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棣最有谋
10472100000006

第6章 联姻徐达,册封王妃——成功男人离不开贤内助

成了执掌一方兵力的大员,朱棣在政治上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事业有了起步,婚姻也该有着落了。眼看着,三个哥哥都有了王妃,正值青春期的朱棣也开始有了点小秘密,那就是,早日有个王妃。 终于,在他十六岁这年,父亲朱元璋为朱棣赐婚,朱棣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朱棣的妻子就是魏国公徐达的长女,史书中对她曾有记载:“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显然,这是一位很有才学的奇女子。 对于皇族来说,基本上大部分婚姻都是跟政治挂钩的,朱棣也不例外。徐达和父亲朱元璋是一起长大的伙伴,而且徐达一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是大明朝的第一开国元勋,所以这门婚姻对于年幼的朱棣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政治意义。 被册封为妃子的徐氏,确实是秀外慧中,而且能文能武。就是这位徐妃,后来成了朱棣夺天下、治天下的得力贤内助。 洪武九年(公元1376)正月二十七,这是朱棣终身难忘的一天。就是在这一天,父亲朱元璋为十六岁的朱棣和十四岁的徐仪华举办了隆重的典礼。从此以后,两个人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徐氏也自此成为了朱棣命中的最重要的一个奇女子。 在洞房花烛之前,朱棣并没有见过这位徐家的千金,只听得父亲和周围的人说这位徐家千金不仅容貌娇好,而且很有才学。朱棣初次见到徐氏时,才知世人所言不虚,徐氏不仅年轻貌美,而且知书达理,很是贤惠。 两人一见倾心,徐氏更是把自己的余生都托付给了自己的夫婿。两人虽然是父母之名、媒妁之言,但是婚后的朱棣对于自己的婚姻十分的满意。更让他高兴的是,马皇后也非常的喜欢徐氏,常常把她叫到身边闲聊解闷。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然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徐氏作为朱棣的贤内助,确实在政治上给朱棣加了不少分。 首先,徐氏的父亲徐达是开国的第一功臣,在朝中的地位可谓权倾朝野,而且徐达手握重兵,有着相当丰富的军事战斗经验。徐氏成了燕王妃,那么,很自然徐达就成了燕王的岳父,所以,徐达肯定是要站在朱棣这一边。这让年轻的朱棣在朝中有了一个大靠山。 其次,徐氏深得婆婆马皇后的喜爱,再加上朱棣本就是由马皇后一手抚养长大,原本就是母子情深,徐氏的出现使得马皇后对朱棣的袒护有增无减,所以,无论做什么朱棣都有马皇后这条退路。 徐氏虽然温柔美丽,但是却不是个娇娇女,也许这和出生将门有很大的关系。作为朱棣最得力的贤内助,表面文静的徐妃,还曾经给朱棣立下过赫赫战功。 朱棣起兵造反之时,朝廷派李景隆围攻北平城,此时的朱棣前往宁王朱权那里请求支援。整个北平城守军不过万人,而且还没有像样的统帅。而朝廷前来围攻的军队却号称五十万人之众。整个北平城,危在旦夕,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就是这位徐王妃挽救了北平。 北平是元朝的大都,城墙高大,护城河宽水深,易守难攻。但是,在李隆基五十万军队的日夜进攻下,北平城是危在旦夕,形势十分的危急。

