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任永州零陵丞时,张浚适谪永州,勉以正心诚意之学,因名其室为诚斋。后张浚拜相,荐于朝廷,乃为知县。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韩侂胄专权,要他为韩作《南园记》,他以宁愿弃官而严拒。自此家居十五年,忧愤成疾,曾有“报国无路,惟有孤愤”之叹,又书十四字别妻子而卒。
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说杨万里积诗曾达二万余首。但现在留存的为四千余首,在南宋诗人中,数量仅次于陆游。据他自己在《诚斋(荆溪集)序》中说,起先学江西派,后又学陈师道的五律、王安石的七绝,晚年学绝句于唐人,愈学,诗作得愈少,最后索性一并摒弃,“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于是亦不感觉作诗之难了。这话说得有些夸张,但他强调的是诗歌源于现实,自然界千变万化的生机,实胜过前人的模式。
所谓诚斋体,也即他晚年二十几年中形成的。诚斋体的主要特征,按照前人的说法,是死蛇弄活,是生擒活捉,是流转圜美如弹丸,亦即善用活法,用杨氏自己的话是“透脱”。其中有些便是属于富有捕捉能力的跳跃性强的手法,并能表现出他的机智。其次是敢于用当时的俗语俚词,好处是尖新妩媚,因而后人亦称他为白话诗人。他还要他的儿子,将他口占的几首诗写下来诵读,力求做到“浏浏焉无复前日之轧轧矣”。总之,在语言的使用上,他确实努力想显示一种独创性的特色。
他是身经靖康之变的一个大家,在作品中,对时事、对秦桧时而有所讽喻,对农民亦有少量的同情之作,更多的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所以姜夔在《送朝天续集归诚斋时在金陵》中就说“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他这话原是称羡,却亦说着了杨诗的主要倾向。他比范成大小一岁,但同样写田园,范诗的社会矛盾就反映得鲜明;他比陆游小两岁,陆诗的民族矛盾就反映得深广。
对杨诗的艺术上的成就,前人褒贬不一,沈德潜就说杨诗数量虽多,然排沙简金,几于无金可简。翁方纲在《石洲诗话》卷三中说“诚斋以轻儇佻巧之音,作剑拔弩张之态”,是诗家之“魔障”。李慈铭说“诚斋则粗梗油滑,满纸村气,似《击壤》而乏理语,似江湖而乏秀语”(《越缦堂日记》光绪乙酉十月初四日)。这些话或许有些偏激。我们试就杨诗本身来说,如《题水月寺寒秀轩》的“低低檐入低低树,小小盆盛小小花”,《红锦带花》的“节节生花花点点,茸茸晒日日迟迟”,其实已近于玩弄语言,任何一个善于作诗的人都优为之。
王若虚《文辨》批评皮日休《拟九歌》中的“汀边月色兮晓将晓,浦上芦花兮秋复秋”数语说:“此何等语邪?”(这像什么话)万里这些诗,亦令人有此遗憾。又如《寒鸡》的“明晓莫教钟睡着,被他鸡笑不须嗔”,《食蛎房》的“也被酒徒勾引着,荐他尊俎解他颜”,就像学究诗,李慈铭所谓“似《击壤》而乏理语”。《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之三的“明朝回到石斧岭,连吃数刀今在无”,之六的“逢着村人持一物,喝令放下敢谁争”,这或许为了要模拟山歌,但末首“早个使君归鼎轴,为擒颉利系单于”,却又像庙堂之作,而且读起来感到“轧轧矣”。无论求生、求奇或不避熟、不避俗,都要防止流于极端。
夏夜玩月
仰头月在天,照我影在地。
我行影亦行,我止影亦止。
不知我与影,为一定为二①?
月能写我影,自写却何似②?
偶然步溪旁,月却在溪里。
上下两轮月,若个是真底③?
为复水是天,为复天是水④?
【注释】
① 定,究竟。② 自写句,先是人因月照而成影,亦即“写我影”,这里是月影掉在溪中,是月在自写影。③ 若个,孰个。真底,真的。④ 为复,抑或,还是。王维《问寇校书双溪诗》:“君家少室西,为复少室东?”
【说明】
嘉泰元年(1201)家居时作。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又是一种写法。
全诗兔起鹘落,表里交叉,层层转折,直问到底,遂觉理趣兼具。末两句逗出一个“水”字,是其善用“活法”处。月如不与水接,能有几分风姿?
