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糊涂学(历代经典文丛)
10490400000012

第12章 糊涂处世个人修养

一、为人处世

真诚地赞赏他人,使他人觉得自己重要。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可以促使他人去做任何事情——给他想要的东西。那么,人们灵魂深处到底想要什么呢?按照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说法,一个人做事的动机不外乎两种:性冲动和渴望伟大。美国学识最渊博的哲学家之一杜威则有另一种说法,他认为,人的本质里最深远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具有重要性”是人类与禽兽的最大的分野。心理学家詹姆士也说过:“人类本质里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人肯定。”这种渴望不断地啃噬着人的心灵,少数懂得满足人类这种欲望的人便可以将他人掌握在手中。所以,不要老是想着自己的成就、需要,而应尽量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出自真诚地去赞赏他们。赞美要真诚、慷慨,它不费什么,但产出颇多,它使得者获益,给者不损,它发生于转瞬间,而对它的记忆有时永存。

恰当地自我表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人们自我表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随着我们对一个人的接纳性和信任感越来越高,我们也会越来越多地表露自己,同时也要求别人越来越多地表露他们自己。因此,我们要想知道自己同别人的关系深度如何,要想知道别人对我们有多高的接纳性,只需要了解别人对我们的自我表露深度如何。过多过少的自我表露都会造成个体的适应困难,从来不表露自己或很少表露自己的人永远不能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没有知心朋友,缺乏社会支持系统,面临困难时无法向他人求助,很容易被挫折和烦恼压垮;而将自己心理的所有事情一股脑地倒给别人会使他人感到威胁,他人会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这种人也得不到真正的支持。

自我表露遵循对等原则,一般来说,人们往往根据别人的自我表露来判断自己作出什么样的表露。当一个个体开始表露自己的心声,信任的纽带即开始建立。对方会以同样亲密的自我表露作为接受信任的信号。自我表露不断增加,直到形成了恰当的亲密关系。但是,如果过分地自我表露,双方就会感到不舒服,就会离开那个最佳的亲密程度。

主动显出你的友善、豁达与宽容。要想赢得爱情,先要值得被爱;要想赢得友谊,先要表示友善;要想赢得别人对我们的兴趣,就得先对他们感兴趣——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一劳永逸。这就是人际交往的交互原则,即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别人的态度。人际交往的喜欢与被喜欢、尊重与被尊重、接纳与被接纳是相互的。不矫揉造作地、真诚地、主动地喜欢别人,是我们赢得别人喜欢的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应尽量大气一些,豁达一些,宽容一些,友善一些,别老是让别人的缺点与不足过多地占据我们的心灵,上帝都可以原谅年轻人犯错误,何况我们自己呢?对于别人芝麻大的错误总是耿耿于怀的人,未免精神负担太重,活得太累。况且我们自己也是平常人,也避免不了犯错误。宽容和爱是一种境界,一种美,是一个人人格成熟的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宽容和爱就没有幸福。

不要争论不休。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说,天下只有一种方法能得到辩论的最大利益——那就是避免辩论。在进行辩论的时候,你也许是对的,绝对是对的,但在改变对方的思想上来说,你大概毫无所得,一如你错了一样。因为如果你辩论失败,那你当然是失败;如果你得胜了,你还是失败。为什么?假定你胜过对方,将他的理由击得漏洞百出,并证明他一无是处,会使他觉得脆弱无援。你伤了他的自尊,他要本能地保护自己的自我价值,反对你。辩论可能赢得暂时的胜利,但可能带来长久的麻烦。