当时,李景隆下令军队主要攻击北平的九个城门,正南方的丽正门,就是今天的正阳门(俗称前门),是攻击的重点,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守城将士一面拼死抵抗,一面向王妃徐氏告急。这位徐王妃,别看平时文静端庄,但毕竟是大将军徐达的女儿,所谓将门虎子,这女儿也巾帼不让须眉了。 城里的男子都已经登城战斗了,没有后备的男子,于是她就亲自率领城中妇女,登城助战,奋力厮杀。她一登上城墙,守军的士气顿时大振,立刻就把朝廷军队攻城的气势给压了下去。 北平西边的阜成门,也是朝廷军队攻击的重点。据说部分朝廷军队一度在都督瞿能父子率领下已经攻入城门,但李景隆唯恐他们夺了头功,下令等待大军并进。结果燕军将士连夜在城墙上泼水,那时正是寒冬,水很块在夜里结成冰,第二天再战,城墙已经无法攀登了。 就这样,一座仅仅有守军万人的孤城,抵抗了数十万人的日夜进攻。 等到朱棣回到北平城,看到徐氏的战功,又惊又喜。朱棣为能有这么好的贤内助感慨不已,倘若没有徐氏,后果真的不可想象,说不好,北平城已经落入敌手,等着自己回来缴械投降呢? 有了徐氏这个得力助手,朱棣的政治前途变得更加清晰起来。后来,朱棣登基成为了皇帝,登基之后,急需稳固皇位,所以朱棣选出了一个特殊的班子。此时的徐王妃已经成为母仪天下的徐皇后,为了给朱棣分忧,她采用夫人战略,在宫中隆重接见七位官员的夫人。 朱棣的成功和徐氏不无关系,在朱棣的眼光,徐氏是自己身边无人能够取代的有力助手。即便是她的父亲被自己的父亲阴谋害死,她也始终没有动摇过自己的衷心。徐氏是朱棣的精神依托,无论沧海桑田,他们两个人都始终不离不弃。朱棣是燕王,她是燕王妃;朱棣是庶人,她是庶人妻;朱棣坐拥江山,她母仪天下。 做为妻子,在朱棣竭力为自己“正名”的时候,徐皇后也倾尽全力帮助丈夫。朱棣称帝的第一个新年,即永乐元年正月,一部《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颁行天下。这部经书的序言正是徐皇后撰写的。 徐皇后在文中写道:洪武三十一年(即朱元璋去世那年)的正月初一,自己正在焚香读经的时候,身边忽然升起一团紫气,既而金光弥漫,令人觉得恍若梦境,随后便看见观世音菩萨徐徐走来,亲口告诉她说,国中将要发生大难,所以特来为她消灾接引,并赠此《功德经》一部。观音临别之际还口吐纶音道:“凤冠不久于尔。” 这部经书连同它的序言,立即得到了朱棣的高度重视,不但马上将它颁行天下,而且迅速入藏,被列为佛经之一,天下僧尼并善男信女无不口诵心念,为朱棣应得帝位大造声势。此经直到清乾隆三十年以后,才被正式指出是“伪经”,从而排除在佛经典藏之外。 饱读书史的徐皇后当然并不仅仅是撰写了这部声言丈夫“君权天授”的经书序言。她还编写了《内训》二十篇,《劝善书》一部,并都颁行天下。这些文字旨在推行针对女性的教育,并倡导修德劝善,为自己更为丈夫赢取民心,制造声势。 人们常说,成功的男人离不开贤内助,朱棣的成功也确实如此,有了徐氏,朱棣仿佛是如虎添翼,政治路途走的更加的顺风顺水。

在朱棣的心目中,徐氏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就是这个女人,给了他母性的关怀,更给了他事业上的帮助,虽然两个人不是自由恋爱的结合,但是这种父母之命的结合,让他们之间更多了一些亲情,更多了一些相依为命,同荣共辱的默契。 后来,虽然朱棣身边的女人多如牛毛,容貌更都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他也曾钟情于其他女子,但是徐氏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却是谁都无法取代的。多年以后,徐氏四十六岁那年,因病去世,朱棣大为悲痛,此后的十几年中都没有在立过皇后。

““谋心”术”善待伴侣,携手共创未来 徐氏确实是朱棣的贤内助,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徐氏为什么会甘当朱棣的贤内助呢?这与朱棣的谋略是绝对分不开的,倘若朱棣对待徐氏非打即骂,那么,徐氏还会如此衷心的帮助朱棣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朱棣虽然残暴多疑,但是对待徐氏却很好,所以,朱棣谋反之时,徐氏毫不犹豫的站在了朱棣这边,和自己的兄弟姐妹闹翻。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善待伴侣,才能得到伴侣的信任,有了信任做基础,两人自然就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便能携手一生共创未来。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也会有搭档、伙伴,在处理与他们的关系时,不防借鉴一下朱棣的谋略,真心的善待对方,如此一来对方也会真心的帮助你,如此一来,必能如虎添翼,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