作者另有《钓雪舟中霜夜望月》和《重九后二日同徐克章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皆以善写“玩月”见称,亦诚斋体中代表作。作者对后者还自负地说:“老夫此作,自谓仿佛李太白。”(见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四)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①。
笠是兜鍪蓑是甲②,雨从头上湿到胛③。
唤渠朝餐歇半霎④,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⑤,照管鹅儿与雏鸭⑥。
【注释】
① 田夫两句,写一家四人四种动作。② 兜鍪(móu),头盔,古代兵士所戴。甲,兵士的护身衣。这里以雨具比战具,形容劳动的紧张。③ 胛,肩胛。④ 渠,他。半霎,极短的时间。⑤ 莳(shì),栽插。匝(zā),周遍。⑥ 照管,看管好。雏(chú)鸭,幼鸭。
【说明】
孝宗淳熙六年(1179)四月,作者离常州,回故乡,过衢州。适逢大雨,就被留下。这首诗是在衢州乡村就所见而写下。他在《明发三衢》中亦说:“拔尽新秧插尽田,出城一眼翠无边。”
全诗以极其灵活的手法,描写插秧的情景,连同一些细节都进入了他的画面,结末是代农民设想之词。由于观察细致,故能善用角度,笔墨周到。
蜑户①
天公分付水生涯②,从小教他踏浪花。
煮蟹当粮那识米,缉蕉为布不须纱③。
夜来春涨吞沙嘴④,急遣儿童荻芽⑤。
自笑平生老行路⑥,银山堆里正浮家⑦。
【注释】
① 蜑(dàn)户,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的水上居民,多以捕鱼、采珠或运输为业。② 水生涯,靠在河海中谋生。③ 缉,编。④ 沙嘴,沙滩边的尖角形岸地。⑤ (zhú),原义为大锄,引申为砍掘。荻芽,荻的嫩芽,可煮羹而食。这两句中的“夜来春涨”与“急遣儿童”语意密接而对仗未工。⑥ 老,常常。⑦ 银山堆,指白浪。浮家,浮家泛宅的简称,指以船为家,到处漂泊。
【说明】
淳熙八年(1181)春,作者赴广东提举常平茶盐时,在水途上作。
首尾两句,以水始终,似不相干而实相应,即蜑户靠水为生,如今自己亦浮家于银山堆里。三、四两句,写蜑户衣食所资,属性特明。五、六两句,不明写蜑户平日之艰苦而艰苦之状可见。
悯农
稻云不雨不多黄①,荞麦空花早着霜②。
已分忍饥度残岁③,更堪岁里闰添长④?
【注释】
① 稻云句,这句指水田遇旱灾。有云无雨,以虚衬实。黄,指谷熟。② 空花,荞麦开花时色白如雪。王禹偁《村行》:“荞麦花开白雪香。”这时因受霜冻而未开花。③ 分(fèn),甘愿。 ④ 闰添长,阴历逢到闰月年份,要比常年多出一个月。这年是隆兴二年(1164)闰十一月,过年就要推迟一个月。
【说明】
悯农一类的诗原很习见,作者却从闰月上想到农民在受灾之年,又要平白地多受一个月的熬煎,不禁发出“闰添长”的感叹。
作为一个诗人,就要把感情渗透到各个角落。
分宜逆旅逢同郡客子①
在家儿女亦心轻②,行路逢人总弟兄③。
未问后来相忆否④,其如临别不胜情⑤。
【注释】
① 分宜,宋雍熙时自宜春分出,故名。今属江西省。逆旅,旅店。逆,迎止。同郡,作者原籍为吉州吉水,这里当是这一客子亦是吉州籍。② 心轻,不在意。③ 行路,这里是在旅途上的意思。 ④ 未问,犹言不管。⑤ 其如,无奈。
【说明】
乾道二年(1166)作。于寻常话中见情性。临别如此深情,别后岂不相忆?多留下几首有人情味的作品吧,后人亦将视之为一种造化。
宿灵鹫禅寺①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
流到前溪无半语②,在山做得许多声。
【注释】
① 灵鹫禅寺,当在江西广丰县东灵鹫山上。② 流到句,指前溪水路宽阔,不像在山时因曲折而易致冲激做声。
【说明】
淳熙六年(1179)作。诗是借题发挥,讽刺当时一些士子在野时慷慨激昂,等到入朝为官,如同泉至前溪,竟无半语,可见在山时的鸣声只是“做得”。杜甫《佳人》有“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语,后人亦把在山、出山比做在野、在朝,这里即含有这一意思。
初入淮河四绝句(选二)
船离洪泽岸头沙①,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②。
【注释】
① 洪泽,湖名,在今江苏、安徽间,和淮河相通。作者由此湖入淮河再北行。② 何必两句,从前人以桑干河为边防前线,因而感到远在天涯,这时却连腹地的淮河也成为宋金和议规定的分界线,中流以北,即属于金,等于是天涯,更不必说桑干了。桑干,河名,今永定河上游,源出山西朔州市,流经北京附近。陈衍《宋诗精华录》云:“淮以北久陆沉矣。”
中原父老莫空谈①,逢着王人说不堪②。
却是归鸿不能语③,一年一度到江南。
【注释】
