也因举荐之功破格升为参将。

其实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张守一根本不通剑术,刺客之事更是子虚乌有。吕用之事先准备了一些铜铁之器,又用厚囊盛了一些猪血。当天夜里,先行潜入其中,等到深更半夜之时,把铜器扔在台阶上铿然有声,接着二人用两根铁棒互相敲击,并不停地转换位置就像格斗一般,胡乱折腾一阵,再把猪血沥沥拉拉地洒在庭院里和台阶上。二人偷着默笑几声后,吕用之就带着全部道具从后门溜了出去。一场戏演完,把个高骈唬得晕头转向,认为真有神仙在帮助自己。两个江湖骗子靠这一套欺诈手段终于蒙住了上司,给自己谋取了高位。

长江后浪推前浪,到了近代,通过不正当手段骗取高官显位者更是不乏其人,而且骗术也较以往更为高明。清末民初著名政客江朝宗的升迁之道就颇有代表性。

江朝宗原名江四,此人是袁世凯时赫赫有名的九门提督、步军统领,府院之争时还当过几天国务总理并以民国历史上任期最短的短命总理而载入史册。江朝宗早年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粗通文墨,后来落难来到天津,经人介绍给直隶某绿营参将高孝承当文书。这位高参将乃行伍出身,不通文墨,因而对江四格外重用,倚为心腹。

高参将早年丧妻,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视若珍宝,迟迟未曾许配人家,有道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所以女儿的婚事就成了高参将的心病。可是有财有势的门户谁愿意来娶这位芳龄已过的老处女呢?但一般小户人家,高参将又不甘心降格以求。日复一日,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地把姑娘的婚事给耽搁了,越发地难以出阁。自从江朝宗进了参将署,做小伏低,十分殷勤,上下都欢迎,参将也常夸奖他。久而久之,遂有欲将女儿许配给他的心愿。未料一打听,江朝宗已有妻室,便不再提及此事了。不久,高参将的一位幕僚与江朝宗闲聊时述及此中秘事,江朝宗听后内心十分懊丧,但又不可挽回,只有自怨自艾。

江朝宗是个工于心计的人,为自己一时失言而未能成为参将的女婿,终日心猿意马,不得安宁,思想着一条补救的办法。也是江朝宗求利心切,终于想出了一条迷人眼目的招数,只待高参将自己找上门来。

有一天,江朝宗备置了一桌酒菜,请那位幕僚和几名同事共饮。大家推杯换盏,开怀畅饮,都已有了几分醉意之时,蓦然间,江朝宗举杯嚎啕大哭起来。旁人一怔,不知所以,都说:“四先生醉了!”江朝宗从怀中掏出一封“家信”,捧至脸前,涕泪俱下。那位幕僚先生拿过书信拆开一看,“哎呀”一声,说:“原来是嫂夫人病故了!”江朝宗哭得更厉害了。

过了几天,那位参将的幕僚笑嘻嘻地登门见江朝宗,一见面就说道:“四先生,贺喜贺喜!”江朝宗心想:果然计谋应验了,但却佯装不解地问道,“我有何喜?”幕僚先生随即把受参将之托,欲把他的爱女许配与他的话说了一遍。江朝宗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当即站起来向这位幕僚先生深深地三作揖。第二天,江朝宗梳洗整冠去参将府邸,叩见高孝承,拜谢知遇之恩,口口声声恭称岳父大人,喜得高参将眉开眼笑。事不宜迟,高参将立刻请人选择吉日,为他们二人办了婚事。江朝宗遂了心愿,入赘参将府,从此青云直上。后来,高参将病故,所遗大宗财产,尽数为江朝宗继承。江朝宗利用这笔家产,上下打点,终于攀上了北洋显贵袁世凯,成为民国初年投机政客中红极一时的人物。

