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棣最有谋
10472100000065

第65章 经营西域,抚绥政策——坚持“以不治治夷狄”

“西控西域”是朱元璋和朱棣在位之时的重要政治政策,朱棣之所以如此重视西域地区,其主要的原因也是为了控制北元势力。蒙古帝国幅员辽阔,元朝灭亡后退居蒙古地区,虽然明朝已经建立了,但是在西域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仍然是故元。作为明朝的开国之君,朱元璋自然在经营西域的工作上十分积极努力。 朱棣上台后,蒙古地区的鞑靼、瓦剌逐渐强盛起来,并试图联合西域地区共同犯我大明边境。为了消除故元在西域的影响和势力,限制鞑靼、瓦剌势力的扩张。朱棣在对待西域的态度上也显得异常的积极。 为了表示对西域人民的友好,朱棣先后多次派出使臣前往西域诸部以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并加强双方的联系和交往。永乐十一年,朱棣专门派出了吏部员外郎陈诚出使西域,陈诚奉命前往,先后到达了哈烈、撒马儿罕、别失八里、俺都淮、八答黑商、迭里迷、沙鹿海牙、赛蓝、渴石、养夷、火州、柳城、土鲁番、盐泽、哈密、达失干、卜花儿凡等十七地,为了记载途中的所见所闻,陈诚还专门撰写了一本专著《使西域记》,其中记载的主要是西域地区的山川、风俗、特产等。陈诚的此次出使让大明王朝对于西域地区有了一个比较清晰详细的认识。 在西域的经营政策上,朱棣主要采取了抚绥政策,保持了双方和平通贡、来去自由的友好关系。对于前来归附的西域头目,朱棣来者不拒,赐予他们都指挥、镇抚等官职,并给予朝廷诰命文书等,以确定其臣属关系。对于来贡的商人,朱棣也采取了热情的欢迎态度,接受他们所贡所市的玉璞、硼砂、碙砂、文豹、狮子、骆驼、名马等物,并赐予其所需的布匹、绵帛、衣服、瓷器、金银、钞币等,并赐给额外的财物。

政策一开,前来朝贡的西域人士络绎不绝,为了表示对这些西域人士的欢迎,永乐二年十一月,朱棣还专门接见了前来朝贡的诸胡。针对朱棣经营西域的政策和效果,礼部尚书李至刚曾经说道:“西北诸胡,陛下抚绥,皆以向化,边境已宁”。 对于来经商者,朱棣主张“远人慕义而来,当加厚抚纳,庶见朝廷怀柔之意”,在贯彻抚绥政策的同时,他还不忘做好臣子的思想工作“人恒言,以不治治夷狄。夫好善恶恶,人情所同,岂间于华夷?抚之有道,未必不来。虎至暴,抚之能使驯帖,况虏亦饥食渴饮具人心者,何不可驯哉!但有来者,惟推诚待之耳。”朱棣的这番话明显体现出了其经营西域的态度和原则。 擒贼先擒王,在经营西域的过程中,朱棣将自己的抚绥重点放在了哈密地区。明朝建立初期,哈密地区主要处于故元肃王忽纳失里的控制之下,洪武年间,朱元璋曾命都督濮英在西凉地区练兵,忽纳失里深感畏惧,于是便主动派出使臣向大明王朝缴纳贡赋。洪武二十四年,宋晟充总兵官与都督佥事刘真曾经征讨哈密,并擒获了不少部属和头目,于是“番戎慑服,兵威极于西域”。 哈密是故元贵族所在地,所以也是整个西域地区大明的头号安全隐患,早在永乐初年,朱棣便派出使臣亦卜拉金等前往哈密抚谕,并以开放中国市场以供西域诸部市马。紧接着,安克贴木儿便派人前来贡马,朱棣看到了政策立竿见影的神奇效果,大为安慰,于是下令按照马匹级别的好坏直接给与报酬,并给与适当的额外赏赐。为了保证这种朝贡贸易政策的顺利实行,朱棣还专门设立了市场,“凡进贡回回有马欲卖者,听于陕西从便市易”,此外还严禁当地军民扰乱市场交易。 永乐二年,故元肃王忽纳失里去世,其嗣继承了肃王的封号,忽纳失里的弟弟安克贴木儿对于自己的政治地位有所不满,所以特地派出使臣前来,希望大明朝廷能够赐予自己官爵。朱棣一看,人家都求上门了,当然不能放过这个抚绥的好机会。于是,朱棣直截了当的表态 “前代王爵不足再论,但今取其能归心朝廷而改封之。使守其地,绥抚其民可也。”就这样安克贴木儿被封为了忠顺王。 安克贴木儿被朱棣封了王,自然是十分高兴,要知道在古代讲究长幼尊卑的礼法中,弟弟永远都只能活在哥哥的阴影之下,即使能力出众也别想着有朝一日可以比肩。如今,朱棣的一道旨意让郁郁不得志的安克贴木儿成了忠顺王,其喜悦程度可想而知,所以对于改变自己命运的朱棣,安克贴木儿是充满感激,所以对于大明的衷心耿耿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只是,安克贴木儿被封直接意味着哈密地区已经正式归入明朝的统治范围,所以,蒙古的残元势力鞑靼自然对其恨之入骨,认为安克贴木儿就是一个卖主求荣之辈。被封为忠顺王还不到一年,安克贴木儿便被“迤北可汗鬼力赤毒死之”,由此也不难看出,鞑靼确实有控制西域地区的强大野心。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鞑靼对于大明朝廷的第一已经如此明显了,朱棣又怎么可能甘心示弱呢?洪武年间宋晟征讨哈密之时,曾将俘获了安克贴木儿的兄子脱脱,朱棣即位后掌握了对脱脱的控制权,考虑到西域故元势力对大明的威胁,朱棣并没有立即将其放回。

