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诱人的海洋
10422300000082

第82章 “永远下不了的锚”——海盗藏宝

小问号

“海盗”,一个多么令人恐怖的字眼,著名歌星蔡依林《海盗》的歌声立即会飘过我们的耳际:“黄色烟硝还在飘,头顶风帆在鼓噪,一瞬间的风暴,湿透双脚干不了,晒伤眼角顾不了,对着狂风咆哮,头巾缠绕着骄傲,泪藏在黑色眼罩,长发在船头舞蹈……船舵疯狂的奔跑,永远下不了的锚……”在人类漫长的航海史上,海盗始终伴着航海者,有了海船就有了海盗,而且他们总是如魔鬼般出没,令航海者防不胜防。在苍茫的大海上,船员只要看见海盗旗,也就意味着噩梦的开始。海盗们在大海上神出鬼没,永不停息,正如歌曲里所唱“永远下不了锚”,过的是一种掠夺者的生活,既要不断地寻找海上的目标,又要提防官府的追杀,在人类的航海史上写下了一页页血腥与恐怖,涌现出一串令人不寒而栗的名字,与愤怒、屠杀、义气、宝藏等互相交织、浸染……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海盗记录出现在公元前1350年,被记载在一块黏土碑文上。当时,腓尼基人和其后的迦太基人都是优秀的航海家,其造船术和航海术遥遥领先于地中海的其他民族。于是,他们成了在地中海横行无忌的海盗,打劫商船、掠夺城镇,腓尼基人用的是投石战船,而迦太基人使用的是喷火船,直到罗马人征服了迦太基和埃及之后,地中海才渐渐平静,不过海盗的影子还不时地在海上闪现。几百年后,即距今1000多年前的北欧,今天的挪威、丹麦和瑞典地区,出现了永载史册的名字:维京人。在北欧的语言中,这个词语包含着两重意思:首先是旅行,然后是掠夺。他们远航的足迹遍及整个欧洲,南临红海,西到北美,东至巴格达。其实,强悍的维京人从事的正是“海盗”这一罪恶勾当!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新大陆的发现,殖民地的扩张,那些大洋上满载着黄金和其他货物的船只,让一些海洋强国越来越强大,越富裕。为了争夺势力范围,海盗也跟着吃香起来,英国、荷兰等殖民强国开始让海盗活动“合法化”,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甚至作为国家工具来加强海军力量。有人说,英国就是一大群海盗,伊莉莎白就是最大的海盗头子,还有“基德船长”、“黑胡子”蒂奇、“黑色准男爵”罗伯茨等无不是海盗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们用短火枪、水手弯刀等迎来了海盗的黄金岁月。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海盗的声音渐渐远去,甚至淹没在大海的浪涛里,没有踪迹可寻。当然,他们并没有真正绝迹。1981年夏天,在巴哈马群岛附近就有商船遭遇海盗袭击的案例。进入21世纪,海盗们用上了高科技,一些更具威力的武器武装了海盗船,使他们变得更加隐秘、恐怖……

有海盗,就有海盗宝藏,因为海盗是冲着财富而来的。在人类航海史上,有一串大名鼎鼎的海盗,在盗宝史写下了血迹斑斑的一页:

一是“可怕的海狼”——“粮食兄弟”宝藏。14世纪下半叶,丹麦女王玛格丽特大举向外扩张,铁蹄践踏着无数瑞典人。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居民们不得不求助于海盗来抵抗丹麦人的入侵。后来,有了与海盗关系十分密切的“粮食兄弟”联盟。克劳斯·施托尔·特贝克尔就属于“粮食兄弟”同盟中最大胆、最有收获的海盗之一,外号是令人恐怖的“可怕的海狼”。这些“粮食兄弟”不仅积聚了众多的西方珍贵物品,还攫取了巨额金银宝藏。他们除了到处藏匿那些宝藏外,还把船的桅杆掏空,把黄金等贵重金属熔铸成金锚链藏匿在桅杆中。1401年夏天,“可怕的海狼”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他的无数珍宝随着“红色魔鬼”号一起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成为令无数寻宝人困惑千古的不解之谜。有的说,那些宝藏在古老的哥特兰港口城市维斯拜,有的说在波罗的海的乌泽多姆,有的说在波罗的海的吕根岛……从15世纪初,到21世纪初,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寻宝人都在海洋上及其相关的岛屿上不停地寻找,希望有所收获,却无不失望而返。

二是“四个最神秘的数字”——金特宝藏。17世纪末,在马达加斯加和马拉巴海岸间,大海盗威廉·金特船长劫掠了印度莫卧尔帝国奥朗普斯亲王的一支舰队,价值约十亿马克的战利品成了他的“私房钱”。这些宝藏不仅有金条、美丽绝伦的珍珠和闪闪发光的红宝石,而且还有李子般大小的钻石和充满异域风情的极其炫目的珠宝首饰。这些无与伦比的珍品,很多都来自奥朗普斯亲王——印度莫卧尔帝国统治者。1700年2月16日,金特船长作为大不列颠国王的犯人被带回了伦敦的英格兰监狱,以海盗罪和谋杀罪被判绞刑。1701年5月23日,金特被送上了绞刑架。那么,金特的宝藏存放在哪一个神秘之地呢?他留给后世的是充满神秘色彩的数字组合:44-10-66-18,以及三张破碎的藏宝图。对此,有人认为它暗示藏宝地点在西经44度10分,北纬66度18分。按照这个坐标,有人认为,它在长岛的东部尽头、离纽约不远的地方,可以找到的一个叫做“加地纳”的小岛上。也有的专家们推测,金特宝藏很可能隐藏在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之间的某个岛屿上,可是谁也找不到埋藏它的具体位置。

