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丁约翰的打拼
1048900000034

第34章 Chapter 31风险投资

丁约翰想请朱元诚出山的目的还是起源于他和他的EMBA同学董天扬的一次谈话。

董天扬是一个浙商,在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就将产业卖了,开始做风险投资且颇有建树。董天扬有丰富的产业经验,因此他喜欢做天使投资①。

天使投资一词起源于纽约百老汇的演出捐助。“天使”这个词是由百老汇的内部人员挑选出来,用来形容百老汇演出的富有资助者,他们为了创作演出进行了高风险的投资。

从普陀山回来之后,丁约翰就想到了创业。

在外企,他的职业发展已经遇到了玻璃屋顶。所谓的玻璃屋顶,就是他的发展已经到头了。再上面的位子,他看能够看到,但坐不上,中间隔了一层玻璃。许多位子,外国人就只相信外国人。他们宁愿找一个能力差的外国人坐这个位置,也不愿意找一个能力强的中国人。

花了一周的时间,丁约翰完成了思考并完成了商业计划书。

这个计划需要找一个投资人。丁约翰首先想到的是EMBA的同学董天扬。

丁约翰一直认为,投资EMBA的最大回报就是有一帮能力极强的同学,这就是他的资源。有了资源,当然要好好利用。

在看了丁约翰E-mail过来的商业计划书后,董天扬就约丁约翰到杭州和他见个面。

董天扬已经五十多岁了,在这帮读书的同学中年纪算比较大的。但他求知欲极强,仍然来参加了EMBA学习。

碰面的地方在西湖边上的一个茶室。

丁约翰早早就过来了。高速通了之后,上海到杭州很方便。

丁约翰挑了个二楼临窗的位置,可以远眺湖景。

秋季的西湖,是一派成熟的景色。湖山掩映,自然与人相得益彰;自然的美、人文的美综合为美的极致。

怪不得上海人这么喜欢到杭州西湖边来休闲。丁约翰想。

西湖过去他也来过几次,来去匆匆,没有时间停下来仔细品味这湖光山色。难得今天有闲,一杯清茶伴着一缕清风,时间仿佛已经凝滞。

没等多久,一身休闲打扮的董天扬也来了。

“老董。”丁约翰亲热地称呼道。

“约翰,好久不见,最近好吗?”董天扬热情地伸出了手。

“不错啊!过去忙忙碌碌的,现在总算有闲来见见各位同学了。”丁约翰打趣道。

寒暄过后,大家进入正题。

董天扬首先开口说:“这份投资计划我看过,总体感觉不错,没想到老兄第一次写就写到得这么专业。”

丁约翰赶忙谦虚地说:“哪里,哪里,这还不是平日里听你教诲得多。”

董天扬哈哈一笑,继续说道:“咱们是兄弟,我也不客气,就说说你这份计划的问题吧!”

“简单地说两点吧!第一,团队的成员你没有写。在这个这么大的一个项目中,我只看到老兄你的名字,团队其他核心成员呢!要知道,我们做风险投资的,要投钱,首先要看这个团队的成员。我们是先选人,再选项目。只有选对了人,才能做好项目。单纯项目概念好,但没有优秀的团队,这也不是值得投资的项目。

“我相信老兄你是一个很优秀的策划和营销人才,我认为这个团队至少还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负责运营的人才和一个技术带头人。这两个人很难从市场上一下子找到。即使是从市场上找,还有个和团队磨合的问题。风险投资商偏好有完整创业团队的项目。财务倒是不急,优秀的人市场上有得是。

“第二,资源的可控性你没有写清楚。你这个项目在启动的初期,给竞争对手设置的门槛在哪里?否则,将来项目有了效益,别人就会模仿你的做法,你这就是为别人做嫁衣。上下游资源你们能掌控多少?在整个产业链中你们的竞争力在哪里?是否分析过产业链中利润分布情况?……”

董天扬滔滔不绝,一下子说了一大段。

丁约翰很认真地听着,不时在小本子上做点记录。对听不懂的名词也让董天扬一一作了解释。

回去后,丁约翰完善了项目计划。

这一次,董天扬基本对项目比较满意。

丁约翰现在要找人组建他的团队。

朱元诚是丁约翰第一个想到的人。

朱元诚听完事情的原委之后,沉默良久。

丁约翰想请他出山,在幕后负责整个项目的运营。丁自己在前台唱戏。

说心里话,朱元诚对这个商业计划非常满意,不禁暗暗佩服丁约翰的能力,他本来以为丁约翰只是英语好,才做了一个为虎作伥的洋买办,没想到丁约翰有如此高的宏观掌控能力和广阔的视野。碰到这样一个对手,他败得心悦诚服。

朱元诚躲到小岛上钓鱼其实有其难言的苦衷。

他创立的德兴公司脱胎于村里的一家集体企业。创业的元老大多是和他一起长大的同村伙伴。德兴公司也解决了村里的就业问题,并为村里带来了大量的税收。多年来,村里也对德兴公司给予大量的支持。在夏天用电紧张的时候,村里宁愿停了村民的用电,也不让德兴公司停产。

自从朱元诚不得不卖掉所有股份后,村里的风言风语也多了起来。

村里人说他卖国,将企业卖给洋人。村里人更担心AB公司将德兴公司关闭掉,设备都转移到AB自己的生产基地中,这样村里人将大量失业,当地的税收也会流失。他朱元诚更加要被村里人指着鼻子骂。

创业的伙伴也对他不理解。他们说,朱总只要你说一句话,我们立马离开德兴跟着你干。朱元诚向他们解释说,他不能干与原德兴相近的事情,因为有协议,但干别的他暂时还想不出来。

伙伴们都不相信。认为朱元诚只是要钱,而且是洋钱。

丁约翰这个计划,给了他一次机会,一次东山再起的机会。

但是他犹豫的是,丁约翰是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吗?

丁约翰看出了他的犹豫,开口说道:“大哥,我们在外面闯荡,求的是财。如果我们两个人只有一个饼,我们肯定会有利益冲突。但如果我们有十个饼的话,大家就不会有冲突了。这次的事情,就是将一个饼变成十个饼的机会。”

朱元诚觉得丁约翰说得有道理。伙伴之间只要理顺了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就能长久合作下去。他决定和丁约翰合作了,他想抓住这次机会。

但朱元诚还留了个心眼,他告诉丁约翰,这次他要先问问律师才能做出决定。

丁约翰说,不要紧。该想到的法律问题他都想到了。

律师了解了整个计划后,告诉朱元诚,你不出面,具体让你过去的手下管理,就不要紧。律师一再叮嘱朱元诚,他的名字不能出现在任何与新公司有关的法律文件中。

朱元诚最后告诉丁约翰,他决定入伙了。

朱元诚的决定早在丁约翰的意料之中了。因为下了海的人很难真正上岸的。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早在上个世纪之初就讲过一句名言:“我们应该把关注的焦点,从既有蛋糕的分配上,转移到如何把蛋糕做大上。”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