由此可见,在封建社会中,不少人的高官显位并非来自真才实学,欺上瞒下是他们升官的终南捷径。做官当如此,做大官更须如此!没有极“厚”的脸皮,没有极“厚”的骗术,是不可能在官场中一帆风顺的。由此看来,撒谎者之所以能大售其奸,主要还是由于当权者怕听真话,爱听假话。俗话说,忠言逆耳,听到真话,了解到那些令人沮丧的消息,心里自然就烦躁无比;一听到假话,别提心里有多舒服了。这也是许多部下在上司面前报喜不报忧的根本原因。

无独有偶,中国古代许多帝王也特别爱服“厚黑”这副药,大昏君杨广就是这样一个爱听谎话的人。

有一天,杨广的侍卫高德儒看见大堂外面飞过两只孔雀。他想如果说天上飞过凤凰,汤帝一定会高兴,于是便和身边的人嘀咕了一下,装作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杨广那里说:“万岁,刚才有两只凤凰从这儿飞过去了。”杨广听了,果然欣喜万分,他马上跟着高德儒跑到殿外向空中望,只见空荡荡的,别说是凤凰,就是麻雀也没有。这时候,几个侍卫纷纷前来作证说凤凰就是从这儿向西飞过去的。杨广信以为真。在早朝时,他郑重其事地向大臣们宣布:有两只凤凰刚从这儿飞过去了。

传说中的凤凰是一种象征吉祥的鸟,尽管谁都没见过,众大臣一听到这个意外的消息,纷纷跪在地上向杨广贺喜,说这是象征着皇上有天神保佑,将大吉大利,万事如意。杨广听了心里很高兴,马上发下一道诏书说:“高德儒忠贞不二地侍卫皇上,始终如一地恭敬神灵,所以才看见凤凰,为奖励他这种精神,我将提升其为朝散大夫,并赐予绸缎布匹;其他侍卫也忠心可见,同时给予封赏。”这样一来,就连几个撒谎的人也惊呆了,没想到一个谎言竟能得到这么多的好处。

说谎做假,容易使人受骗上当,这是勿庸置疑的,这是人性中不诚实的恶劣品格,但我们不妨从积极的一方面去理解和运用。比如,你的上司喝醉了酒,在不清醒的情况下签发了一件不当签发的文件,并且要你马上去执行,身为下属的你在左右犯难时,不妨来一招“欺骗”术,“这就去执行”,事实上你把这件刚签发的文件压下不发,等其酒醒后再当别论,这样的做官术又另当别论了。

二、保全上属面子

保全上属面子方能把职位提升

就中国人而言,面子问题是个最大的问题。俗话说:打人莫打脸,揭人莫揭短。在中国,“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为了“面子”,小则翻脸,大则会闹出人命。中国人可以吃暗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是不能吃“没有面子”的亏。从这个角度出发,能够以你的“厚”,掩盖上司的“薄”,以你的“厚脸皮”维护上司的“薄脸皮”,那么,成功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如果你不顾别人的面子,总有一天会吃苦头,因此,老于世故的人从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别人尤其是上司的坏话,宁可高帽子一顶顶地送,既保住了别人的面子,别人也会如法炮制地给你面子,彼此心照不宣,尽兴而散。这种情形在官场尤为常见。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低微,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儿们到京城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老朋友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以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

有位朱元璋儿时的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才算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当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又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喉咙里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你忘了吗?”

这位老兄还在喋喋不休地唠叨个没完,朱元璋却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哪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儿们杀了。

“为尊者讳”,这是官场的一条规矩。一个人,无论他原来的出身多么低贱,做过多少见不得人的事,一旦当上了大官,爬上了高位,他身上便罩上了“灵光”,变得“神圣”起来。往昔那见不得人的一切,要么一笔勾销,永不许再提;要么重新改造,重新解释,赋予新的含义。这位穷哥儿们哪懂得这一点,自以为与朱元璋有旧交,居然当众揭了皇帝的老底,岂不是自找倒霉吗?

