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任何出路。
“故事”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朱由检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朱由检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并辅助太子朱慈良。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他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周皇后解带自缢而亡。朱由检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朱由检忙又招来15岁的长公主,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她的左臂,接着又砍断她的右肩。
十九日,天刚破晓,太监王相尧以宣威门投降,大顺军将领刘宗敏的军队浩浩荡荡开入城中,守卫正阳门的兵部尚书张缙彦、朝阳门的朱纯臣也先后开门迎降,北京内城被攻陷。崇祯帝得知这个消息,亲自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可是钟声再响也没招来一人。于是,他与太监王承恩登上了煤山寿皇亭,与王承恩相对而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