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棣最有谋
10472100000058

第58章 立台阁派,颂功德经——营造歌舞升平的盛世

对于权力,朱棣有一种天生的超强驾驭能力。登位之初,他向天下人展示出了自己凶残如狮子般的面孔,为了显示自己一代明君的荣耀,自然不能让这种可怖的形象深入人心。如今,天下人在自己的暴政之下已经完全服服帖帖了,是时候显示自己的仁慈了,于是道德便被朱棣摆上了权力制衡的制高点。 马基雅维里曾经说过:“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君主必须学会用权而不仁,但要明白何时当仁,何时不仁。”“如有必要,君主应随时抛弃传统道德。然而,只要有可能,他还是应当恪守正道。”虽然朱棣在位之时,并不知道马吉雅维利的理论,但是权力的奥秘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对知识分子残暴的屠杀之后,朱棣开始用自己的慈善的面庞去极力拉拢士人。实行文治,设立内阁,重视科举再加上高官厚率,天真的知识分子立刻掉入了朱棣设置好的陷阱之中。文人学士们早已经忘记了朱棣的凶残,他们竭尽自己的敏捷才思,开始热情而忠诚地歌颂朱棣的丰功伟绩,于是,一个新的流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形成了,这就是台阁派。 台阁派作品有着相同的中心内容,即歌颂朱棣的功德和祥瑞,歌颂大明帝国的强盛太平,从语言风格上来讲,作品平正典雅、词气安闲、雍容晓畅,台阁派的出现和发展制造出一派歌舞升平的文化繁荣景象。 朱棣大兴文治是产生台阁派的根源之一。元末战乱不止,所以当时的文风多呈现激昂慷慨悲壮之气,后朱元璋建立大明后,社会趋于安定,文学风格也逐步转向平正通雅,但是从总体来说,还是保留了雄迈的气象。在朱元璋的残酷杀戮政策的影响之下,文学上的那种悲壮雄迈之风逐渐销声匿迹,这为台阁派的出现奠定了政治环境基础。 登上皇位后,朱棣承袭了其父朱元璋的残暴,诛杀了大批的建文遗臣,但是朱棣是一个颇有谋略和远见的政治家。在自己的政治统治趋于稳定后,他便开始大兴文治。从显存的准确史实资料来看,朱棣在文治方面也确实取得了不少成就,在历代的封建君主当中可以算的上集大成者。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文治基础,朱棣自觉在文治武功方面十分出色,所以每每看到日渐强盛的国家,全国各地进献上来的祥物,朱棣便喜不自胜,于是也时常著文抒怀,君臣之间也免不了会互答。一来二去,朱棣身边比较亲近的文臣便开始热衷于这种宫廷文学,时间一长,台阁派便就此形成。 台阁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就是“三杨”,即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同为阁臣,而且文采四溢,时常会以太平盛世的臣子为身份撰写词赋,词赋风格安闲,典雅雍容,充满了富贵福泽气象。在内阁其他成员的推波助澜下,台阁派的影响逐渐扩大,连道衍、夏元吉等非内阁重臣也卷入这种潮流。由于台阁派的代表人物多为朝廷重臣,所以,台阁派很快就成为当时的文学主流。 杨士奇是台阁派中影响最大的文臣,他在《玉雪斋诗集序》中表述了台阁派的文学主张:“嗟叹咏歌之间,而安乐哀思之音,各因其时,盖古今无异焉。若天下无事,生民乂安,以其和平易直之心,发而为治世之音,则未有加于唐贞观、开元之际也。。。诸君子清粹典则,天趣自然。读其诗者,有以见唐至治盛。” 就文风来说,杨士奇在内阁七学士中,最为讲究恰当和意尽而止,文章毫无艰难劳苦之态。其代表作有写于朱棣出师安南时期的《出师颂》,平定安南后的《平安南诗》等。

朱棣平定安南后,众臣纷纷进献诗赋歌颂,当时在台阁派中影响仅次于杨士奇的杨荣也曾进献诗赋,诗赋中写到:“捷书入奏,大赉勋庸。攻逾铜柱,勒碑崇崇。凡在戎行,咸预显融。莫不稽首,惟皇之功。惟皇之功,克绍太祖;惟皇之基,超轶前古;惟皇之德,上侔尧舜。于万斯年,作民父母。” 台阁派歌咏的题材多为“祥瑞”之事,朱棣在位时期,各级官员为了博得朱棣的提拔纷纷进献嘉禾、丰穗以及白鸟等,以示国运昌盛。臣子们见此祥瑞自然会将功德全部归功到当今的皇帝朱棣身上,所以忒各派取材于此也就显着理所当然了。 朱棣对这种文风的极力倡导,也是台阁派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据说,朱棣在北京行在的时候,看到一只白色的喜鹊,白色喜鹊历来被视为瑞鸟,于是朱棣便下令让南京的礼部庆贺此事。在南京监国的太子朱高炽,随即下令命五府六部的官员各进贺表,当时杨士奇因病而未参与进表。朱高炽见各官员呈上的贺表都不满意,便命人将这些贺表送至杨士奇家中,让其批阅。 从此事之中不难看出,台阁派的兴起绝非偶然,而是大明帝国最高统治者的倡导使然。那么,朱棣身为大明皇帝,为什么要让朝廷官员不断的进行文学创造呢? 朱棣深知,酒香也怕巷子深,虽然自己醉心于文治,而且做出了不少的成就,可以如果自己不对此进行宣传和记载,百年之后,谁还会记得朱棣惶惶文治的硕大功绩呢?再者说,知识分子最喜欢的就是谈东论西,如果不对此加以引导,那么,他们定然会在背后悄声议论自己篡位之事。这可是朱棣最不喜欢看到的结果,那就让他们为自己歌功颂德好了,既能起到宣传自己功绩的作用,还能淡去他们心中对自己这个篡位者的介怀。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台阁派的繁荣制造出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局面,文人们在这盛世的欢庆之中,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盛大欢庆的局面也成为永乐盛世在文化领域最直接鲜明的体现。 醉心于荣誉的朱棣,对于营造盛世景象有着超乎常人的热爱之情,即使是在封建社会文化垄断的前提下,也毫不吝啬的将文学打上皇权的烙印。实际上,台阁体只不过是朱棣用来装点永乐盛世的饰物。 贵族气息浓重的歌舞升平之作是永乐盛世的产物,但是同时又成为了永乐盛世最为耀眼的饰物。朱棣用文学的工具最终将自己粉饰成一个千古明君,只是令他没有意料到的是后世文人对于他所创立的台阁派评价并不高,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持贬词。

““谋誉”术”功绩宣传造形象 朱棣要的荣誉并不是仅限于自己在位之时,身为大明帝国的皇帝,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试问谁敢公然说朱棣的坏话呢?他要让世世代代的后人知道自己的功绩,并因此对自己产生崇敬之情。所以他专门为自己组建了一个大颂功德经的班子,极力营造出盛世的歌舞升平。在巨大的宣传攻势下,朱棣的形象也确实是更加正面化了。 今天,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进行适度的自我包装、推广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正当的方式对自己的能力和人品进行宣传,那么,正面的形象很快就会树立起来,在业界有了口碑,做起事情来自然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