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碳学习法:与大自然的对话
10427900000012

第12章 自由即自在

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马克思

核心提示:他们没有身形,花草树木以及树上的坚果和天上的浮云,都是他们的身形;他们没有话语,但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一切声音,包括坚果落地的微弱声响,都是他们的密语。

初冬,我一次又一次走向大山,走进这画里。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碧绿的山坡,灿烂的花朵。在岭南,只有这个时候才兼顾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你看这山,有春天的鲜花与嫩叶,有夏天的成长和凉爽,有秋天的成熟与凋零,也有冬天的毁灭与埋葬。有人说,岭南没有分明的四季。而我却说,岭南已经把四季都包含在这一季当中。难怪社会学家认为,广东人最具包容之心。

今天不是昨天,今天是昨天的延伸和发展。与昨天相比,今天登山又有新的感觉和体验。尽管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太阳还是那个太阳。但今天照在我身上的太阳光绝非昨天的那些阳光,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的一个缘故吧。早晨,太阳迎面照射在我身上,温暖无比,远比正午时来得舒服。这会儿,我仍旧坐在山顶那块悬空的大石上。这石大约是多少万年前形成的,与这山一样亘古。当我坐在上面的时光里,没有任何一个椅子能像它那样带给我这么丰富的联想,它简直是世界上最神奇的读书台,只要坐定,只要把眼睁开,只要把心静一会儿,奇思妙想有如泉涌,阅读、思考和体验的快乐在周身血管里奔涌,幸福的感觉像百年的浓郁酒香弥漫开来,让人沉醉不愿醒来。

偌大天空是这个书房的屋顶,如果是晚上,必定有满天仿佛伸手可摘的星星。在这个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都市,除了这座山,哪里还能找到这么广阔的天空,让我的思想信马由缰呢!身边有些灌木,青翠的叶子间结满了黄豆般大小的果实,即便我叫不出名字,一点儿也不妨碍我对它的欣赏。几株长在身后的山茶花,傲立在山冈上,以青天为背景,望一眼都会让我心动,足够引发诗人遐想。我对它行了庄严的注目礼。虽是冬天,山坡满眼是欲滴的翠绿,间或一些杂色。有鸟鸣声或远或近传来,不知在哪片丛林中偷着乐。有人说早晨鸟鸣最动听,因为没有人打扰才能发出天籁之声。再往前,是我所居住的这个城区,一派高楼林立,从汽车倒视镜不时反射到山上的光芒中,可以感觉到这城市川流不息的繁忙。越过城区,层层山峰,高高低低,一直绵延到云天之际。在那云天的边边上,应该是南海和浩瀚的太平洋了。

我突然想起前天在深圳大芬村看到的山水画,描绘天山下、黄河边和深林处的风景。画工笔下的色彩远比自然色彩浓郁,由于艺术夸张而更具视觉冲击。在店里的油画前,我伫立良久,感觉到它的诱人之美与高贵气质,油然而生一丝梦幻般的真实感。我问:“真的是这样吗?”店主说:“大致如此吧。”现在,我站在这真实的画里,如果山顶有一位画家在写生,我便是他画笔下的画中人,即使是神笔马良光临,也不会置我于不顾。

这山,这石,这人,无不穿透着某种难以言说的真实。我暗暗庆幸自己最终没有买下那幅画作。艺术、自然之于生活,就像咖啡、水之于人的生命。咖啡可以提神,但功能单一;水无色无味,却是生命之必要元素。人在画外,人为画动;人在画中,画为人动。

人本来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于大地上降世,死而复归于大地。我又忆起刚才上山至半坡时,前面一个老者攀登,迎面走下来另一个老者。我们三人在台阶擦肩而过时,下山的老者说:“老伙计,今天我比你早!”上山的老人脚步不停拄拐攀登,抛下一句话:“早有什么用?都要死!”他头也不回,落脚却更有力。

的确,人总是要死的,人一生下来就走向死亡。两位老人,一个上山,一个下山,在与我相遇时说这句话,是有意还是无意?是偶然还是必然?我正思忖着,随着“哎咳——”一声,又一个老者拄着拐杖从斜坡草丛里现身出来,从我身边快步走过,消失在树林里。我经常遇到这样一些老者。有一次我下山时,看见一个白发老太太坐在路边一棵歪脖子松树的枝干上。还有一回,一个老妇人在山路上与我相遇时,站在我跟前像公鸡打啼那样仰天长啸。有几次遇到一位一百零几岁的老人,他天天独自出没在山林,有时混在年轻人中跳舞,有一回居然应邀同我赛跑。

我管山上这些行为怪异的老人叫活神仙。他们同我一样,都是画中人,都是真实的存在。而那油画中虚幻的景色,为什么会给我以真实之感呢?是不是只要在当下,只要身临其境,越虚幻就越真实呢?比如画中人,镜中月,水中花,又比如戏剧和电脑游戏。看来,虚幻的真实也是一种真实啊!甚至比自然的真实更能吸引人。因此,就整体而言,人类在求真求美时倾向于虚幻,比其它动物更容易受欺骗。

要听懂自然真实的话语,需要一颗赤子之心。戏剧、绘画,一切艺术,都可能在其生产过程中沾染世俗。只有自然没有功利,它与人的天性同在。对于一个被破坏性欲望占据心灵的人来说,自然的存在已经没有意义。但凭素心,才能于山水中阅读自然密语,才能于虚空里看见古人面目。

在这个读书台,我聆听三千年来人类先贤的谆谆教诲。我仿佛看到苏格拉底站在一片叶子上向我发问:“为什么会这样?”看到柏拉图、奥古斯丁坐在一棵柞树下沉思,看到亚里士多德、爱默生在草地上散步。忽然,莎士比亚从一朵茶花里飞出来,朗诵着他诗一般的台词。苏东坡一边剥着荔枝果皮,一边咏叹:“身处天涯豪情在,岭南风物慰平生。”轻风吹起,孔子立在山冈上指着随风起伏的芦草教导我:“君子德之风,小人德之草,草上之风必偃。”白云飘来,哥白尼从云缝里探出脑袋向我讲述宇宙的奥秘……

古人君临天下。他们没有身形,花草树木以及树上的坚果和天上的浮云,都是他们的身形;他们没有话语,但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一切声音,包括坚果落地的微弱声响,都是他们的密语。他们早已死了,但他们的思想僵固在书上,在诗里。他们的灵魂在宇宙中自由飘荡,在阳光下自在飞舞,有的藏在果核里,有的隐在花蕊中,等待着复活,等待着后人来传承,他们因此能够获得永恒。

会万物,见古贤,大地湛然无声,天空碧蓝如洗。山川空灵,了无障碍。此时此境,老子的《道德经》与眼前一朵茶花的开放没有两样,而那山冈上以天为背景的芦草,与《诗经》中描写的芦草又有何区别?

我在画中,还有比这更愉悦的事吗?自由即自在,自在即幸福。太阳温暖我,风儿吹拂我,鸟儿为我歌唱,花儿为我开放。

我是画中人。快乐逼人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