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
天气与谷气,合为人真气,
推摄血液行,全身组织养。
抗拒外邪中,推动脏与腑,
抵抗力强弱,真气是否充,
充则不易病,病也易见功。
速战胜病邪,是因真元充,
心气与肝气,脾气与肺气,
肾气与胃气,脾胃与中气。
消化与吸收,维持内脏机,
中气不足者,消化吸收弱,
精神则不振,语音低微多,
胃肾下垂证,子宫肛脱重,
补中益气法,效果数为最,
心与肺之气,合而称宗气。
呼吸与循环,全赖推动宜,
呼吸心跳慌,治疗须补气,
卫气与营气,布于脉内外。
营气在脉中,卫气在脉外,
卫气散胸腹,五脏六腑温。
循于皮肌间,运动极迅速,
固表抗外邪,不留于肌肤,
营气行脉中,乃为水谷精,
循行于周身,滋养谓之营。
卫气与营气,相互配合行,
以滋养人体,抗御病邪中。
(一)气虚
五脏气不足,一般气虚证,
临床常多见,肺脾气不行,
少气懒言语,语微音也轻。
头晕而神倦,纳差汗不停,
内脏见下垂,脉虚弱不明,
舌淡嫩苔薄,治疗补气应。
(二)气滞(气郁)
脏腑气不畅,障碍气运行,
肺脾胃与肝,症状各不同,
胸胁腹部胀,食满胀则痛,
气促而胸痛,气郁血不行。
脾胃气滞胀,消化多不良,
肝气如郁滞,胁腹痛满胀。
痛经经不调,经脉气不畅,
四肢肌肉痛,关节亦疼胀,
治疗理气法,辨证论治详。
(三)气逆
肺气胃气顺,脾胃气不降,
反之则上逆,气逆病之常。
肺气逆咳喘,胃气逆呃上,
肝气逆吐血,昏倒或眩晕,
肺胃须降气,肝气须潜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