朱元璋原本是泥腿子出身,早年当过和尚,后来又参加过推翻元朝统治的红巾军起义。这些经历在朱元璋看来都是卑微的。朱元璋因当过和尚,对“光”、“秃”一类的字眼十分忌讳;因红巾军被统治者说成是“贼”、“寇”之类的组织,朱元障便对这些字眼也极为反感。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杭州徐一在《贺表》里写了“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几个字,朱元璋读了勃然大怒说:“生者僧也,骂我当过和尚。光是削发,说我是秃子。则者近贼,骂我做过贼。”于是,立即下令把徐一处死。洪武年间,大兴文字狱,惟一幸免的文人是翰林院编修张某。他在作贺表文里有“天下有道”、“万寿无疆”两句话,朱元璋看了发怒说:“这老儿竟骂我是强盗呢!”差人逮来当面审讯。张某说:“天下有道是孔子说的,万寿无疆出自诗经,说臣诽谤不过如此。”朱元璋被噎顶住了,无话可说,想了半天才说:“这老儿还这般嘴硬,放掉罢。”左右侍臣私下议论:“几年来才见饶了这一个人。”

除了个人隐私外,上司一些特殊的忌讳也要探听明白。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方言不同,往往同样一句话,意义却完全相反,所以在与你的上司打交道时切记要“入乡随俗”,不要因语言上的误会造成不快。比如你称呼人家的小男孩儿,叫他小弟弟,总不算错吧?但是在太仓人听来,认为你是骂他;比如你对老年男子,叫他老先生,总不算错吧?但是在江苏嘉定人听来,当你是侮辱他。各地风俗不同,说话上忌讳各异,必须时时留心。

如果上司另有个人特殊的忌讳,你也要探听明白。比如对方的母亲,原是妓院出身,你如果不知底细,任意闲谈,说张三、道李四,虽然并不是有意说对方,而在对方听来,却认为你是故意指桑骂槐,揭他的隐私,当时虽不便立刻发作,而心里难受,一言难尽,对你的忿恨,可想而知。一旦遇到机会便难免给你小鞋穿。再比如上司以前是个贩卖私货、囤积居奇的奸商,现在虽已洗手,心中还是惴惴不安,你不曾探明底细,当着他的面大骂奸商,在你是快人快语,而上司呢?定然是局促不安,把你恨得牙痒痒。

因此,要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就得学会为上司保守秘密,同时还要留心上司的忌讳;否则你不但不能当好一个部门的领导,还会像朱元璋的那个穷哥儿们那样赔上卿卿性命。

三、为下属遮风蔽雨

用你的“厚脸”为下属遮风蔽雨

作为一个领导,不能不顾及面子,但也不能太顾面子。脸皮薄的人从某种角度来说不适合做领导,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只有用你的“厚脸皮”把错误承担下来,才能够使部属为你努力地工作。因此,当部属犯了错误后,你不能只想到去追究他的责任,这当中,也不乏你的责任,是因为你管理统帅不严,才致使他犯下错误。遇到这种情况时,你首先就要做自我检讨,并且承担起主要责任。下面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哈普·艾诺德五星上将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陆军航空队司令,他在自己《陆军飞行者》这本书中描述到这一点。有一位新上任的中队长接到大队长的通知:“昨晚你在军官俱乐部喝酒喝得太多了,下次不可如此。”问题是那天晚上,这位年轻军官根本就未去过军官俱乐部。这位中队长耸了耸肩,决定不理这件事。

几天以后,他又接到另一份通知:“你喝得太多了,这是最后一次警告。”

现在这位中队长真是被弄糊涂了,因为这天晚上他也没有去俱乐部。这次他打了电话给副大队长谈这件事。

这位副大队长倒完全明白事情的经过,他回答说:“少校,你不只负责你自己一个人,在你中队里的人所做的一切,你都得负起责任来。你个人没有在俱乐部里酗酒,但你中队里有一个人如此做了,你应该负责!”