把握批评、建议的艺术。当我们犯错误的时候,也许会私下承认。

当然,假如别人的态度温和一些,或显得有些技巧,我们也会向他们认错,甚至坦白,做到心胸宽大。但是,假如对方有意让你难堪,情况就有些不同了。对方剥夺了我们的自尊,也会使他们成为我们最不欢迎的人。所以很多情况下,我们人际交往的效果,不在于我们说了什么,而在于我们如何说。说话时的语音、语调、节奏、速度、情绪、身体语言的不同,所起的效果决然不一样。心理学家甚至提出了这样的公式:信息的表达=7%语调+38%声音+55%表情。批评和建议应把握的原则是:要心存善意,勿要恶意攻击;要讲究场合,尽量不要当众批评;语调要低沉、平缓;要对事不对人,勿要攻击人格;要留有余地,不要一棍子打死。一言以蔽之,是要保护一个人的自尊,勿触动他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引起敌视与对抗。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灵。心理学家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发生在人际交往中的交换与发生在市场上的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有相似性,也就是人们都希望交换(包括物质、情感、信息、服务)

对自己是值得的,不值得的交换没有理由去实施和维持,否则,我们就无法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因此,我们在同他人交往时,不要过分的以自我为中心,要经常作心理换位,进行“移情”,不要漠然地视别人对自己的付出为“应该”,一味只利用而不“投资”。只索取而不奉献,这样会使亲密的关系变得疏远。

别有习惯性的谦逊。有些人习惯性地说:“我总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我在这方面是很一般的。”虽然你的出发点是为了谦虚,但如果你不希望别人觉得你是个平庸、无能的人,最好不要用这种对自己不利的语气谈论自己。习惯性的总是这么说,会产生一种“累积暗示效果”,让人觉得和你交往没有意思,更有甚者,还会令人产生一种想法,这人不是谦虚,而是真正没有实际能力。贬低自己的说法,对自己是消极的心理暗示,长期的消极暗示,会使自己真的趋近如语言标签所示的那样,能力平平也缺乏人格魅力。“谦虚”重复千遍可能成为“无能”的标签。

二、处世经典

少谈自己。不为虚荣而自夸,不因失败而自责,不为成功而洋洋得意。过多地谈论自己不等于正确地评价,这一点在朋友之间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处在显赫位置的人。

学会等待。等待实际上是延迟自己的需要,这类人颇具耐性,懂得宽容。做事不过分仓促,不为情绪所左右,能制己者方能制人。命运对有耐心等待的人给予双倍的奖赏。

见好就收。退得妙恰如进得巧。一旦获得足够的成功——即使尚有更多的成功几率,也要见好就收。连连而来的好运值得可疑,常态是好运和厄运交错而来,使人体验到苦中之乐。

博不如精。完美靠的是质量而非数量。世上的好东西时常少而难求,过多必无益。只靠广博则难免成为平庸之辈,所谓通才总想在学业上门门皆精,结果却常常不随人意。

永不抱怨。抱怨不会引来怜悯与安慰,反会煽起激情冲动和傲慢无礼,并促使那些聆听我们抱怨的人仿效我们所抱怨的人。称赞别人对你的恩惠,才是得体的做法。

减少嫉妒。没有比用智慧和品行战胜狭隘的嫉妒更令人起敬的了。心里充满嫉妒的人,每当竞争对手成功一次,他就会“死去”一次。若被嫉妒的人成功不断,对嫉妒者就是持久的惩罚。人各有活法,嫉妒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吗?

欣赏他人。人总是能在某一方面胜过别人,因为每个人的“盲点”不同。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学会欣赏他人会让你受益无穷。智者尊重每一个人,因为他知道人各有所长,明白成事不易。愚者鄙视他人,一半出于无知和轻视,一半是因为其中意的东西不出色。

警惕恭维。不要为客套的恭维话所惑,因为大多数恭维并非出自真心,满口承诺的人实际上很难践约。真诚的谦恭是忠顺,虚伪的礼貌是欺诈,过分的殷勤并非尊敬而是依赖。

三、老人与处世

照理说老人们经历了人生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在为人处世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加倍珍惜爱情、亲情、友情,更容易保持好人缘。笔者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有些老年人善于为人处世,很重感情,知足常乐,笑口常开,晚年生活幸福美满;有些老人却十分缺乏处世经验,亲情淡薄,心理不平衡,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自寻烦恼,令人十分遗憾。