安克贴木儿一死,朱棣便思量着该让长大成人的脱脱帮助自己干点正事了。脱脱虽然一直被作为人质寄养在大明朝廷,但是朱棣登基以来,对其还是十分照顾的。于是,朱棣当即下令将脱脱送还故地,并将其任命为忠顺王。从现存的史料看,脱脱曾被其祖母所逐,为此,朱棣还特别强调脱脱是“朝廷所立”,并批评其祖母“不顾礼法”“无视朝廷威严”。从这一点看,当时的哈密已经在朝廷的严格掌控之下了。 在经营西域的过程中,朱棣确实有一套独特的治理方案,其核心就是“以不治治夷狄”,虽然明知道西域和蒙古残元势力时常会偶尔勾勾搭搭做些偷鸡摸狗的事情,但是朱棣并没有采取强力的镇压政策,而是采取了更为温和的抚绥政策。 一道圣旨开抚绥先河:“受天命为天下大君者,上奉天道,一视同仁,使巨细诸国,殊方异类之民,咸跻乎仁寿。而友邦远国,顺天事大,以保国安民。。王其益坚事大之诚,通好往来,使命不绝,岂不保封国于悠久乎?”和平的往还交往看似是一种无为,而实际上却是大有可为,正是在这种看似无为的政策和治理之下,西域才划入大明版图,彻底与残元势力划清了界限。

““谋安”术”无为之下的大有所为 西域问题一直困扰着朱棣的边境和平计划,深思熟虑之下,抚绥政策得以诞生执行。先是加强彼此的友好往来,看似无关痛痒,实则是温水煮青蛙的第一把火。朱棣虽然不是道教的信徒,但是对于老子无为而治的精神还是领略的相当深刻的。不兴兵、不干涉、不压迫,就是在这看似无为的表面之下,朱棣很快就实现了控制西域的大目标。 无为之下也可有一番大作为,所以当我们在遇到复杂棘手的事情,或者是看不清当前时局的时候,不妨以“不为“静观的姿态坦然视之,然后巧妙的运用时局的变换,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如此以来,便可以事半功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