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诱人的海洋
10422300000021

第21章 “人类不解的朋友”——海豚

小问号

人类熟悉海豚,可是对它并不了解。海豚是非常注重集体生活的动物,它们的同伴若是死去,海豚就会为它举行隆重的葬礼,绝不允许其他海洋动物撕咬吞噬。几十、甚至几百的海豚簇拥着它的尸体,像守灵一样长达10多天,直到尸体开始腐烂而不会被其他海兽啃啮为止。海豚关爱自己的同伴有情可原,但是对于人类的爱就让人们有许多不解了,即使人们杀死一只海豚的时候,其他在场的海豚也只是一旁静观。对于协作精神很强的海豚,科学家们实在是有许多的困惑。对于这“不解的朋友”,人们提出了一连串的发问:是有喜欢托起海洋中漂浮物的习惯?是天生的关爱同伴的美德使然?还是出于一种自觉的思维?

人们时常自以为很高贵,不愿俯下身来与动物平等地对话。常常运用自己的聪明来凌驾于动物之上,利用它们服务于自己。人们对待海豚有时也是这样。可是,海豚却对人们一点儿成见也没有,在海洋中它们是人们最可信赖的朋友。它们常常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常常在人们危难的时刻给予帮助。那些海豚救人的故事仿佛是发生在遥远国度的传说。

1956年新西兰的一个海滨小镇发生了一件蹊跷事。一位叫贝克尔的小女孩和一只海豚成为了好朋友,她可以骑在海豚的背上在大海中游玩。多么美丽的童话,美得让人难以置信。是的,也正因此,许许多多的人们赶来这座小镇参观游玩。不多长时间,这小镇也成了旅游胜地。也许这时,人们对于海豚的友善还是出于好奇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许多故事留给人们的就是更多的感动和自己对于海豚的所作所为的深思了。

1871年的某一天,帆船“布里尼尔号”行经新西兰科克海峡,因天气突变,船只被困于“死亡之峡”整整一天,船长心里万分着急却也无奈,眼看着只能求助于祈祷上帝,一条银灰色的大海豚从惊涛中跃起,将船只引领出了这片海域。从此,这只海豚40年如一日地在这片海域担负着引领船只的任务。海豚的深情也感动了人类,在它死时,潜水员找到它的遗体,并在上覆盖着国旗举行了葬礼,又为它精雕了铜像竖立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上书“天才领航员杰克”。1949年的夏天,美国有位女士在人迹稀少的海滩游泳,结果不小心溺水,昏迷过后醒来时,她惊奇地发现自己还活着。她向海滩的四周寻找救自己的恩人,茫茫的海滩空无一人,只有一只海豚在不远的海上嬉戏。她突然明白了自己在昏迷前的一刹那那一位用力将自己顶起的“救命恩人”就是海豚。1964年,日本渔船“南阳丸”号不幸沉没,船上幸存的人被海豚救起。据说,每只海豚背着两个渔民,一直游了36海里,才把他们送上岸边。古希腊的《亚里翁传奇》记载的海豚的故事更是传奇。希腊著名的抒情诗人和音乐家亚里翁在演出归来中,携带的大量金钱引起了船员们的眼红。亚里翁就在自己要被杀害之前,请再能演奏一曲。美妙的音乐引来了一大群海豚,亚里翁纵身跳人海中,却被海豚救起。这当然是赞美音乐家演奏技艺的高超,但也让人深深地感受到,海豚作为一位上帝派来的救护人类的使者其实已经是历史早有记载了。

海豚救助人类不只限于在海上人们危难之时,它们仿佛还知道岸上人们的“心思”。20世纪初,毛里塔尼亚濒临大西洋的地方有一个贫困的渔村艾尔玛哈拉,大西洋上的海豚似乎知道人们在受饥馑煎熬之苦,常常从公海上把大量的鱼群赶进港湾,协助渔民撒网捕鱼。此外,类似海豚助人捕鱼的奇闻在澳大利亚、缅甸、南美也有报道。

海豚救人的故事留给了人们许多的谜,引发了科学家们的兴趣,他们做了许多猜想。有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水中所有的不积极运动的物体,诸如死海龟、旧气垫,或是救生圈、厚木板等几乎都会引起海豚的注意和热忱,成为它们的“救援”对象。有的人又提出了新的不同的见解。它们认为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由于海豚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动物,它们在游泳时若潜入水里的时间太长,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把头露出海面呼吸,否则就会窒息而死。对于刚刚出生的小海豚来说,常常会发生呼吸困难的危险。这时,海豚妈妈就会把他们托出海面。有的科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说法,他们认为,海豚是一种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它的救人“壮举”完全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海豚都是将人推向岸边,而没有推向大海。这似乎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对于它们的“高智商”还可以举出一连串的例子。海豚是表演技艺的高手,在这一点上,连猴子有时候也要自叹不如。马戏团的训练师们为了教猴子一个动作,或许要重复几百次。而海豚的训练师们,就不用这么辛苦,因为海豚掌握技能非常快,一般只要重复20次左右。经过训练的海豚,它们能掌握多种技艺。在海洋馆,经常可以看到海豚表演一些空中接食、钻水圈、顶球、跳高等动作,赢得了人们的声声赞叹。海豚常常是人们在海洋中的得力助手,可以帮助人们打捞沉船上的物品。在战争中,还可以携带弹药攻击敌船。海豚的语言天赋也可以成为它们高智商的最好说明。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三位科学家的帮助下,两只海豚学会了25个单词。新近,太平洋海洋基金会的欧文斯博士等4位科学家,花了3年时间对两只海豚进行训练,最终,成功地教会了它们700个英文词汇,在对海豚模仿人类的语言的研究探索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从事解剖的科学家们猜想,这可能是由于它们具有发达的脑所致,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海豚的脑部占身体的比重很大,同时具有复杂的皱褶,神经的分布也异常发达。

关于海豚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那些勇敢而善良的海豚美丽的背影在海上划过的曲线,我相信,是所有在大海上航行的人们看到过的最美的风景。那一道道“深情的曲线”也勾勒了许许多多的问号。也许,正是这些感人的问号才可以启示着人类慢慢地向大海走近,向许许多多的海洋动物走近,追寻着那些属于人们和它们的共同的答案。

“小档案”

训练利用海洋中动物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来协助人类军事斗争,科学家们早就有所发现。世界最领先的海洋哺乳动物军事训练中心坐落于苏格兰的卡米切尔海洋研究院。该学院对于海豚的研究也颇有心得。海豚特殊的生理构造成就了天生的军事天才。海豚可终生不眠。细心的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海豚在游泳时,有时会闭上其中的一只眼睛。原来海豚左右两边的脑部可以每隔十几分钟轮流休息一次。这样一来,海豚在战斗时,就可以持续处于战备状态而防止敌人的偷袭。海豚的声波武器就像是海底的手提钻,冲击着敌人目标直到它们四分五裂,令敌人们神伤,但同时自己可以不受该武器的频率影响继续保持与指挥官的通讯。海豚可以利用高频率波联络同伴,它们可发出32种音,据科学家们研究,每只海豚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别叫声,用来辨出身份。经受过特殊训练的海豚可以熟练使用安装在鳍部的声波瓦解炮。这些武器开火迅速并对各类型舰船都有实效,而又不会造成任何环境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