有些老人退休后本来就有退休金,儿女照样每月要给他们一笔钱,逢年过节还要给他们买服装,平时经常给他们买鸡鱼肉菜。这些老人认为儿女孝敬自己是天经地义的,丝毫不对儿女表示感激。如果儿女某一句话说不爱听,他们就抛开儿女说某一句话的前提,断章取义,与儿女纠缠不休,并四处散布儿女如何不孝顺,对老人说话如何没有分寸。总之,他们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儿女,心中对儿女充满怨气,尽管衣食无忧,依然生活在烦恼中。

另外有些老人则不然,他们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对儿女关怀备至,尽量不给儿女添麻烦。凡遇儿女用钱物孝敬老人,他们总是感激不已,还四处向亲朋好友述说儿女是如何孝敬自己,自己是多么有福气。这些老人成天无忧无虑地生活。他们经常回忆过去吃过的苦,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赞不绝口,细心品味眼前的幸福生活,对更加美好的明天充满憧憬。他们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得有条有理、有滋有味,坚持锻炼身体,不断学习与运用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他们脸上写满笑容。

同样是老人,同样受到儿女的孝顺,为何心态却有天壤之别呢?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老人的处世方法有很大差异。掌握了正确的处世方法,必然能祛除忧愁和烦恼,让快乐和幸福永远与您相伴。做到了这一点,老人才能身心健康,少患疾病,晚年幸福,延年益寿。

正确的处世方法其实很简单:铭记儿女和他人对自己的好处,彻底忘记儿女和他人使自己不愉快的言行。

四、糊涂人品

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人都要直面现实,为生活、为家庭、为事业要不断地和人交往。而与人交往最重要的就是要脸皮厚,因为过于羞涩往往难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过于胆小,更不能成大事。只有脸皮厚才能够通达人事,终成正果。

给人留个好印象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特别是初次交往,人们的第一印象相当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呢?

在社交场合,谁都想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对方或周围的人尽快记住。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必须引人注目。美国夏威夷医科大学精神病学院教授达尼鲁·潘斯曾说过:“引人注目不仅仅是让别人注意你,而且意味着让别人记住你。”他认为,只要遵循下列几项建议,你就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好印象。

1.穿戴色彩动人的服饰。如果你是一位男士,不妨系一条鲜艳的红领带,配上灰西服;如果你是一位女士,则应系一条艳丽的绿松石围巾,穿上黑底色的服装。

2.选择一种你常使用的特别香水。人们几乎总是下意识地对香气产生反应。人的嗅觉十分神奇,外来的一点点香气,便会留下持久的印象。

3.佩戴一件令人感兴趣而且不同凡俗的装饰品。比如,如果是女士,则可以选择一副手工制作的风格独特的耳环。

4.精神振奋。潘斯教授说:“许多人常常精神萎靡不振,对比之下,人们容易记住精神抖擞的姿势。”身体直立一般不会产生无精打采的倦怠感觉,相反会显得精力充沛。

5.创造略微神秘的气氛。你可以凭借自己的个性或你过去经历的某些有趣的事情做出暗示,造成悬念,不要过早地和盘托出。例如,若你是一位厨师,你可能会把话题引到烹调方面,但千万不要宣称你就是厨师。不立即吐露一切的做法,能让别人产生追根问底的欲念,加强对你的注意。

6.培养一种有趣的爱好,或掌握某方面奇特的知识。比如,如果你对历史上某一时期或某位人物的“野史”了解甚多,或者你修理汽车,这些都会让别人对你感兴趣。

7.说话要吐字清楚且直截了当,特别是在工作场所,不要拐弯抹角,含糊其辞,也不要每句话后都加上“你明白吗?”

另外有研究表明,我们跟别人见面时,在最初的几分钟内就能对这个人做出评估。这种交流无需通过语言,因为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眼睛、面孔、身体和态度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觉。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你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来给别人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住最初的几分钟呢?

1.事先要做好准备。事先尽可能地了解对方的动机、需求和兴趣。同时,理好自己的思绪,弄清自己明确的目标——你希望通过这次会面达到什么效果?

