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药学五字言歌诀
10487900000011

第11章 经络临床应用

(一)经络在诊断上的应用

经络通路上,经气有聚集,

俞募原穴等,压痛呈经气,

或有异常感,结条状触及。

如肺有病变,肺俞中府痛,

胃病在胃俞,脾俞有压痛。

阑尾炎病时,阑尾穴压痛,

胆囊炎病时,胆囊点压痛,

依经络行布,以帮助诊断。

足少阴胆经,体表行路线,

口苦胁痛证,耳聋又目眩,

对头痛一证,痛位仔细辨。

痛在前额者,阳明经有关,

痛在侧旁者,少阳经有关,

痛在枕项者,太阳经有关,

痛在头顶者,厥阴督脉参。

(二)经络在药物上的应用

中药择经络,对脏腑归经,

临床作指导,专项治头痛。

本太阳经,太阳经头痛,

白芷厥阳经,治厥阳头痛,

柴胡少阳经,少阳经头痛,

还有引经药,引药入本经。

(三)经络在针灸上的应用

1.局部或邻近取穴

近部位穴位,可治局部病,

眼病眼眶穴,耳区治耳病,

眼病取风池,鼻病取印堂,

膝痛阳陵泉,邻近取穴常。

局部无穴位,“阿是穴”抵挡。

2.远隔取穴

依经络循行,经线取穴常,

如前头痛选,合谷手厥阴,

如耳病少阳,中渚手少阳,

或用阳陵泉,属于足少阳。

如有腰背痛,足太阳委中,

泌尿生殖病,三阴交常用,

照经络所属,脏腑系取穴。

某脏腑有病,取本脏腑穴,

肺病咳喘血,肺经取列缺,

太渊与孔最,鱼际与尺泽。

胃脘有痛呃,胃足三里穴,

内庭上巨虚,与梁门诸穴。

肝病胁黄疸,肝经太冲穴,

中封与期门,合章门诸穴,

用表里两经,属穴位治疗。

如咳嗽咯血,手厥阳最要,

孔最配合谷,效果必定好。

腹痛又腹泻,三里足厥阳。

配脾经公孙,疗效不寻常,

肝开窍于目,要把眼病除。

取肝经太冲,配胱经肝俞,

肾开窍于耳,耳病要记住。

取肾经太溪,配胱经肝俞,

脾主肌肉里,肌肉萎缩怵,

选脾经太白,配胱经脾俞。

而肺主皮毛,阴虚盗汗出,

取肺经鱼际,配胱经肺俞。

五官与五体,皮肌筋脉骨,

等部位病证,选五脏穴俞,

配属经脉穴,疗效不胜述。

3.特定取穴

此种取穴法,穴位特功大,

新病活动期,俞穴常用它,

腑病久不愈,募穴常用它,

俞募穴相配,调整脏腑夸。

十二经原穴,四肢原气功,

效果堪称奇,治疗脏腑病。

急证刺郄穴,位于筋骨隙,

络穴有联络,表里两经气。

一络治两经,用法要得体,

人会取穴法,穴位是要点,

脏会于章门,腑会于中脘,

气会于膻中,筋会阳陵泉。

血会于膈俞,脉会与太渊,

骨会于大杼,髓会悬钟边,

人会取穴法,治疗慢性病。

章门治脏病,肝脾病为重,

中脘治腑病,胃与大肠病,

膻中治呼吸,哮喘胸胀痛,

阳陵泉独特,拘挛与瘫痪。

吐血衄血参,崩漏与尿血,

大杼治周身,悬钟治下肢。

太渊治无脉,及心肺疾患,

常以俞募配,治疗慢性病,

或与原络配,疗效也丰盛。

4.经验取穴

临床经验取,古今相传授,

如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

膏肓与大椎,命门与脾俞。

足三里关元,肾俞与合谷,

特对慢性病,体质虚弱除,

是有强壮功,切记在心头。

风门治寒热,风市治下肢,

风湿与风疹,两样都可治,

丰隆治痰证,效果也不俗,

合谷同复溜,肺俞同鱼际,

双治自盗汗,临床有新意。

以上选穴法,用穴不宜多,

一般二三穴,局部邻近素,

远隔取穴配,常用针一侧,

双侧同取穴,左右各掌握。

失眠右内关,神门取在左,

同穴莫久用,经常换用着,

可免穴位疲,疗效影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