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诱人的海洋
10422300000045

第45章 变化无常的“神童”——厄尔尼诺

小问号

一百多年前,居住在南美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一带的印第安人,非常注意海洋与天气的关系。他们发现,如果在圣诞节前后,附近的海水比往常格外温暖,不久就会普降一场大雨,甚至引发海啸、海鸟结伴迁飞等怪现象,导致鱼类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也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万分无奈又十分迷信的渔民便称这种反常的温暖潮流是上帝的旨意,叫它“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厄尔尼诺”的原意就是“神童”或“圣明之子”。那么,人类是怎样一步一步认识厄尔尼诺现象的?它的产生,对人类有哪些不良影响,或者说,带来了什么样的伤害?这个变化无常的“神童”,让人类至今难以捉摸……

厄尔尼诺现象在地球上实际已经出现几千年了,可是人类对它的记载及研究的历史并不长,仅仅是百年而已,而且是逐步揭开它那神秘面纱的。

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这种奇怪的现象,令当地渔民惊恐万分,又无能为力。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不仅出现在南美等国沿海,而且遍及东太平洋沿赤道两侧的全部海域以及环太平洋国家。

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通过气象卫星的观测发现,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它是一种全球性的。

现在,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的重视,科学家们通过预报模型、海洋观测、卫星侦察、海洋大气偶合等一系列科研活动,深化了对厄尔尼诺现象的认识:首先,人们认识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物理过程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即海洋温度的变化与大气相关联;其次,这种热带海洋的增温不仅发生在南美智利海域,也发生在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而且无论发生在哪里,都会迅速导致全球气候的明显异常,它是气候变异的最强信号,使全球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和水灾等自然灾害;第三,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历时一般一年左右,大气的变化滞后于海水温度的变化。

不过,关于“厄尔尼诺”现象还有许多不解之谜。如:人们原来认为,厄尔尼诺现象一般是5年、7年乃至10年来临一次,后来又以3至7年为周期出现,可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厄尔尼诺现象越来越频繁的出现,似乎每两三年就降临一次。更令人类不解的是,随着周期的缩短,厄尔尼诺现象滞留时间却相应延长。再如:有人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频频发生也不仅仅是天灾,或许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究竟主要原因在哪里,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去寻找、探索。

几十年过去了,人们对厄尔尼诺现象已有全新的理解,特别是它对生态、环境、气候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给全球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这种现象已成为当今气象和海洋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尽管科学界对厄尔尼诺还有许多困惑,但是人类对它的预测水平已有了很大提高,不会听天由命任其摆布的,总有一天,会让这个变化无常的“神童”长大成熟。

“小档案”

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厄尔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表现在范围广、灾情重、时间长等特点。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是几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秘鲁是受害最重的国家之一,事件发生前秘鲁供应的鱼粉占世界38%,而到了1982~1983年秘鲁的捕鱼量从过去的1030万吨锐减到180万吨;美国作为鱼粉的代用品——黄豆的价格暴涨3倍,饲料价格上涨反过来又使鸡的零售价猛涨;菲律宾干旱严重,导致椰子价格大幅度上扬,又使制造肥皂和清洁剂的成本大大提高……1986~1987年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使一些地区的海水表面水温升高、天气出现异常变化,致使有些地区暴雨成灾,而有些地区则干旱少雨。1990年1月,发生了厄尔尼诺的前兆现象,除了一些海域海面温度升高外,暖水层也比往年浅10米左右,而且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的水位比平时上涨15~30厘米。1997~1998年发生的那次也非常严重,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都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给人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令人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