2.随和、融入。一见面就要尽快融入当时的氛围中。

3.倾听。先注意对方和别人说些什么,注意周围气氛是否有变化。

4.自然。要充满自信并积极放松,手势要优雅,避免剧烈的动作。

5.表现。你的身体语言反映你的感觉,要让你的面部表情显得很诚恳,特别是眼睛要表现得专注而有神。

6.声音。说话时,要注意音质、声调、节奏和音量。吐字要清晰,节奏要适中,句子尽可能短一些。你不妨录下自己讲话的录音,分析自己声音的特点,是否显得诚恳而且有权威。

应付各种尴尬情景

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尴尬情景,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不要重提旧事。下次碰到朋友时,切莫再提先前的事,或许他们已经忘了。

2.赶紧道歉。如果是因为你说错了话或做错了事而引起尴尬场面,说声“对不起”是最好的办法。

3.自嘲一番。例如在正式的宴会上,你不慎打翻了调味汁,弄脏了自己的衣服,你可以自嘲地说:“这种汁的味道太好了,我真想带点儿回去,不知怎么想出这种办法来了。”自嘲可以减轻别人不自在的感觉,也可以使自己摆脱尴尬。

4.不要一错再错。当你说错了话而出了洋相,如果想不出化解的妙语,最好是停止说话,免得尴尬之中又生尴尬,让别人更加笑话你。

5.保持镇定。出了洋相往往会突然变得言行笨拙,弄得场面更为尴尬。所以你一发现不对劲时,不妨暗暗从一数到十,使自己恢复镇定。这样,才有可能想出恰当的处理办法。

6.不必紧张防卫。例如在聚会上你想喊太太,却顺口溜出了过去老情人的名字,这时千万别搬出一大堆解释的话,一句“我叫错了”轻轻带过就行了。

7.不必自责。比如第一次到未来岳母家吃饭,由于紧张而吃个不停、说个不停。这也许会使她老人家认为你喜欢吃她做的菜,并且还是一个健谈的人。

避免别人的误解

在日常交往中,经常有自己说的话被别人误解的时候。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话不被别人误解呢?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语意要清楚明确。如有人说的三句话都是话中有话,弦外有音。第一句“该来的不来”,使人想到“不该来的来了”;第二句“不该走的又走了”,言外之意就是“该走的没走”;第三句“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又走了”,话中话是“我们既是不该来的,又是该走的”。因此,我们在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时,话一定要说得明确、具体,千万不要模棱两可,不要用那种话中有话的句子,以免引起误解。

2.不要随意省略主语。一个男青年正在急急忙忙挑帽子,售货员拿了一顶帽子给他,他试了试说:“大,大。”售货员一连给他换了四五种型号的帽子,他都嚷着:“大,大。”售货员仔细一看,生气了:“分明是小,你为什么还说大?”这青年结结巴巴地说:“头,头,我说的是头大。”售货员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旁边的顾客“扑嗤”一声笑了。造成这种狼狈结局的原因就是这位年轻人省略了他陈述的主语“头”。

3.尽量避免使用同音不同意的词。同音词就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在口语表达中脱离了字形,所以同音词用得不当,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如“期终考试”就容易误解为“期中考试”,所以在这时不如把“期终”改为“期末”,就不会造成误解。

4.少用文言词和方言词。在与人交谈中,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不要用文言词,文言词的过多使用,容易造成对方的误解,不利于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表达。有这样一件事:有个小伙子,年过三十仍娶妻,他母亲非常着急。后来别人给他介绍了一位姑娘,几天后,他写信告诉母亲:“女方爽约。”母亲非常高兴,认为约会是爽快的,逢人就讲儿子有对象了。一年后,母亲要求见见姑娘,儿子才把“爽约”解释清楚。母亲连连责怪儿子话没说清楚,耽误了大事,小伙子也后悔莫及。如果小伙子当初把“爽”字改为“失”字,或许早就有妻室了。

