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培养精英
1047000000063

第63章 体育不能从教育中独立

大学本来以体育作为教育手段,于是有了运动队。但运动队的广告效应、经济效益,在短期内比教育明显。结果大学体育渐渐从大学教育中独立。于是进大学只需400美元买张高中文凭。所以,教育界人士开始发难,要求大学体育回到教育本位,要刹刹这种无法无天的运动队。否则,有些大学就将沦为体育公司了。

我过去写过不少文章,说体育是美国精英教育的一部分,美国的大学是美国体育的大本营。两者结合得好,就会相得益彰。但结合得不好,就会两败俱伤。结合得比较好的,是一些拒绝为运动员特长生降低标准、运动水平相对较低的学校。这些学校,常常是一流的精英院校,参加的大学联赛也基本上是水平最低的三级联赛,但教育质量有保障,学生运动员功课常常非常优异。结合得不好的,一般是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最风光的大学橄榄球、篮球队。这些队一般来自二流、三流的大学,靠体育奖学金招收有近乎职业水平的运动员特长生。这些学生不会读书只会打球,极少数幸运儿最后进了职业队,大多数则在上学期间拼命打球,打到没有资格再打的时候为止,最终既不能靠打球谋生,又没有接受大学教育,一无所成。

体育比教育更有广告效力。两者在大学里联手,本来教育是目的,体育是手段,但体育总能喧宾夺主,误导年轻一代。你看看美国的职业橄榄球、篮球明星,许多是黑人贫民窟出身的穷孩子,如今全是千万富翁。于是穷孩子要出头,就要学他们。体育是脱贫之道,已经在穷人社区里成了一种神话。许多孩子几乎把自己的每一分钟都用在练球上,想的就是靠体育奖学金进大学,参加大学联赛,最后被职业队看中。这也是美国草根体育的基本动力之一。

这样的孩子太多,运动人才当然多。人才多,成功的比例就小。毕竟职业队的位置是有限的。不用说成为职业明星的概率如同买彩票一样低,就是进职业队的预备队——大学队,也非常之难。那些拼命用奖学金招特长生的大学,虽然不断降低录取的文化课标准,但大学毕竟是大学,想进大学首先要高中毕业。结果在这些不读书的运动员中,高中文凭变得日益抢手。我们中国人对诸如《围城》中的“克莱登大学”之类留洋的假文凭非常熟悉。但美国竟有“克莱登中学”,专门以出售高中假文凭为业。

根据《纽约时报》2005年11月的报道,佛罗里达有一所名叫“大学高中”(University High School)的学校,以399美元的价格,销售高中文凭。其广告公然宣传自己提供“最容易、最快的”办法帮你获得高中文凭。美国如今大学基本普及了,高中文凭几乎是废纸一张,但是在运动员学生中却炙手可热,乃至此校在这群人中成为一所“名校”。在最近两年,这所“学校”为全美大学体育联合会输送了几十名运动员,其中至少有14位在水平最高的一级橄榄球联赛中打球!

这所“高中”,坐落在一家动物医院和一家星巴克咖啡店之间一栋办公楼的三层,一共两间小房间,里面有3张桌子、3位雇员,这基本就是这所“名校”的规模。在给佛罗里达州政府申报的文件上,该校说有6位教师。但是,在《纽约时报》采访的毕业生中,没有人上过任何课,更没有见过老师,只和一个人打过交道,那就是这所学校的主人迈克尔·金尼(Michael Kinney)。这位迈克尔·金尼在2004年刚从斯坦利·西蒙斯(Stanley Simmons,也就是学校的创建人)手里买下了这所学校。西蒙斯本人是办学老手。他在1989—1990年间,就因为在亚利桑那州卷入出售假大学文凭的案件蹲了10个月联邦监狱。年仅27岁的金尼在2003年也曾经因为持有毒品而被警察逮捕。唯一有资格的人,是这个学校的校长、在当地一所社区学院教书的约翰·M麦克劳德(John M.McLeod)。他曾以校长名义写信欢迎新生。不过,这位“校长”被记者一问,才大吃一惊,说他和西蒙斯在20世纪70年代见过一面,不知道有这回事,那封信他从来没有见过,签名也是伪造的。

如今在这所学校注册的有400名学生,平均年龄高达36岁。附近穷社区的橄榄球运动员从2004年开始在这里注册,几乎一夜之间,这所学校成了给美国大学最高水平的橄榄球联赛输送人才的基地。那些不认字但能打球的运动员,买到文凭后,由此可以“立身出世”。

这一丑闻给全美大学体育联合会带来莫大的羞辱。该联合会正在努力提高对运动员的学业要求。但此举受到许多教练的抵制,行动十分缓慢。大学本来以体育作为教育手段,于是有了运动队。但运动队的广告效应、经济效益,在短期内比教育明显。结果大学体育渐渐从大学教育中独立。于是进大学只需400美元买张高中文凭。所以,教育界人士开始发难,要求大学体育回到教育本位,要刹刹这种无法无天的运动队。否则,有些大学就将沦为体育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