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棣最有谋
10472100000055

第55章 渴求荣誉,谋求鸿业——惊人之举出声望

朱棣知道无论自己如何的掩盖,掩盖的手段再高明,自己也始终是一个“篡位者”。这种不光明的身份一度成为朱棣心中的痛,并时时提醒着朱棣,只有不断的建功立业,才能向后人证明,自己配的上这至高无上的皇位。

在这种心理的鞭策之下,朱棣比其他的君王更加的勤劳、努力,更重要的是他懂得自我节制。古往今来,多少君王登上皇位后,就会沉迷于至高权力的光环中,或滥杀无辜,或奢靡享乐。为了登上黄伟,朱棣也没有少吃苦,甚至多次险些在战场上丧命,然而终于夺得皇权的他,并没有陷入享乐的深渊。 有着蒙古血统的朱棣,天性豪雄阔大,所以做起事情来也是大刀阔斧。营造规模宏大的北京城、五次亲征漠北等等无一不显示出他的大手笔。朱棣作为一个篡位者,和唐太宗十分的相似,为了抹掉这个不光明的身份,朱棣对于荣誉更加的渴求。 惊人之举出声望,朱棣为了博取荣誉,屡次做出一鸣惊人之举。在国土上,朱棣积极开疆扩土,东面,大明领土扩展至库页岛;南面,南沙群岛划入大明版图。朱棣还层级派出八十万大军攻打安南,连安南也曾一度被划归大明版图。西边诸国和北部的蒙古各部也都臣服于大明,并时常前来朝贡。 马吉雅维利曾经说过:“能使君主赢得高度评价的莫过于伟大事业和非凡举动。”朱棣对于这一点的实践可以说是炉火纯青。 从永乐四年开始,朱棣开始忙着营建北京新都,该工程不仅十分浩大,而且修建时间长达14年,直到永乐十八年才最终完工。明朝修建的北京紫禁城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无论是从占地规模还是从建筑的辉煌角度来看,紫禁城都可以称的上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对世人的震惊虽历万代而不衰。 永乐九年,朱棣建造武当道观,供奉玄武神。实际上朱棣并不是一个道教的信奉者,他之所以花大力气,锣鼓喧天的修建武当道观也是为了洗刷自己的罪名。靖难之役中,朱允文的一道不许伤害朱棣的圣旨成了他的保命符,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荣誉,朱棣将其归功于“玄武真神”的福佑。 玄武神起源于先秦,最终于两汉时期成型,主司北方,到了宋元时期玄武之神得到了统治者的极力推崇,所以即使是南方的民众对于玄武神的崇拜也与日俱增,深知很多地区还建起了玄武神庙。 当初姚广孝为了证明朱棣靖难之役的合法性,就将主司北方的玄武神搬了出来。因为在道教的教义中,玄武神司北方,从五行角度来说属水,而南方属火,水能灭火自然是理所应当,所以朱棣领兵南下取得成功也就自然是天意使然了。 自此以后,朱棣就将这个玄武神当成自己的保护神,并肆意制造出了“壬午靖难兵起。。每两阵相邻,南兵(建文军)悉见空中真武二字旗帜,皆攻后以北也。”为了继续强化这种思想,从而赢得荣誉,朱棣便有了兴建第一道教宫殿的念头。 为修建武当道观,朱棣“督丁夫三十余万人,大营武当宫观,费以百万计。”据记载,光是负责采办木料之人就多达十几万劳力,而且朱棣还专门命人在北京铸造重达八十余万斤的太和宫金殿。金殿造好后,通过大运河、长江等水运至武当山,然后用人力将太和殿运送至海拔1612米的天柱峰。这在当时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情况下,绝对算的上是奇迹了,对世人的震惊程度也是我们现在所无法想像的。 为了凸显自己的强者形象,朱棣不间断的创造出各种颇为宏伟的功绩。大报恩寺的建造和永乐大钟的铸造也正好证明了这一点。 得到荣誉和世人的敬仰是朱棣修建大报恩寺的一个重要理由。大报恩寺内共有20多座殿阁,其中的主殿为大雄宝殿和天王殿,“通高二十四丈六尺一寸九分”。虽然当今我们对于这个概念已经模糊了,但是仍然有人估测出其高为八十米左右,所以恢弘程度可见一斑。 “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大报恩寺不仅为朱棣找到了神的庇佑,而且树立了其忠孝至上的高大形象,对于形成自己的威望十分有帮助。

永乐大钟也是朱棣的惊人之举。永乐大钟铸造于永乐十八年,钟体高6.94米,直径为3.3米,重达4.65万公斤。永乐大钟不仅体形硕大,而且还有不少神奇之处,如此大的钟神色很好,而且声音的传播广。钟声常常能够传播四五十里,声音美妙悦耳。 重达4.69万公斤的大钟禁用一根铜钉就牢牢的将大钟与钟楼连接在一起,而且安装稳固安全,实在令人称奇。大钟表面刻满了经文,汉语经文有20多万字,还有梵文经文4000多字,共计23万多字,永乐大钟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世界钟王”。 朱棣还十分醉心于万朝来贺,为此,他还专门多次派出郑和下西洋,用商业利益来招揽东南亚国王来大明朝贺。 对于自己制造出的这些惊鸿伟业,朱棣惶恐的内心开始有了安全感。在篡位者的身份鞭策之下,朱棣为了赢回自己的荣誉,做出了无数的惊人之举,恰恰正是这些惊人之举,为朱棣赢得了至高的声望。 马基雅维里说:伟大的君主“总是这样,干完一件大事便又筹划另一件大事,让臣民应接不暇,不知所终,每当看到结果则又目瞪口呆。这些行动一个接着一个,此一行动和下一行动之间不留一点空隙,人民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用来反对他”。 朱棣的诸多功绩确实如他所愿,证明了他当皇帝的合理性。纵观整个明代,几乎所有最耀眼的事都是出于朱棣之手。朱棣穷其一生都在频频不断的制造着惊人之举,并借助这些功绩树立起了自己的声望。 纵然他是一个篡位者,但是在他的治理之下,永乐年间,国力强盛、百姓富裕,而且政治繁荣文化昌盛,在这个充满了开阔精神的时代,朱棣用自己的丰功伟业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大有所为。

““谋誉”术”惊人举动出声望 作为一个篡位之君,朱棣比其他的君主更渴求荣誉和声望。为此,他频频亮出奇招,紫禁城建的恢弘壮阔,报恩寺修的外宾盛赞,几乎每一件事情,朱棣都要做到极致,做到最好,做到令人震惊不已。朱棣明白惊人举动出声望,所以为了自己的荣誉和声望,他不断的谋求鸿业,最终形成了一个朝代的盛世。 人对于荣誉和声望都有一种出自本能的追求,利用惊人之举博取声望确实是一个高明之策。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都可以尝试做些震惊世人的举动。但是一定要注意把握度,如果过度追求震惊效果,就会沦为哗众取宠,不仅不能借此建立自己的声望,还会招致他人的反感,破坏我们在他人心目中原来的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