5.说话时要注意适当的停顿。书面语借助标点把句子断开,以便使内容更加具体、准确。在口语中,我们常常借助的是停顿。有效地运用停顿可以使你的话明白、动听,减少误解。有些人说起话来像开机关枪,特别是在激动的时候就不注意停顿了。有人遇到一群刚看完电视球赛的学生,就问:“这场比赛谁赢了?”有一个学生兴奋地说:“中国队打败美国队获得冠军。”这个人不明白那个学生说的是“中国队打败,美队获得冠军”还是“中国队打败美国队,获得冠军”。于是,他又问了另一位学生,才知道中国队胜了。所以,我们在与人交谈时,一定要注意语句的停顿,使人明白、轻松地听你谈话。

有苦恼就说出来

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烦恼、苦闷和不顺心的事,特别是在这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工作、学习、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接踵而来,如果我们都积压在心里,时间久了,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这里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某人结婚三年,有一个儿子两岁了,但他生性不爱说话,他想在妻子和朋友面前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但又不得不面对他那吝啬而唆的妻子。

这天,他看中了一种新打火机,想花20元钱买一个,而妻子竟当着众人的面子,不但没有“批准”,还把花钱如流水的他狠狠地挖苦了一番。他觉得这样活着实在太窝囊,回到家后找了一瓶“来苏水”想服毒自杀。虽然他感到了死的可怕,可是,心里的委屈又一股一股地往上窜,他既恨妻子,又舍不得妻子,又觉得不能再这样活下去,一狠心打开“来苏水”喝了两大口。

当他喝下“来苏水”等死的时刻,他又不想死了。他想到坟墓里的阴森可怕,想到人死不能复生,想到妻子平时的辛劳,想到可爱的儿子,想到早年守寡养育自己的母亲——他痛苦地大声喊叫。

他被抢救过来了,这是不幸中的大幸。事后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样的委屈不能诉,却非要用自戕的方法了结自己的一生呢?为什么他不向妻子诉说自己的苦衷,同妻子沟通思想,互相谅解呢?为什么他不能向朋友说说他得了“妻管严”的尴尬处境?朋友的真诚规劝或善意的玩笑也许会化解他一时的感情冲动,“怕老婆时髦”之类的话也许会冲淡他的苦恼。自己生闷气,以至最后选择了一条可悲的路,实在是不明智之举。

为了面子隐瞒自己的真实情感,的确不是一件让人痛快的事。心里怎样想,就怎样说,这样会使做人变得轻松些。嫉妒却说不嫉妒;有了缺点、错误硬是不承认,但却内疚自责;想向别人道歉,却又放不下架子;受了别人的侮辱,又不敢表示愤慨……这样活着实在太沉重了。

保持优雅风度,控制难堪局面

公开地被羞辱通常是一件滑稽可笑的事,也是一件很令人难堪的事。当感情被伤害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感到愤怒、口吃或脸红。但是,这里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就是理智地站在那里,变被动为主动控制局面。

不要用太多的时间来考虑为什么这个人要对我使坏呢?有些人故意使你难堪,是因为他们受到威胁,或是惩罚你过去曾对他们做过的什么事,有些人是习惯给人找难堪,并不关心他们羞辱的对象。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巴里·施伦科说:“假定这些使人难堪的人有秘而不宣的动机,是不对的。有可能这些人在没有认识到时就伤害了你。当你指出他们的胡言乱语时,这些冒犯你的人一般都会礼节性地向你道歉。”

当然,驾驭这种使你难堪的事件要取决于一定的场合。如果你的上级在你的同事面前训斥你,并且下次他还可能这样做,你可以平心静气地说:“我们能不能私下谈一谈这件事?”

同样,如果受了配偶或亲朋好友的伤害,不要报以刻薄的诽谤,而要说明你的感情受了伤害。如果这个人继续使你难堪,你就会认识到这个人已经很难使你信任了。下一次如果他再使你难堪,你就可以采取比较强烈的措施,有时你可以当场中止对你的伤害,对他说:“你真要使我难堪吗?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这样做是为什么?”或者说,“你看起来是失去了理智,你是否对我做的什么事感到不愉快?”

