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碳学习法:与大自然的对话
10427900000006

第6章 融合

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

●善于学习者,融学习、工作、生活于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者互为依托,互为资源。三者的区别越小、边界越淡、交叉重叠的部分越多,学习的成本就越低。工作的效益就越高。生活就越有质量。

●一个人爱登山,最初只是为了健身,属于生活范围。后来他在登山过程中注意观察自然,在健康生活基础上融进了学习。再后来,他结合观察思考工作中的问题,甚至找出茶花与工作的24种联系,使生活、学习和工作有机融合一起。我们很难区分他登山是在健身还是在学习或是在工作。

●融,是一种境界。融,是打破界限,突破局限。融的本质是分子化、细微化、精密化。一块石头影响不了水,一粒糖却能改变一杯水。低碳学习就是要做这粒糖,把学习融到生活和工作中,让结构和谐,相互作用。学习的形式若无影无踪,学习的实质便无处不在。

●最能体现融合原则的学习方式是调研。调研并非要等到人离开大院、车开到基层、座谈会上主持人发言才算开始,而是早晨我们睁开眼睛就已经开始了。一天中,凡是我们清醒的时候,都是调研的最佳时候。脚之所至,目之所及,耳之所听,心之所思,眼耳鼻舌身意,皆是我们调研的工具,都能为我们所用。睁眼为读,闭眼为思。

●生活就是调研。坐车经过城市一个红绿灯路口,若能观察60秒钟,就能获得关于这个城市的几十组真实的原始信息。这样的调研既是属于工作的,也是属于生活的。其成果既是私人的,也可以用于集体。不需要找课题,不需要花费专门时间,不需要单独消耗资源,不会给别人增加负担。

●融合的关键在有机。简单的合并不是融合。互相矛盾的相加也不是融合。边读书边散步不是学习与锻炼的融合。边擦地板边思考力学原理才是劳动与学习的有机融合。有机融合的标志是:融入对象之间是否形成生态链,是否更具活力和创造力,是否更能持久。

●融合的本质在于善于利用时间。善学者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增值自己的时间:集中整块时间办大事。用好优质时间做最有价值的事。利用零星时间办琐事。在体力劳动中干脑力劳动的事。开发缝隙时间巧办事。5.近观思考一切。

——马克思最喜欢的座右铭

只要把视角略作改变,最熟悉的事物也能感动我们。

——爱默生

●近观是最便宜的学习。近观是对身边、眼前、当下、近处、熟悉事物即时的观察。近观者能观自在。能够发现自己内心深处闪烁的微弱亮光。看到的永远是新鲜的、不需要付费的。近观所得的知识,能随时记忆和使用。

●观察是学习之母。人类获取的知识大部分来自于看。没有观察,就没有人类的学习。没有观察,人类就不可能进化。有什么样的眼光,就有什么样的观察。有什么样的观察,就能得出什么样的认识结果。

●观察是一种力量。有观察才有发现。有观察才有观点。有观察才有创造。低碳学习的起点在观察,妙道也在观察。善学者乐于观察、勤于观察、精于观察。晓通一滴水就能概知大海。从极细微的事物着眼可追索到重大问题。

●观察不是简单地看,更不是用肉眼简单看。观察要有虔诚之心,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同观察对象交流。哪怕观察一只蚂蚁,只要做到聚精会神,就能在没有联系中看到联系,于平淡中看到深邃。

●观察是研究。需要专注、持久、忍耐的品格。观察越持久,认识就越丰富。认识一片叶子的模样,只需要一瞬间。看清叶子的分子结构,需较长时间,需借助其它仪器。找到叶子与宇宙、与社会和人生的联系,则需更坚强的耐心,可能要穷尽一生。

●观察首先是看。其次要看见。再次要看懂。最后要看得了然于心。真正的观察家用四种眼观看万事万物——用善眼看本质,用法眼看精神,用复眼看深远,用慧眼看价值。看且能见,见且能懂,懂且能用。

