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诱人的海洋
10422300000037

第37章 大海馈赠给人类的“珍珠”——海盐

小问号

谈起食盐,有人会说司空见惯,平淡无奇。其实,它是一块陨石,一但升上了天空就会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芒。在茫茫大海里,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海水中的各类化学元素中,盐所占的比重最大。据估算,世界海洋中盐的总含量足有5万兆吨。不妨做这样一个设想:如果将海水中的盐分全部提炼出来铺在世界陆地上,将会有大约150米厚,也就是足足40层楼的高度;如果将这些总体积23000立方千米的盐丢入北冰洋,填平整个洋面还绰绰有余。而人们平常吃的食盐是海水中溶解得最多的物质,平均每千克海水中含盐量约为35克!盐,是海洋母亲居住的水晶宫殿破碎后馈赠给人类的一粒粒晶莹的珍珠!那么,盐有哪些妙用?人类在大海里“捞”盐有着一段什么样的难忘历史?大海里的盐又是怎样形成的,或者说,有着什么样奇特的身世之谜?

在平常的生活中,食盐总是一副洁白的表情,默默无语。可是,每一粒盐,都有自己久远的故事,都有一段值得我们品读的盐文化。

人类和食盐打交道的历史,深深的印证了我们祖先从对食盐的认识到获取再到保护所经历的漫长过程。据史籍记载,传说中的蚩尤曾与黄帝激战于涿鹿之野,被黄帝追而斩之,血流满地,变而为盐,因蚩尤罪孽深重,故百姓食其血,这就是我国古代曾把“盐”说成是“蚩尤之血”的由来。人们很早就已经知道自身排出的汗内含有盐。在遥远的穴居生活时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用盐来佐食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食盐曾是希罕贵重的东西。古罗马人把盐称为“有益健康的结晶体”。在历史上,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曾经用盐来购买奴隶,把盐当作货币的现象在非洲也屡见不鲜。

盐,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重要物质,有许多药用价值,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人的血清中含盐0.9%,所以浓度为0.9%的食盐溶液叫生理盐水。不仅如此,在化学工业中,食盐是制造苛性钠、盐酸、氯气、氢气、纯碱、杀虫剂、漂白粉、硫酸钠和电石等的基本原料,是印染厂和洗染店的助染剂,是制造高级玻璃和香皂的澄清剂;在制药工业中,它是制取抗菌素、环胺剂和解热药(如A P C等)的原料之一。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与盐有关的产品达1.4万种之多,食品、化工、冶炼、陶瓷、玻璃、医药、钢铁等工业均离不开盐。

因为价值的珍贵,人们详尽了许多获取食盐的办法,而从海水中制盐至今也约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也是人类最早从海水中提取的化学物质。古埃及的金字塔文学中就出现了它的文学记载,据说,这种盐就是用蒸发海水的办法取得的。在我国,用海水制盐的历史可溯源久远,早在5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已利用海水制盐。在公元前4000多年前,相传炎帝时夙沙氏就教民煮海水取盐。在仰韶文化时期(公元前2000~3000年),福建沿海的人民制成了熬盐工具。千百年来,人们探取了许多在大海里“捞”盐的方法,流传下来的主要有日晒法、冷冻法、电渗析法等。

海水中的盐像是水晶宝石一样令人着迷,她的身世散发出梦幻的光芒,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为了探究她的身世之谜,穷尽了一生。

一些人认为,海盐主要是海洋中的“原生物”。在地球刚形成时,有过大降雨和火山爆发。火山喷发出来的大量水蒸气和岩浆里的盐分随着流水汇集成最初的海洋,海水天然地就有了咸味。不过,那时的海水并没有现在这样咸。后来,随着海底岩石可溶性盐类不断溶解,加上海底不断有火山喷发出盐分,海水就逐渐变得越来越咸。

也有一种说法,自开天辟地第一场降雨以来,地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已经经历了数亿年的水流冲刷,大量的矿物质随之入海,再加上旷日持久的蒸发(据说海水每年蒸发竞有1米左右深),海水必然变得越来越咸。科学家对食盐梦幻的着迷丝毫没有因为岁月之河的流淌而随着流失,反而因为旷日持久的磨砺变得日渐明显,像是星辰,从没有减弱闪烁的光芒。到了20世纪70年代之后,人们从新发现的海底大断裂带上的热液反应中,似乎找到了解释的新证据。科学家对海底热液矿化学反应过程研究后发现,通过海底断裂系的水体流动速率,虽然只相当于河川径流的千分之五,但是,由断裂聚热所产生的化学变化,却比经河川携带溶解盐所引起的变化大数百倍。因而海底热液反应是海盐的重要补充的说法,已经为许多海洋科学家所接受。这也是关于大海里盐的来历的主流观点。

盐,撒在大海里的珍珠,一粒粒,一颗颗,游走在大海的每一个角落。她们并不曾孤独过,更也不寂寞,因为简单、安静的表情背后有着太多的读不尽的故事,璀璨的光芒点滴地变换着,令人着迷啊!

“小档案”

食盐不仅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运。国家实行许多政策来保护食盐,发展食盐产业。食盐专卖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盐的专营(或专卖)在我国始于26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齐相管仲主张:海滨产盐之国,可以计口授盐。当时盐的生产,政府和百姓都可以煮海为盐,而运销,分配、进出口归国家管理,零售归商。随着盐业的发展,“盐人”、“盐官”、“盐车”、“盐钞”等与盐相关的词汇频频出现在《周礼》、《国策》、《史记》等古代典籍中。汉武帝时设“盐务官署”,专司盐政,并立有盐法,禁止食盐私营。唐代则设“盐铁使”,管理食盐专卖。到元代,设“盐运使”,明清直至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时期,都设有类似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