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求真·立论·献策
10469900000025

第25章 整合资源 打造品牌加快安吉竹产业转型升级

安吉县政协

竹产业是安吉的传统主导产业,历经二十余载的蓬勃发展,已形成颇具影响力的产业规模和品牌效应,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目前我县竹产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原材料消耗高、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小的窘境尚未改观的同时,外部环境和要素制约日益趋紧,发展瓶颈日渐显现,竞争优势逐步衰退,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而未来发展尚无可借鉴经验。为引领方向,突出重围,加快发展,县政协领办了县委交办的竹产业转型升级重点调研课题,通过走访企业、部门、科研院所和多个“中国竹乡”,召开不同层面座谈会,收集了大量产业数据和意见观点,现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竹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整体规模和水平仍处全国领跑地位,但外部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

安吉位居“中国竹乡”综合排名之首,素有“中国竹子看浙江,浙江竹子看安吉”之说,是目前公认的设备最好、技术最先进、产品最齐全的竹产品加工中心。①竹资源培育稳步发展。全县竹林面积108万亩,其中毛竹86万亩,累计建成毛竹现代园区26个近20万亩,完成低产林改造21万亩,建设林道2050公里。1996年至今,毛竹蓄积量从1.35亿株增至1.7亿株,年采伐量从1600万株增至2800万株,竹资源产值从2.3亿元增至7.5亿元。②竹材加工水平仍处先进行列。产品涉及板材、编织、竹纤维、工艺品、医药食品、生物制品、竹加工机械等七大系列3000余个品种。其中,竹地板工业化生产程度最高,年产2000万平方米,占国内产量的50%以上,2006年被授予“中国竹地板之都”称号;竹凉席占据了30%的国内市场;近年来,竹炭、竹饮料等产品深度开发获得成功,竹纤维产品方兴未艾,成为继棉、麻、毛、丝后可供利用的第五大天然纤维。③竹商贸业和休闲产业快速成长。国际竹艺商贸城于2007年开业,3年累计成交额22.1亿元,成功举办三届竹产品贸易博览会,已成为国内较为权威和有影响力的竹产品商贸活动平台。近年来,竹林的生态景观功能凸现,以竹博园、大竹海、天下银坑为主的竹海旅游和农家乐快速兴起,极大促进了安吉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竹加工业有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南方及中西部地区林地广阔,水热条件好,竹子生长快(特别是丛生竹),增产潜力大,竹资源培育水平超越安吉只是时间问题。随着中西部加工技术日趋成熟,交通环境不断改善,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显现,政府产业引导的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原先为安吉加工半成品的外地企业将越来越多地抢占终端市场,与安吉争夺市场份额。江西、福建等地是我县竹地板企业的坯板供应地,近年来开始自主生产竹地板。部分安吉业主也赴中西部投资,加工成品直接进入贸易市场。同时,余杭区、建瓯市等多个竹乡重拳出击,巨资建设“彭公竹制品市场”、“中国笋竹城”等专业市场。如余杭彭公在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域规划建设1600亩的竹制品市场。当地政府成立专门班子,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财政出资设立“中国竹乡”杭州(余杭)联络处,目标建成“中国竹乡”的工作联络中心、产业信息中心、技术培训中心和产品展示中心,欲将市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永不落幕的特色市场”。又如福建建瓯的“中国笋竹城”中心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总投资50亿元,规划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品位最高、功能配套最齐全的国家级高新技术笋竹加工贸易示范区,同时该市正在参照亚洲竹业公司的上市经验,积极运作企业上市。福建邵武的亚洲竹业在德国法兰克福成功上市,作为世界首家以竹林基地为核心资产的上市企业,上市前通过林地资源重组,整合竹林8万亩,股价5欧元,总资产9亿人民币,现今股价35欧元,总资产增至45亿人民币。另外,临安市的水竹笋产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其“天目笋干”区域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值得称道,目前更是抢占先机,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着手创建由国家林业局命名的全国首个“碳汇林业示范区”。上述地区都已找到竹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点,发展势头咄咄逼人。