三是“绞索架下的遗言”——羊皮纸上的藏宝图。1730年7月7日下午5时,法国著名海盗奥里维·勒·瓦瑟脖子终于被套上了绞索。他曾以自己的藏宝为筹码要挟法国当局,称自己把巨额宝藏从塞舌尔群岛运到了马达加斯加海角的印度海域。如果政府能够赦免他,愿意拿170亿法郎作为交换条件。可是,他的痴心妄想没有成功。当他被押向断头台时,这个常用“拉比斯”作为名字的海盗竟突然向蜂拥而来的围观人群,扔出了一卷羊皮纸,并狂妄地大吼,“我的宝藏属于那些能真正读懂它的人!”确实,在他遗留下的那卷羊皮纸上写有一封密码信,画着17排令人百思不解的图案,而且他是当时世界上公认的富可敌国的大海盗,藏匿着巨额财宝也是公开的秘密。他仅从1716年到1730年的14年间,就共攫取54万千克黄金、60万千克白银以及数百颗钻石和各类珍奇宝物,仅1721年4月,他抢劫的葡萄牙的商船,价值就达300亿法郎。可是,他的海盗船所获得的宝藏到底在哪里呢?人类至今无法找到一丝半缕的线索……

四是“想用金钱换生命的人”——基德宝藏。威廉·基德又名“船长基德”,是17世纪英国劫掠船的船长,一个半神话式的海盗。他曾当过士兵、水手和船长,旅居美国纽约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许多商船,是一位非常富有的航运老板。1696年春,受老朋友英国国王吉尔劳欧三世委派,他去印度洋清剿海上的托马斯·图、托成斯韦克·威廉、威廉·梅兹和约翰·艾尔兰等四名大盗。可是,由于有人给海盗通风报信,基德清剿海盗屡屡失败,再加上误杀了枪炮长威廉穆尔,在极度恐惧和虚荣心的作祟下,基德率领“艾迪文特·加利”号船走向了犯罪的深渊,成了一名狡猾奸诈、勇猛善战的海盗,演绎了极富传奇色彩的另一种人生。1697年9月20日,基德抢劫了一艘摩尔人的船,把人送上荒岛后炸沉了小船。这是他第一次获得猎物。这年11月,他们更加肆无忌弹,又抢劫了一艘500吨的大船凯达格·梅尔尚号,除了得到丝绸、香料、糖、珍珠、钻石之外,还有大量黄金首饰,总价值达400万英磅……1701年5月8日,基德和他手下9名船员被英国伦敦奥德贝莱法庭判处死刑。基德对法庭的审判一直不服,不断提出抗议,还建议用一笔巨宝换取一条生路。后来基德又给英国王写信,要求他开恩,放他一条生路,但是他的信如石沉大海。这一年的5月23日,基德被绞死在码头上,他手下那9个船员也被处死,“想用金钱换生命的人”成了泡影,他的巨额财宝也随着他的消失而消失!

除此而外,还有“海上魔王”弗朗西斯·德雷克,“红胡子”海盗希尔顿·蕾斯,独一无二的“海盗女皇”唐·埃斯坦巴·卡特琳娜,“海盗的王者”托马斯·图,海盗旗的倡导者“棉布杰克”……这些名噪一时的海盗们虽然早已作古,可是阴魂不散,伴随着他们的巨额宝藏仍时常出现在人们的记忆或影视等各种题材的作品中,而且也是“永远下不了锚”的。

“小档案”

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些著名的海盗。中国海盗的“祖师”是孙恩。东晋末年,孙恩和卢循领导的海上大起义,从公元 398 年至 411 年,前后历时长达 13 年,有近百万人的海盗大军,转战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纵横东海、南海两大海洋,成为中国海盗史上罕见景象,成为“中原海寇之始”。这就是海盗祖师孙恩的由来。明朝的“海盗王”陈祖义祖籍广东潮州,明洪武年间,全家逃到南洋入海为盗。盘踞马六甲十几年,建立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海盗集团,成员最鼎盛时期超过万人,战船近百艘,活动在日本、台湾、南海、印度洋等地,劫掠超过万艘以上的过往船只,攻陷过五十多座沿海城镇,南洋一些国家甚至向其纳贡。明太祖曾悬赏50万两白银捉拿他,后来,他逃到了三佛齐(今属印度尼西亚)的渤林邦国,在国王麻那者巫里手下当上了大将。国王死后,他召集一批海盗自立为王。明永乐五年,他诈降郑和,郑和识破他的阴谋,施巧计发动突然袭击,当场杀死海贼5000多人,并将陈祖义活捉。永乐五年(1407)九月郑和回国,陈祖义被押回朝廷,明成祖朱棣下令当着各国使者的面杀掉陈祖义。除此而外,还有明末“海上大王”郑芝龙,纵横东南海上的福建海盗蔡牵,女海盗郑石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