你也许会说这样做太过分了点儿,你怎能为属下所做的每件事负责任,这不是张三喝酒李四醉吗?在军中,你就得负起责任来,因为军职是种一天24小时的工作,你对你的属下有着全天候的管辖权。

问题是很多非军事团体的领导者,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愿为属下的错误负责。他们随时可以找到各种托词。但这会产生两种不良后果。

第一,你的属下不再愿意跟随你——换了是你,你会不会如此呢?总之一句话,换取当领导者的合约就是负责。你不肯为团体或属下负责,你就违反了这项合约。

第二,你的上级不会再信任你。假若你不肯负责,那又该由谁来负责?上级又该将责任交给谁?

你无法将责任要别人代负,所以千万别试着这样做。

四、为公利必须厚脸

做领导的本意就是为大众谋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说,领导们的私利与公利是相互对立的。这就要求做官者有时为了大众的利益必须厚着脸皮去拒绝私利,甚至牺牲私人感情。在我们心目中,都认为“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是千古真理。然而,为官却并非如此。下面是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看后你就会懂得做官者有恩未必都报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在刘邦和项羽中原逐鹿的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时代里,丁公和季布是两个最富有悲喜剧传奇色彩的人物。

季布是楚国人,他和舅父丁公都曾在项羽帐下效力,一个是斩将夺旗的大将,一个是运筹帷幄的谋士。在刘邦被困荥阳期间,季布曾数次把刘邦整得狼狈不堪,险些要了他的命。刘邦一登上皇位,首先悬千金重赏通缉的就是季布,并布告天下,有胆敢窝藏季布的,罪诛三族。逼得季布像丧家犬一般东躲西藏。

丁公曾在彭城为霸王追击刘邦,两人短兵相接,刘邦走投无路,对丁公说:“咱俩都是好人,何必相逼太甚呢!”丁公于是引兵而去,放了刘邦。等到项羽败灭,丁公心想曾饶过刘邦一命,就去求见。没想到刘邦说:“丁公作为项羽的部下,为人不忠。使项羽失去天下的,正是此人。”于是杀了他,并对左右大臣说:“这样做是为使后世的人都不要学丁公。”

季布是个硬骨头,年轻时就有“大侠”的美名,他没有像舅父那样去求刘邦宽恕,也没有像当时许多通缉犯那样去自杀。他剃光了头,毁了容,藏在一个朋友家里,后又给装在棺材里送到当时有名的游侠朱家那里。朱家让季布和奴隶们一起到田里干活儿,但告诉儿子,田里的活这个人说了算,要和主人吃同样的饭。然后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给汉高祖捎话说:“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挞平王之尸也。”

汉高祖听朱家说得有道理,果然赦免了季布,还任他为郎中。当时朝中大臣都赞扬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也因此闻名于世。

季布后来在朝中以忠诚耿直而很受人尊敬。孝惠帝时,升为中郎将。单于曾写信辱骂吕后,吕后大怒,召集诸将商量对策。上将军樊哙当即表示:“愿率领十万兵马横扫匈奴。”其他将官都拍吕后的马屁,一致随声附和。惟独季布说:“樊哙该杀头了。当年高祖领兵四十余万都被困在平城,现在樊哙带十万人怎么能横行于匈奴腹地呢?可见是当面吹牛!况且当年秦朝因和匈奴连年交战,所以才引发了陈胜起义。如今四海创伤未平,樊哙又开始当着大家的面谄媚邀宠,这不是想动摇天下吗!”当时殿上文武百官都吓坏了,为他捏了一把汗。罢朝后,吕后再没提征讨匈奴的事。

事实就是如此。如果当初丁公忠于他的上司,在刘邦走投无路时,不放他一马,那天下便是项羽的;正因为他对待敌人心慈手软,才使刘邦有东山再起,夺取天下的机会。如果刘邦重用了丁公,丁公今后也可能放过新的敌人,那刘氏天下又当易主。所以,一个对敌人心慈手软的下属是不可重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