不管你说些什么,都要心平气和避免发脾气。失去自控,只会使冒犯你的人占上风,只会使他们对你更加仇视。

在生活中,面对复杂的社会,应付难堪局面的最好办法常常是机智和幽默。艾德华·格网斯讲过两位作家舌战的典故。其中一位作家刚刚写完了一本书,正在接受同行们的恭维。另外一个作家在他们的谈话中听出了什么,就站起来说道:“我也喜欢你的书,那是谁替你写的?”这位作家就说:“我很高兴你喜欢我的书,那么谁替你读呢?”

的确,在使你难堪的情况下保持优雅的风度,那才是真正的报复呢。

抛弃偏见,接受事实

偏见是导致意见分歧的因素之一,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

当然,许多事情单靠亲自体验是解决不了的。对这类事情,大部分人往往只凭主观判断就自以为千真万确。如果你也是这样的话,有一些办法可使你觉察到自己的偏见。

1.如果你的想像力很丰富,那你不妨假设一下自己与持不同观点的人进行辩论。这种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任何限制。例如,马哈德曼·甘地很恨铁路、汽船及机械,如有可能,大有要毁灭整个工业革命全部成果之势。也许,你根本不可能有机会真正同这种人辩论,但你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与甘地争论的话,他会如何驳斥你的观点呢?在这种假想的辩论中,有时我们会真的发现,对手的观点比我们的正确,于是,我们改变了原来的武断看法。

2.要谨防过于自尊。首先不论男女,十有八九都深信自己比异性优越。双方都有充分的根据。男性会说,大部分诗人、科学家等名人都是男的;女性会反驳,犯罪的也是男的多。事实上,是男性优越,还是女性优越的问题现在还难以定论,大部分人在这一问题上是自尊心在做怪。又如,无论生长在何处之人,都会据理力争地说,本国比他国好。鉴于各国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我们得调整一下判断的标准,以便于说明我国所具备的优点是否至关重要,而相比较而言,缺点是否微不足道;其次,判断这一问题并无绝对标准。人类本身还有一种过分的自尊。排除人类这种夜郎自大的心理状态的惟一办法是提醒自己:地球只是宇宙天体中一颗不足为奇的小星星,而人生在地球的沧桑变幻过程中只是一部瞬息即逝的小插曲而已。同时,还要提醒自己:宇宙间其他星球也可能存在着“人类”。

3.了解与你不同社会范畴的人们的观点是克服主观、武断之妙法。假如你不能出外旅行,就竭力寻找与你持不同意见的人相处。如果你觉得这些人似乎缺乏理智、蛮横无理、令人厌恶的话,你就得提醒自己:在他们的眼中,你或许也是如此。在这一点上讲,或许两方面都是对的,但不可能两方面都是错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引起你足够的重视。

4.如果截然相反的意见会使你大动肝火,这就表明,你的理智已失去了控制。这一点无须多说,你会下意识地觉察到的。假如有人坚持认为二加二等于五,或者冰岛在赤道上,你根本不必发怒,只是对他的无知感到惋惜——当然,如果你自己对算术或地理也一窍不通,这另当别论。只有那些双方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的事情,争论才会最激烈。因此,无论何时都要注意,别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怒不可遏。通过细心观察,你会发觉你的观点不一定都会与事实相符。

不要轻易闹情绪

闹情绪是要消耗精力的,如果我们把精力花在驱除不愉快的心情上,便不会有精力剩下来应付生活本身的需要。一切情绪,尤其是坏情绪,更消耗人的精力。

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时好时坏,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实际上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的情绪——也就是我们心理的感觉——更能影响我们的生活了。

1.愤怒。被人得罪了,人们往往会发怒。你发怒的时候,要自问:“谁得罪了我?怎样得罪的我?我对那个人说了些什么?我本来要说些什么?为什么我没有说呢?”

