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知觉。它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尝、手摸等去有目的地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
观察力在中小学生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孩子学习知识需要从观察开始,即使是间接地从书本上获得知识,也离不开眼睛、耳朵等感官的观察活动。许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就是观察力极差,从而导致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低下。一般来说,孩子将来无论做什么都需要较强的观察力。因此,父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那么,父母怎样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呢?
(1)要及早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孩子的视觉发达起来以后,就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父母可以通过用丰富多彩的色彩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生活中,孩子们经常会兴奋地向父母报告他们的新发现。“小鸟是用草和泥做窝的”,“小猫和小狗都喜欢晒太阳”,“小鹅和小鸭都穿着同样的‘黄衣服’,而长大了就不是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发现都是珍贵的,不仅表明了孩子的好奇心,而且表示他们在观察和思考。这时,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孩子就越来越喜欢去发现新的事物了。
对于幼小的孩子,可以通过看图说话来训练观察力。看图时不要仅仅让孩子自己去看,父母也要参与进来,与孩子一起观察,并指点讲解,让孩子随着父母的讲解有目的地观察。比如,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事物,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当时是什么时间,天气怎样,人物的神态怎样,为什么要做这些事等等。通过指导,孩子就能够得到观察目的性的训练,并更快地掌握观察的要素。对于年纪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让他观察公园的山水、花草等;观察居住地的环境;观察自己的校园等。
(2)教孩子有意识地观察
父母要帮助孩子拟订观察计划,让孩子明确观察的对象、任务、步骤和方法,做到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观察。让孩子观察的事物应该从简单到复杂,观察的范围从小到大,观察的时间从短到长,这样有计划地指导孩子观察事物,有利于逐渐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例如,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自己种一盆花或其他植物,每天观察其变化,并写观察日记,父母则不断给予指导。这样,孩子由于在观察过程中充满了兴趣,因此,往往可以观察到丰富的内容,效果很好。
(3)教孩子多角度观察
观察一个事物,常常需要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只有多角度观察一个事物,才有可能全面地观察到事物的各个特性,掌握事物的本质。多角度观察不仅能够提高观察的效果,而且能够养成孩子多角度思考的好习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主动引导孩子多角度去观察事物。
例如,当孩子在看一幅画的时候,父母可以说:“站远点再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当孩子观察小鸡的时候,对孩子说:“看看它的正面,再看看它的侧面,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经过父母不断的训练,孩子就会养成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4)教孩子边观察边思考
在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同时,父母要引导孩子在观察中积极思考。最后,教给孩子一些观察方法。
正确的观察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观察的效果。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获得不同的信息和感受。因此,父母要教给孩子一些观察事物必须掌握的不同方法。常用的观察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让孩子亲自去观察,以获得第一手资料;间接观察是在他人的直接观察获得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②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全面观察是让孩子对某个事物的方方面面都进行观察,以求得比较全面的认识;重点观察是让孩子根据特定的目的要求,对某个事物的某个方面作有针对的重点观察,这样可以对事物的某个方面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③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
自然观察是让孩子在自然的条件下观察事物;实验观察是让孩子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进行观察,如观察物理、化学等现象。
④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长期观察是让孩子在较长的时间内,对某个事物进行系统地观察;定期观察是让孩子在预定的时间内对事物进行间隔性的观察。
观察对象的不同,观察目的的不同,都要求孩子事先考虑用什么样的观察方法,甚至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因此,父母要教给孩子一些观察方法,让孩子正确地观察事物。
孩子们初临人世,即被充满新鲜事物的世界所围绕,这个世界不断地刺激他们的感官,不停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于是他们对新事物便特别注意,特别乐于看到事物丰富多彩的变化。所以,孩子们的早年时光一般都是在观察外界中度过的。
——约翰·洛克(英国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