2.竹产业仍是我县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但先发优势逐步衰退,压力剧增

随着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渐入佳境,非传统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当一部分领导和部门存在认识误区,认为竹产业对安吉地方经济的贡献日益萎缩,已不再处于重要地位。经贸、国税、地税等多个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竹产业在全县工业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中的占比虽有一定下降,但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依然稳固。全县工业100强企业排名中,竹制品企业07—09年分别占据20家、19家和23家。2009年全县竹制品规模以上企业150家,产值44.7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17.2%;自营出口2.03亿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18.2%;竹产业财政收入1.38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7.5%,其中国税收入1.13亿元,占全县国税总收入的9.58%,位列电力业、转椅业、批发零售业之后第4位。竹产业不但入库税收相当可观,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更是造福于民的惠民产业。根据初级农产品的国家免税政策,全县2362家竹制品企业中,纳入国税征管的仅1200户,其余千余家小企业免赋发展,既富裕了当地农民,又积累了大量惠农资本,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同时,毛竹园区建设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营造了独具竹乡特色的靓丽风景,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近年来,因受原材料、劳动力两大成本因素制约,竹加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困难,效益难以提高。目前,我县竹林的产出已逼近生态环境所能承载的极限,以增产来增效的空间日渐缩小。全县年消耗毛竹约1.5亿株,而本县自产不到3千万株,80%以上需要以半成品模式从外地输入,或少量以原竹形式从周边县市购进。随着毛竹产地竹加工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攀升,外地毛竹价格水涨船高,已基本和安吉持平。同时,从事林业生产的劳动力日益短缺,生产成本与日俱增。我县10多年前已经出现外包工现象,现今更加依赖于外来民工。目前,毛竹市场价格约为35元/担,其中砍伐工资高达8~10元/担。

二、我县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顶天立地”的意识和保障尚缺乏

领导和企业层面尚缺乏敢为人先、持续领跑的意识和信念,造成对产业发展放任自流、得过且过的松懈局面。政府现有扶持政策大多面向招商项目,缺乏针对竹产业的持续有效的专门政策,对竹产业未来发展缺乏方向性认识和导向性措施,尚未编制专门的产业发展整体规划。作为全国的林业强县、竹业大县,我县在编制“十二五”规划前期的27项重点研究课题时,唯独没有把林业产业发展列入研究范围之内,暴露出对林业产业发展重要性认识的严重缺失。我县竹加工业的集群效应明显,但企业规模偏小,产值上亿元的仅6家,最大的永裕公司2009年销售收入刚刚突破3亿元大关。同时,缺乏知名品牌和领军企业,市场占有率虽较高,但大多都是贴牌销售,难以掌控议价权。以竹地板为例,安吉被誉为“中国竹地板之都”,却是国内十大竹地板名牌的局外人,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最高,但国内该行业中具有市场话语权的老大却是“萧山大庄”。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意识薄弱,目前可执行的47项相关上级标准中,由我县企业参与制定的仅6项。

2.“铺天盖地”的产品结构需优化

目前,传统编织类产品仍占据半壁江山。竹凉席是我县自1988年就开始生产的传统产品,时至今日仍占据竹产业的主要份额,与之配套的拉丝、压布厂家遍布全县各乡镇。该类企业生产的90%都是低档产品,竹材消耗量大、利用率低,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如天荒坪镇拉丝厂多达88家,除38家建造污水收集处理池外,其余不同程度存在非法染色、土灶烟尘排放等污染问题。近年来,我县竹地板业快速发展,但产品同质化、低附加值竞争严重。笋类加工除“东光”、“惊雷”两个品牌实现深加工外,大多是笋干等传统产品。竹叶黄酮、竹纤维、竹炭等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但现阶段还处于市场培育过程中,有待通过品牌营销和市场开拓,做大企业规模,扩大市场份额。

3.“短兵相见”的利润空间骤压缩

近年来,原材料价格一路攀升,《劳动法》的出台给职工增缴五金,职工最低工资日益提高,诸多因素加重了企业的成本负担,而相同产品的价格并未明显提升。以1.5米规格、单价约为75元的竹凉席为例,5年前成本约为65元,尚有10元利润,现今利润不足5元。同时,安吉竹产品以贴牌出口为主,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较强,靠薄利多销维持生计。源于本县企业内部的同质竞争也使利润空间日渐缩小,欧美购货商惯于在县内多家企业同时下单,迫使企业竞相压价,挤压产品利润。金融危机削弱了发达国家的市场购买力,有效需求的萎缩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生存空间,相当部分企业为了生存和挽留员工,不得不做赔本买卖。尤其是竹凉席、竹窗帘等编织品企业,同行间互相残杀、恶性竞争,面临更加严重的生存危机,个别企业不得已向家具、房地产等其他领域拓展,如雪强、华夏、金贸等企业已部分转向家具行业。

