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明诗三百首
1046900000023

第23章 瞿佑

瞿佑(1341—1427),字宗吉,号存斋,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十四岁时,杨维桢至杭州,佑即席奉和维桢之香奁八题,其《花尘春迹》云“燕尾点波微有韵,凤头踏月悄无声”,颇受维桢赏识。

洪武时,由贡士荐授仁和训导,后升任周王府长史。永乐年间,因作诗获罪,谪戍保安十年,其《归田诗话》即作于戍所。洪熙元年(1425)由英国公张辅奏请赦还,令主家塾,后放归,卒。有《存斋诗稿》。

他的诗,多风情绮丽之作,这或许受杨维桢影响,但吊古诗也有感慨苍凉的。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六颇薄其诗,但如“射虎何年随李广,闻鸡中夜舞刘琨”,“蹈海莫追天下士,折腰难事里中儿”,以为“稍有风骨者”。恐亦非瞿诗本色语,瞿固不以壮语见长。

他还著有传奇小说集《剪灯新话》,其中也夹杂不少诗词。

乌镇酒舍歌①

东风吹雨如吹尘,野烟漠漠遮游人。

须臾云破日光吐,绿波蹙作黄金鳞。

落花流水人家近,鸿雁凫鹥飞阵阵②。

一双石塔立东西,舟子传言是乌镇。

小桥侧畔有青旗,暂泊兰桡趁午炊③。

入馔白鱼初上网④,供庖紫笋乍穿篱⑤。

茜裙缟袂搴帘出⑥,巧语殷勤留过客。

玉钗堕鬓不成妆,罗帕薰香半遮额。

自言家本钱塘住⑦,望仙桥东旧城路⑧。

至正末年兵扰攘⑨,凭媒嫁作他家妇。

良人万里去为商,嗜利全无离别肠⑩。

十载不归茅屋底,一身独侍酒垆傍?。

相逢既是同乡里?,何必嫌疑分彼此。

小槽自酌真珠红?,长床共坐毡毹紫?。

捧杯纤手露森森?,酒味虽浅情自深。

飞梭不折幼舆齿?,鸣琴已悟相如心?。

晚来独自登舟去,相送出门泪如注。

他时过此莫相忘,好认墙头杨柳树。

【注释】

①乌镇,在浙江桐乡市北端,地当旧时苏嘉湖三府之交。②凫,野鸭。鹥,鸥鸟。皆水禽。③兰桡,船的美称。④馔,菜肴。⑤庖,厨房。乍,初。⑥茜裙,红裙。缟袂,白色的袖子。搴,揭。⑦钱塘,今浙江杭州市。⑧望仙桥,在杭州府城内府河上,连通新开门与朝天门,见《武林坊巷志》。⑨至正,元顺帝年号(1341—1368)。⑩良人二句,即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之意。良人,丈夫。?酒垆,卖酒人安置酒瓮的土台。亦泛喻酒家。?相逢句,作者的原籍也是钱塘。?小槽,榨酒具的出口。李贺《将进酒》:“小槽酒滴真珠红。”?长床,一种坐具。毡毹,坐垫。古乐府《陇西行》:“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森森,形容寒白色。?幼舆,晋谢鲲字。《世说新语·赏誉》注云:“邻家有女,尝往挑之,女方织,以梭投折其两齿。既归,傲然长啸,曰:‘犹不废我啸歌。’其不事形骸如此。”?鸣琴句,西汉司马相如在卓王孙府宴中奏琴曲《凤求凰》,卓女文君知其心意,终随相如私奔。

【说明】

乌镇酒舍与浔阳江头,事有类似处,但《琵琶行》以“同是天涯沦落人”作旨,此篇却插入幼舆折齿、相如琴挑典故,终嫌蛇足,格调即不如白诗之高。

清明

兼旬蹭蹬在京华①,又见东风御柳斜②。

客里不甘佳节过,借人亭馆看梨花③。

【注释】

①兼旬,二十日,这里泛喻多时。蹭蹬,穷困失意貌。②又见句,用韩翃《寒食》“寒食东风御柳斜”句意。寒食在清明前一天或两天。③借人句,苏轼《东栏梨花》云:“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说明】

韦居安《梅诗话》卷中引叶靖逸(绍翁)《九日》云:“肠断故乡归未得,借人篱落赏黄花。”赵愚斋(汝)《清明》云:“惆怅清明归未得,借人门户插垂杨。”钱钟书《谈艺录》三三二页云:“均以看字、赏字、插字畅借字之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