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培养精英
1047000000075

第75章 诺贝尔奖的小镇

三条街区内两位诺贝尔奖得主,这成了温切斯特一个求之不得的招牌。在施罗克住的那条街上经营上百万美元房产(街很小,百万元最多是两栋小房)的房地产商贝弗勒·维多利(Beverlee Vidoli)当然是最高兴的。他声称:这一下子,这里的房地产至少增值10万美元。当然,最发愁的还是我们这样手头紧张的父母:什么时候才能挤进这样的地方,让孩子星期天到诺贝尔奖得主那里问道数学题呢?

孟母三迁,为的是给孩子的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自我搬到波士顿以来,一直在为刚刚上学的女儿物色一个好的学区,准备在那里买栋房子。我住的阿灵顿,学区已经算不错,在马萨诸塞州373个学区中排第六十五。但是比起附近两个镇来就不行了。来克星顿(Lexington)是美国独立战争打响的地方,学区排第八。温切斯特(Winchester)则排第四,周末孩子上的中文学校,就在该镇的一个小学。

我去这两个地方看过房子,没有五六十万美元想也不用想,几乎断了念头。来克星顿贵是有名的。据说马友友住在那里。这位世界最顶尖的大提琴家曾在电视上说,他常常和邻居们一起演奏室内乐。我的孩子正学钢琴,能住在他家边上当然得不惜工本了。可惜不知道他住哪条街。大名鼎鼎的乔姆斯基,据说也住在那里。这类名人你就数吧,可以说是没完没了。而这个小镇不过才有3万居民。

温切斯特更小了,总共2万出头的居民。过去我还不知道这个镇是如何藏龙卧虎,但2005年诺贝尔奖得主揭晓,算是领教了。那天该镇一个街区的居民一起床,就发现邻居理查德·施罗克(Richard Schrock)的家被电视转播车围住。大家本能的一个反应是:天呀,这次难道轮到理查德了?1979年,住在三个街区之遥的一个邻居艾伦·麦克劳德·科马克(Allan MacLeod Cormack)就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他1998年刚刚去世。所以,电视转播车突然包围一所不起眼的民居的阵势,邻居们当然是记着的。

这次被包围的施罗克,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他在印第安纳州出生,加州长大,在哈佛拿的博士,在麻省理工教了30年书,在温切斯特住了22年。他的两个儿子,一个24岁,一个26岁,都在这里长大。他被提名诺贝尔化学奖,已经有5年了。但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自己能得到。那天早晨,他5点多就已经起来工作。这时电话响起来。谁会在这个时间打电话?他心里一惊。因为他母亲已经92岁了,住在蒙大拿州。他首先担心的是自己的老妈。

但电话是从瑞典打来的,通知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听到后身体就开始不停地发抖。一个小时后,新闻里就开始报道。还没有等他反应过来,电视转播车就把他的家团团围住。

他的一个邻居看到转播车后,赶紧打电话给另一个邻居哈里·韦尔兰(Harry Werlin)问究竟。这位韦尔兰先生似乎也有预感,几分钟前刚刚跑到施罗克那里要个鸡蛋,说是做饭时发现没有鸡蛋了。他当然不需要鸡蛋,是找个借口去探探虚实。这么早为了个鸡蛋去打扰这个大教授,也只有他可以做得出来。他不过是剑桥一个小照相铺的店主,但一直坚持和施罗克一起早上跑步。他说:“我知道他是个教授。不过他实在像个平常的人。我问了他不下30次,他究竟是干什么的。可是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清楚。”

温切斯特是波士顿附近一个安静的小镇。离哈佛、麻省理工所在的剑桥地区,开车仅十几分钟。剑桥地区如今已经繁荣得和波士顿市中心差不多。大城市病也同样严重。由于地皮房价太贵,有孩子的年轻夫妇纷纷迁出,公立学校系统得不到支持,破败不堪。昂贵的私立学校,又非一般的大学教授所能负担。所以,像温切斯特这样的小镇,就成了这些愿意效法孟母三迁的教授们的首选之地。施罗克20多年前带着妻子和两个幼小的孩子来到这里,就是考虑到这里的教育出色,是个安家落户的地方。

三条街区内两位诺贝尔奖得主,这成了温切斯特一个求之不得的招牌。在施罗克住的那条街上经营上百万美元房产(街很小,百万元最多是两栋小房)的房地产商贝弗勒·维多利(Beverlee Vidoli)当然是最高兴的。他声称:这一下子,这里的房地产至少增值10万美元。当然,最发愁的还是我们这样手头紧张的父母:什么时候才能挤进这样的地方,让孩子星期天到诺贝尔奖得主那里问道数学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