●只有真正运用了五种感觉器官,我们才有资格考察真理,远离假相。才能把生活当成宗教,把落叶当成诗歌,把鸟鸣当成音乐,把死树当成警示教材,把所有当作一切。

●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观察自然就是研究人类社会自身。发生在自然界的,也必然会发生在人类社会。在自然中适应的,也必然适应我们人。对自然不好的,对我们人类也不好。在我们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同样也会在自然中发生。

●所有的社会现象都能从自然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研究对象。每一朵花都能教育我们、启示我们、感召我们。在高山鸟瞰,城市只不过是我们眼前飞过的一只蝴蝶的背景。秦始皇与这树叶间飞舞的蜜蜂是一样的伟大,或一样的渺小。

●一座林子,空空如也。我们说,除了树木什么都没看到。善观者说,里面什么都能看到。自然万物是宇宙用密码写成的书,必须用心的眼睛才能辨认其字迹。用心的光芒明照无私。一朵花的法则,也蕴藏着大自然的法则。

●世界没有真正的大事。所有的伟大都在细微之中。所有的答案都能从自然和生活中找到。最伟大的理论和最先进的思想创生于对当下细微事物的观察:孟德尔观察豌豆发现了基因,弗里施观察蜜蜂的飞行发现了蜜蜂语言,爱因斯坦观察百分之一毫米的花粉发现了分子存在的证据,摩尔根观察果蝇把遗传学推进了一大步,道格拉斯观察树木年轮发现了太阳黑子与气候的关系……

●世上没有什么圣人和神仙。所谓圣人神仙,其实是少数能够及时准确把握事物规律的人。他们能够于细微中发现重大,从近处看到远处,由过去推测未来,从无风景处看到与众不同的风景。把眼皮抬高我们就能看到这样的圣人。

●低碳学习是立足现有条件下的学习。需要读万卷书,但不唯书;需要走出去,但不唯地。正如走遍世界的远洋水手,并非一定有世界眼光。看清了近处的,远处的就不再陌生。观察了特殊个别的,就能知道普遍一般的。

●新不在别处。新在旧中。大在小中。异从常出。本地的也是世界的。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就能突破求新求异求远求大的学习惯性。就能倾心于眼前事物的观察。于熟悉中发现新意。在平凡中看见奇迹。用草叶擦亮世界眼光。

●观察就是人们掌握事物在时空中的位置。同一束光线,同样的事物,因为不同的人看,用不同的视角观察,就会看到不同的世界。既要从空间上看到事物的表象范围,又要从时间上判断事物还能存在多久。对空间的观察是现象观察。对时间的判断才是本质的把握。

●思考是学习之父。思考与观察的结合产生了学习。没有思考的观看只能养眼,有思考的观看才能养心。我们要感谢古往今来善学者提供的珍贵样本。他们相信风牛马相及并且发现了新联系——老子观水悟道,康德凭窗观树开启哲学巅峰之门,阿基米德观澡盆溢水证明了浮力定律,郑渊洁观察对立面于现象中轻易看到本质,李宇春坚持观自在做自己成就了中国杰出的“80后”。

●人的眼界有多远,联系就有多远。不仅天体物理学如此,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一切学问皆如此。目光短浅的人乐于在自己的鼻尖下找原因。狂妄自大的人对大自然的启示不屑一顾。

●世上没有毫不相干的事物。一切创造、创新、发现、发明、探索、开拓,其实就是建立新联系。大师的伟大,就在于他们能让看似不相干的东西产生联系。他们总能在陌生事物中找到共同点,从而准确而生动地阐述他们的观点,诗人、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都遵循这个准则。谁最先找到了一种新的联系,谁就是发现者、创造者、开拓者。

●想一得一。只要一心思考某个问题,在这个时间内接触的一切事物,都能丰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当我们学会就一个问题询问万事万物时,万事万物也能给我们以满意的答案。我们因此就能用所有表现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