倘若有人触怒了你,立刻对他讲明,大多数人都会表示歉意而仍要和你继续做朋友。

2.焦急。人们在恐怕受伤害或有所丧失时就会变得焦急(忧虑、恐惧、紧张)。

如果你感觉焦急,就应设法确定你恐怕丧失的是什么——是不是别人的爱和照顾?是你对境况和对自己本身的控制?还是你自己做人的自尊心和价值感?想一想有什么能帮助你防止损失,或帮助你准备应变。不要因为想来太可怕而把它撇开。躲避你所怕的事,只能把事情弄得更糟,问题更难解决。

3.内疚。愤怒不能适当发泄,就会掉转过来进攻你自己。一个人对自己发怒时,他就产生内疚,把每一件不顺的事都归咎于自己。例如可能以为自己未臻理想而使人失望。即使他觉得自己太无能而不敢替自己申辨,他还是可能会私下认为别人对他期望太高而愤恨他们。

你怎样对付内疚?只要记住大多数内疚来自压抑的忿怒,而忿怒又是因心灵受伤而产生的,那么解决的办法应该是查出心灵所受的伤害,并找出造成伤害的原因,再把忿怒引回原来它应该发泄的地方。

4.伤心。人们每有所失——例如友情、爱人和自尊心等——就会觉得伤心。你觉得伤心时,应设法找出失掉的是什么,这种丧失对你有什么影响,所丧失的曾经满足你哪些需要,失掉了今后能在哪里取得补偿。

你觉得伤心,而且知道是谁令你伤心,应该怎么办?如果可能,就去找那个人当面直说他伤害了你,怎样伤害了你和为什么你有这种感觉。

培养坚忍的性格

坚忍,是一种心境状态,因此它能够培养。跟一切心境状态一样,坚忍是奠基在信念的因素上的,这些因素有如下八种:

1.习性。坚忍是习惯的直接后果。

2.意志力。把一个人专注思想的习惯,用在获得固定目标的筹划上,会导向坚忍。

3.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计划,可以鼓励一个人利用坚忍的精神来执行计划。

4.欲望。人在追求拥有强烈欲望的目标时,较为容易获得和支持坚忍的精神。

5.精确的知识。如果以猜测来代表精确的知识,你就会在失望中摧毁坚忍的精神。

6.固定的目标。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是发展坚忍的最重要的一步。强烈的驱动力会使一个人去克服许多困难。

7.合作。热忱、了解和与别人的合作协调,能促使发展坚忍的精神。

8.固定的计划。组织化的计划,即使它们是薄弱而完全不实用的,也可以鼓舞坚忍的精神。

冷静地面对挨骂

人自己应该先认识到,无论多么优秀、杰出,总免不了会挨上司批评。第一次被斥责的感觉必然不好受,可是无论如何你都必须通过这一关。

刚开始由于生疏,上司或许还会对你客气点儿,等彼此熟悉之后,就会突然给你迎头一击。咆哮、呵责、说教甚至雷霆大发,拍桌子瞪眼睛等等。

有些人初遭痛斥,也许会产生“这下完了,惹上司讨厌”或“那种骂法让人受不了,干脆辞职不干”的想法,其实大可不必,这才是你真正需要冷静的时刻。

对于挨骂的原因,应该好好反省,不再重犯。至于对挨骂这件事情本身,则不必在意。管理部下是上司的职责,不妨把挨骂当成工作的一部分。

说得更彻底一点儿,骂与被骂等于是你与上司之间的一种沟通。当他开始训斥你的时候,也就代表他已经开始将你视作真正的工作伙伴。

此外,训斥的内容之中多半透露着上司的本意和大量的实务知识,应心平气和地聆听,别漏掉这些有用的情报。

不要讨厌或害怕挨骂,妥善运用上司和你之间“骂与被骂的关系”,这是促进双方了解的第一步。

实际上,长年累月地领别人的薪水做事,不可能连一次骂也没挨过。你应好好利用这些机会,把冷静地面对挨骂当成一种重要的交际术,给上司留下良好的印象。

但是,当我们挨训挨骂时,最重要的是保持顺从态度。虽然不必做到像应声虫一样的地步,但最起码,脸上应该露出反省的表情,并以坦率诚恳的语气向上司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