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棣最有谋
10472100000008

第8章 故乡军训,等待时机——在训练中学做合格将军

早在老家凤阳之时,朱棣就学会了隐忍。虽然已经被封为燕王,有了元大都作为自己的封地,但是朱棣知道,真正属于自己的时机还并没有到来。他要等待,在训练中等待,在训练中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将军。 在朱元璋的诸子之中,朱棣尤其“好游侠,善骑射”,也许这和朱棣有蒙古血统有些关系。他的血管里,天生流的是战士的血,每每骑上战马,风驰电掣般的在大地上驰骋,朱棣的内心就会涌出一股莫名的兴奋和快意。 虽然朱棣在皇子之中有着非常优秀的骑射本领,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更没有因此而恃才傲物,他知道他要安静的等待时机,更要努力的学习军事战斗方面的知识,准备着勇敢面对自己的敌人。 在操练中,身边的卫兵都吃够了朱棣的苦头,朱棣总是把他们修理的狼狈不堪,几乎每一次操练,都是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但是朱棣平时却并不张扬,他性格随和,喜怒不形于色。 朱棣和两个兄长被父亲朱元璋派到凤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在中都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如此一来才可以担当将来独立戍边的重任,才能帮助大明朝对抗复国之心不死的北元。 所以,朱棣在中都的军事训练是很严格的,凤阳的军训,与常人眼中皇子的舒服生活连点边都沾不上。 朱棣和兄弟们跟随大明帝国最精锐的部队,进行训练,训练的强度可想而知。在严格的军事训练中,朱棣学会了如何管理与协调步兵、骑兵与炮兵部队,学会了如何组织部队行军、偷袭与撤退,如何利用天气降地形做掩护,如何鼓舞士气、稳定军心。朱棣不仅能熟练掌握各种武器,更懂得了如何成为一个战士,一名将军,一位统帅。 除了学习作战指挥,朱棣还要学习作战的后勤供应,如何有效运输粮草,救治伤员、筹措军费等等。白天训练完毕之后,尽管相当疲劳,朱棣还是要抽出时间,在灯下研读兵书,学习古人的运筹帷幄之策。 在比武场上,朱棣总是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但是他心里知道这种胜利只是表面上的光彩,实际上未必真的赢了。因为比武擂台上,对手知道自己的身份,不敢贸然伤了自己,所以必定是有所顾忌。所以,在朱棣看来,这种赢并不过瘾。 让他失落的是,每次赢了比武都会在内心纠结不已。小时候随父亲征战,他见过真正的搏杀,双方都拼了性命一样打斗,即使是丢掉了兵器,即使已经身负重伤、奄奄一息,也依然不会停止战斗,这才是真的勇士。 夜深人静之时,朱棣常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有一个真正的对手,能让自己通通快快的大干一场,什么时候这个梦想才能实现呢?也许要等到自己就藩北平以后吧,那时候,就有机会和蒙古人一较高下了。 真正的战场是残酷的,胜者为将军,败者最多也就是个“鬼雄”。朱棣知道,在真正的上战场之前,自己必须忍耐,必须锻炼自己的军事技能,在锻炼中等待,在等待中锻炼,一旦心浮气躁了,那么,离失败之日也就不远了。 孙子兵法中常说:攻心为上。朱棣在凤阳的这段时间,亲身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两者交战,贵在攻心之术,也就是说从内心方面,瓦解对方的意志力,或者增强己方心中的意志力。所以,虽是肉体上的战斗,但是实则是内心的战斗,谁的内心更强大,谁赢的机会就越大。

虽然朱棣身在凤阳,但是迟早是要面对敌人,建功立业的。借鉴兵法中的理论,他很注意自己的内心,只要内心强大起来了,那么,自然能够克敌制胜。朱棣在凤阳日复一日的军事训练中,忍耐着,积蓄着,等待着。。 要想成就大事,一定要有“势”,然而此时的朱棣并没有优势,既然没有优势,那么就要创造优势。只有有了优势,才能借势而为,一鸣惊人。 朱棣深知自己不得父亲的偏袒,平心而论,朱元璋的偏心是很明显的,他全面培养朱标的各方面能力,让最好的学者充任太子太师,把太子一直留在京城。却让朱棣和其他兄弟做好军人,为大哥守卫边塞,给大哥当枪使。 北平作为朱棣的封地,最靠近蒙古地区,复国之心不死的北元几乎是必定会把此地作为自己最先打开的缺口,所以,朱棣比其他兄弟的前途更加的艰险。朱棣在凤阳读书、习武,远离了京城的是是非非,但是,无形的失落感又涌上了心头。 一是一出生就决定的命运,因为排行老四,本来亲如手足的兄弟,现在却有了严格的尊卑贵贱之别。自从大哥朱标被封为太子,朱棣和其他兄弟们就开始给大哥朱标行大礼,同是兄弟,大哥受人膜拜,而自己只有行礼的份,这种屈辱,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朱棣的心中也越长越大。纵然自己再受器重,也不过是个将军的命,在父亲朱元璋的心目中,大哥朱标永远是第一位的。 二是对前途的迷茫,让朱棣不确定自己的努力是否会有回报。他一次又一次的扪心自问,难道我要这样一直等下去吗?除了等待时机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我要等到什么时候?会等来什么样的结果?一次次的内心纠缠都让朱棣感到心力交瘁,做好眼前的事等待有利形势,朱棣一次次的告诫自己。他不能让前途的未知,破坏了自己的谋势之策。 凤阳是朱棣快速成长的地方,在故乡长达三四年的军事历练中,朱棣从一个身轻体健的青年,成长为一个颇有军人气息的成熟汉子,他的剽悍、敏捷、健壮从骨子里透出一种将军的威慑力。 黝黑的皮肤下,凸显而有力的肌肉,如鹰一般锐利的眼神,凤阳的等待,成全了朱棣的一身武艺。地图前方,他查看地形,积极部署战略,各种计策层出不穷,凤阳的隐忍,成全了朱棣的战术。 在训练中学做合格将军,朱棣在凤阳建立了强大的内心,他耐心的的等待着有力形势的到来,也为自己积极的创造着有利形势,离开凤阳之前,朱棣在兄弟们当中是最勇猛的,而且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凤阳的等待和努力,为朱棣就藩后的政治生活打开了一条通往成功的大门。 等待是朱棣的高明之处,前途未明,积极筹谋反而会遭到质疑,唯有以不变的等待才能应对周遭环境的万变。在等待中使自己强大,朱棣做到了,所以,只要时机一到,朱棣便可以最快的速度达成自己的目标。

““谋势”术”形势不明,要能等、会等 朱棣在老家凤阳接受军事训练之时,面对未知的前途和对未来的渴望,朱棣也曾有过内心的煎熬,但是面对不明形势,他按捺住内心的躁动,开始了等待,等待时机。朱棣不仅能等,而且会等,他没有等待老天来安排自己的命运,而是在军事训练中努力锻炼自己的战略战术,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将军。白白等待只会让时间白白溜走,在等待中强化自身才是朱棣谋略的高明之处。 在工作中,我们也很容易遇到类似朱棣的情况,面对升职加薪的机会时,我们往往过于躁动,盲目的加入到相互争夺的大战之中,殊不知,这种做法并不明智。倘若自己不是实力最强的,那么,与目标失之交臂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大局未定,我们要沉住气,稳住自己的内心,然后等待时机,在等待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如此一来,时机一到,你变可以乘势而为,成功自然就会变得轻而易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