4.“店疏市稀”的困境凸明显

商贸业是安吉竹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多数企业以生产加工为主,充当知名品牌的半成品加工厂,缺乏品牌优势、网络优势和人才优势。国际竹艺商贸城是经县政府审批立项的重大投资项目,其建设初衷是打造成为国际竹产品的商贸交易中心,但由于经营模式不当和后期开发放任自流,实质已变成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只是简单提供一个商贸的场所,作为商贸中心的市场凝聚力和品牌影响力远未形成。该市场2007年刚开业时入驻商户421户,占用商铺1036间,其中外地企业商户49户114间。由于市场不完善,未能取得预期效果,截至2009年底,49户外地企业商户全部撤离。

5.“叶公好龙”的局面待转变

竹产业作为安吉的主导产业需重点扶持,是全县上下的共识。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县近些年雷声大,雨点小,说得多,做得少,无论是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还是实际推进力度,都无法和经营“安吉白茶”相比。近年来,我县相继争取到“中国竹产业培训中心”、“中国竹产业展览中心”、“中国竹产业加工中心”等多个国家级授牌,申报时积极踊跃、一掷千金,得牌后却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没有加以充分利用和后续运作。目前,我县虽有县领导挂帅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但存在多头领导、无人统管的问题。竹产业横跨一、二、三产,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各个分管县领导各管一摊,造成人人都在管,人人都不管的局面,尤其是一些边缘、交叉的工作,更存在统筹协调方面的不足。县竹产业协会成立已近5年,只是形式上从经贸委主管转为林业局主管,无政策、缺人员、少经费,无力开展开拓性的工作。县科技局设有竹产业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县经贸委年初成立竹产办,都未真正有效地运行。省林科院、农林大学等长期与我县开展竹产业合作的有关专家,更是无奈地形容我县对待竹产业的态度是“叶公好龙”。

三、对安吉竹产业未来发展的意见建议

1.共推竹业区域品牌,协力拓展产业潜在价值空间

安吉竹产品大多“有品无牌”,但深受市场欢迎,“安吉”字样已成为消费者观念中竹产品的原产地标志,安吉已经进入趁势而上,打造品牌的必需阶段。现阶段,应明确部门职责,由县工商局牵头,会同经贸委、竹产业协会等有关职能部门(机构),参照“安吉白茶”母子商标经营管理模式,抓紧注册“安吉竹地板”、“安吉竹凉席”、“安吉竹纤维”、“安吉竹窗帘”、“安吉竹地毯”等一批主打产品的“安吉竹业”区域品牌。在此基础上,聘请专业的品牌策划团队,将产品特质、地方文化、品牌建设有机结合,统一包装打造“安吉竹业”的原产地品牌和形象,尤其要深入挖掘创意经济,增强产业文化软实力,开拓竹产业的潜在价值空间。同时,政府要加强公共宣传和推介力度,以节、会为媒,巩固和深化区域品牌影响力。

2.掌控产品国家标准,强力树立产业标杆

我县竹产品加工的企业标准普遍高于现有的国家标准,应鼓励和引导县内企业参与竹产品国家标准制定,把我县高起点的企业标准升格为国家标准,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防止其他地区“劣币驱逐良币”,抢夺产品市场。安吉竹纤维生产、销售两头在外,产品停留在黏胶纤维阶段,本县仅有4家成品加工企业(天荒坪白天鹅、上墅球龙、良朋新利源、梅溪绿卿)。广东曾有人试图追溯曝光安吉竹纤维的生产源头,我县须高度警惕并及早应对。建议扶持引进一家示范性的生产企业,控制部分核心技术,以展示安吉竹纤维的实力和形象。针对华特斯和谈竹庄合作生产竹纤维产品的意向,以及球龙袜业求大于供的市场优势,建议政府大力支持和促成,给予税收和土地等优惠政策。本县现有的成品加工企业,如白天鹅(与竹印象合作)已通过欧盟CE认证,准备打入欧洲市场,建议政府加强宣传和扶持力度。

3.凸现商贸功能,倾力打造权威服务平台

国际竹艺商贸城经政府批准而建,理应得到重视和利用,但现状与立项目的相违背。建议加快完善交通、物流等配套设施,尽快决策新客运中心,提升竹艺商贸城人气。鉴于竹贸城目前人气低迷,生意萧条,建议政府继续实行部分优惠政策,如继续减免一期市场经营户税费等。鼓励引导县内的竹制品企业在商贸城设立展示窗口,包括外贸产品,充实竹制品市场。政府层面加大宣传力度,把竹艺商贸城作为中国竹乡的特色景点或特色购物休闲点,引导旅游企业合理设计观光线路,安排旅游团队前往观光采购。依托诸多国家授牌的权威认定优势,由政府牵头,通过市场运作,在竹商贸城设立权威的竹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技术培训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和产品会展中心,邀请相关专家和科研单位长期入驻,建立健全竹产品质量认定和追溯机制。