① 中原,这里指为金人侵占的汴京等地区。莫空谈,这是反话,意谓中原父老逢宋朝使臣不要诉说不堪忍受金人奴役、盼望早日光复故土那一类的话,因为南宋君臣毫无抗金决心,故而徒成为空谈。② 王人,天子的使臣,这里指杨万里等使臣。③ 不能语,与上父老空谈相应。意思是鸿不能语,却能回到江南。未选的第三首云:“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亦此意。
【说明】
淳熙十六年(1189)十二月,金人遣使来贺明年正旦,作者奉派为接伴使。北行途中,感叹之余,作诗四首。
他在第三首中还提到刘锜、岳飞、韩世忠等人,这时或已死,或被杀,良将凋零,遗民难归,更使他感到反不如鸿雁、鸥鹭有翅可飞,来去自由。
尤袤
尤袤(1127—1194),字延之,又取孙绰《遂初赋》意,自号遂初居士,无锡(今属江苏)人。曾任泰兴令,颇有政绩。后迁枢密检正兼左谕德。召对时,又申言民贫兵怨者甚切。他耿直敢言,却能善终,所以《宋史》说:“立朝抗论,与人主争是非,不允不已,而能令终完节,难矣。”
南宋人把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和尤袤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但尤袤和别的三家比,实相差很远,《四库总目提要》说“然即今所存诸诗观之,残章断简,尚足与三家抗行”,未免偏颇。他的诗集原已散佚,清康熙时长洲尤侗,自称尤袤之后,乃搜编遗诗成为一卷。方回在《瀛奎律髓》卷二十评尤诗《梅花》云:“尤遂初诗,初看似弱,久看却自圆熟,无一斧一斤痕迹也。”纪昀针对方评批云:“佳处病处皆在此。”说得很中肯。尤诗的长处在淡,短处则在淡而无味。纪昀又在尤袤的《次韵尹朋梅花》一诗批云:“无疵累,然亦无佳处,此种诗学之最害事。”说得尤为警辟,其实亦适用于这一类不好不坏的作品。
但愿天下少些此等诗文。
淮民谣
东府买舟船,西府买器械①。
问侬欲何为②?团结山水寨③。
寨长过我庐④,意气甚雄粗。
青衫两承局⑤,暮夜连勾呼⑥。
勾呼且未已,椎剥到鸡豕⑦。
供应稍不如,向前受笞箠⑧。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
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衣⑨。
去年江南荒,趁熟过江北⑩。
江北不可住,江南归未得。
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桑。
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
执枪不解刺,执弓不能射。
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
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淮南丧乱后,安集亦未久。
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
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
抚摩力不给,将奈此扰何。
【注释】
① 东府、西府,泛指掌管货物的官方场所。② 问侬,犹言问人。③ 团结,组织。山水寨,即寨兵。宋代用以保卫地方的一种乡兵组织。④ 庐,房舍。⑤ 承局,官府差役。⑥ 勾呼,大声呼叫,捉人去当兵。勾,捉拿。⑦ 椎剥,敲剥,犹言抽筋剥皮。⑧ 笞(chī)箠,用鞭杖击打。⑨ 典,押卖。浑家,妻子。⑩ 趁熟,投奔年成好的地方,亦叫“逐熟”。 事戎行(háng),当兵打仗。 团结句,承上两句而言,意谓我既不会用枪使弓,要我参加乡兵有什么用? 谁谓句,用孟郊《赠别崔纯亮》“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句意。 抚摩,抚慰,体惜。力不给(jǐ),力不从心。给,充足。
【说明】
此诗见于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四○,中记金主亮侵扬州时,泰兴知县尤袤守泰兴不去。又以淮南置山水寨扰民不能保其家属,窃悲哀之,乃作此诗。《宋史》本传亦载尤袤为泰兴令时,关心民间疾苦,后来吏民为他立生祠。
睡觉不知雪①,但惊窗户明。
飞花厚一尺,和月照三更。
草木浅深白②,丘塍高下平③。
饥民莫咨怨④,第一念边兵。
【注释】
① 睡觉,睡醒。② 草木句,意谓草木无论浅的、高的,一望皆白。③ 丘,指高处。塍(chéng),田径,指低处。④ 咨,叹息。
【说明】
首两句超脱。五、六两句,正是“厚一尺”的雪景。末两句虽是平常的感慨,亦见得当时饥民多,边兵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