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诱人的海洋
10422300000058

第58章 涂着鲜血的噩梦——红潮

涂着鲜血的噩梦

——红潮

小问号

有人说,海洋本身就是一个蓝色的谜团:从性格上讲,它有时候温顺,有时候暴戾;从内涵上讲,有的地方透明得清澈见底,有的地方隐蔽得深不可测;从与人类关系上讲,它既造福人类,为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生活资源,又不断地制造灾难,让人类惶恐不安。“红潮”,也称“赤潮”,就是海洋导演的悲剧之一。尽管海底的火山爆发、地震引发的海啸、不速之客的洋流、海水盐度和温度的突然变异等,都会造成对海洋生物的伤害,可是杀伤力最大、破坏性最强的,还要算谈之色变的“红潮”。它让我们伤透了脑筋,使无数海洋生命常常毁于一旦,成为海面上的一具具浮尸……人们称它是涂着鲜血的噩梦。那么,海洋红潮是怎么一回事?是什么原因诱发了红潮?

“海洋两大怪,黑潮赤潮掀起来。”其实,“黑潮很怪,赤潮很坏”,才是比较客观的。

19世纪,生物学家达尔文乘坐“贝格尔”号考察船环球旅行时,在墨西哥就曾发现过红潮。可惜,这位大名鼎鼎的生物学家对海面上的赤潮虽然感到惊骇,却无法解释它的成因,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一晃就是一百多年无人问津。20世纪,红潮现象至少有几十次出现。在日本的濑负内海,1955年发生过五次红潮。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沿海,1916~1948年的32年间,发生过三次造成大量鱼类死亡的红潮。1957年,发生在阿拉伯海域上的那次红潮,让我们至今记忆犹新。那年的6月,一艘前苏联货轮在阿拉伯海上像往常一样航行。突然,人们发现船头好像撞到什么密集的东西。船长立即跑到舰桥上想了解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顿时,船长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大约400千米长、200千米宽的海面不是诱人的蓝色,而是令人恐怖的红褐色,红色的海浪间漂浮的竟然是一具具海洋生物的尸体,其中密密麻麻的死鱼群估计约有800万吨之多!

红潮的光临,不仅对海洋生物来说是一场噩梦,对人类也是不可思议的灾难。碧澄的海水变红、变浑,清新的海风变腥、变臭,航道阻塞,海水变质,不论是归来,还是出航,或者是在航程上,只要遇上了红潮,海员们那种沮丧、悲哀的心情是可想而知。如果“红潮”随着海浪冲向海岸,大量的海洋生物尸体就会被抛向几千米的海滩上,产生令人室息的臭味,污染了整个海域空气,经久不散,让人类痛苦不已。

海洋学家发现,在非洲西部、墨西哥湾、美洲太平洋沿海等海域出现的红潮特别神秘。几天内,海水竟然会出现多种颜色,红色、淡红色、棕色、黄色或黄绿色。那么,原本清澈碧蓝的海水为什么变成了红色或其他各种颜色?经过科学家研究终于揭开它的真相,原来海水中生活着无数浮游生物,其中鞭毛虫纲的原生动物占多数,像夜光虫、鼎形虫等。如果环境适宜,水温有利,加上工业污染、生活污水的大量流入,海水中的磷、氮等营养盐和铁、锰等微量元素及某些化学有机物化合物的增加,这些鞭毛虫就迅速繁殖,甚至一滴海水中就能孳生出6000个。它们体内含有红色的拟脂物,一旦密度变大就会把海水染成红色或棕色。如果海洋环境发生变化,鞭毛虫就会大量死亡,也会把海水染成棕色或红色。

虽然人类查明海水是被鞭毛虫染红而导致赤潮的发生,可是为什么赤潮会使海洋生物突然死亡呢?对此,科学家有不同的解读:有的认为,是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或死亡,消耗了海水中的溶解氧,使鱼、虾和贝类等缺氧才室息而亡;有的认为,鞭毛虫死亡后,会释放出一种毒素,使海洋生物麻痹而死;有的认为,鞭毛虫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有害物质,向四周散出大量细菌,使海洋生物生病或死亡。

除了赤潮导致海洋生物死亡之谜无法破解外,目前我们还弄不明白海洋中为什么会突然聚集那么多鞭毛虫?那些海洋浮游生物的生活和变化有什么规律可循?怎样才能防止或干预鞭毛虫的快速繁衍?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就像目前我国有些湖泊的蓝藻污染一样,把主要原因归结于环境污染,这无可厚非。海洋赤潮的发生,一定也与海洋环境遭到人为破坏有关。所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莫让海洋赤潮的噩梦重演,人类应该肩负起不可推卸的责任。

赤潮,因困惑人类而顿生魅力。

“小档案”

红潮发生时海洋生物体内含有剧毒。据科学家研究,红潮生物含有多种毒素,其中有的比眼镜蛇的毒性还要大80倍。如果有人误食了含有红潮毒素的海洋产品,轻则呕吐、腹泻,重则导致死亡。据印度洋、太平洋等地区几个国家的不完全统计,自1972年到1984年,因红潮生物而中毒的人数达1.2万人,死亡的有71人。因此,如果是生活在沿海附近的居民,当附近的海域发生了红潮,切勿在那里游泳,不要吃食当地海域的水产品,以防止发生意外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