4.整合资源环境,聚力打造竹业“巨无霸”

目前,我县竹地板工业化生产水平较高,企业规模相对较大,但同质竞争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如我县企业共装备世界最先进的德国豪迈线12条,而完成全县企业的订单加工量,满负荷生产仅需要5条左右。建议政府加强引导,整合现有资源和优势,通过联合、重组、兼并等办法,合力打造安吉竹产业“巨无霸”。永裕与复星、万向的合作是一个良好开端,建议政府引导永裕,整合大竹海、竹博园等国有资产和林地资源,成立股份制公司,走资本运作之路,同时制定强有力的“一厂一策”,举全县人财之力扶持永裕,争取近年上市,实现重大突破。

5.克服多头执行乏力弊端,合力确保政出一门

我县竹产业的行业主管单位跨系统、跨部门、跨分管领导,现有的县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竹产办和竹产业协会归口不同部门管理,无法通盘统筹各项工作。建议县经贸委成立一个竹产业发展局,集中协调一、二、三产关系,统一调配各项政府资源,对原有分属各职能部门的产业扶持措施和资金进行整合,单独制定导向性强、扶持力度大、持续有效的竹产业发展新政策,确保政出一门,集中领导。同时,注重发挥产业协会的服务功能,建议设立安吉县竹产业科技发展基金,基金运作由县竹产业协会负责,县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安全运行。鼓励协会与林业、经贸等职能部门加强合作,联合制定对企业具有制约力的行业规则。建议制定传统产业科技培育考核机制,并纳入相关产业主管单位的年终考核体系。抓紧落实林业产业发展课题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务必列入我县“十二五”规划,弥补这一不可缺失的产业规划内容。

6.探索竹业新领域,大力抢抓竹林碳汇新契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建设现代林业,发展山区林特产品、生态旅游业和碳汇林业”,将碳汇林业建设作为现代林业的重要内容提到了新的高度。国家林业局对碳汇林业极为重视,相继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和碳汇管理办公室,专门设立绿色碳基金,加强了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项目实施和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我县应把握此次机遇,积极包装碳汇林业项目,主动对接争取支持,抢抓破解要素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绝佳机会。目前,全县近百万亩竹林已全部通过FSC森林认证,已具备一定工作基础。建议由林业局牵头,加强与权威科研机构的合作,主动开展全县林业特别是竹林碳汇总量的专业研究和核算工作,尽快确定安吉碳汇资源总量。同时,积极与国家林业局等部门沟通联系,邀请专家编制碳汇产业发展规划,争取在全国或全省率先开展碳平衡交易试点。

7.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加强针对性引导扶持

(1)概念领跑应向实力领跑努力。通过加大区域品牌推广和参与国家质量标准制定,争取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同时,探索林地资源整合上市和“碳汇林业”发展方向,抢占发展先机,实现产业突破。

(2)民用产品宜向工业用品转型。竹制生活用品技术含量低,易被跟风仿造,利润空间逐步萎缩。相反,部分高科技含量的竹产品逐步被研究作为工业替代用品,如建中竹炭开发的应用于能源、家电等行业的导电竹炭产品,双文、圣氏应用于环境净化和生物制药等行业的竹提取液相关产品,正源用于外墙装饰的竹塑复合新型材料等,市场前景广阔。

(3)单纯生产加工宜向亦产亦商发展。安吉作为著名的“中国竹乡”,已产生巨大的品牌效应,品牌的潜在价值不可估量。卖品牌、卖概念,抢占商贸市场的制高点,应该成为安吉竹产业突出重围的有效途径之一。“谈竹庄”作为安吉竹产品品牌营销的先行者之一,经过10年的努力,初步实现了厂与牌、产与销的分离,以品牌力创利润最大化的经营模式。

(4)竹林资源利用宜向休闲旅游、碳汇林业等方面延伸。浙江农林大学在山川乡实施的“低碳乡村”示范点建设,以及该乡以竹林景观为卖点的休闲项目开发,预示着我县休闲旅游深度开发的未来方向之一。浙江农林大学周国模教授研究证明,毛竹的固碳能力是杉木的1.46倍、热带雨林的1.33倍,且竹林3~4年便可成林。安吉县拥有竹林面积108万亩,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碳汇库,发展“碳汇林业”的资源优势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