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它们怎么来的
10420600000041

第41章 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SOS”

SOS的诞生

1903年第一届国际无线电报会议在柏林召开,有八个海洋大国参加了会议。考虑到航海业的迅速发展和海上事故的日益增多,会议提出要确定专门的船舶遇难无线电信号。有人建议用三个“S”和三个“D”字母组成的“SSSDDD”作为遇难信号,但会议对此没有做出正式决定。会后不久,英国马可尼无线电公司宣布,用“CQD”作为船舶遇难信号。其实这只是在当时欧洲铁路无线电通讯的一般呼号“CQ”后边加上一个字母“D”而已。海员们则把“CQD”解释为速来,危险。

因为“CQD”信号只是在安装有马可尼公司无线电设备的船舶上使用,所以这一信号仍然不能算作是国际统一的遇难信号。况且,“CQD”与一般呼号“CQ”只有一字之差,很容易混淆。

1906年,第二届国际无线电会议又在柏林召开。会议决定要用一种更清楚、更准确的信号来代替“CQD”。美国代表提出用国际两旗信号简语的缩写“NC”作为遇难信号。这个方案未被采纳。德国代表斯利亚比——阿尔科无线公司的一位专家建议用“SOE”作遇难信号。讨论中,有人指出这一信号有一重大缺点:字母“E”在莫尔斯电码中是一个点,即整个信号“SOE”是“···——·”,在远距离拍发和接收时很容易被误解,甚至完全不能理解。虽然这一方案仍未获通过,但它却为与会者开阔了思路。接着,有人提出再用一个“S”来代替“SOE”中的“E”,即成为“SOS”。在莫尔斯电码中,“SOS”是“···——···”。它简短、准确、连续而有节奏,易于拍发和阅读,也很易懂。

在宣布“SOS”为国际统一的遇难信号的同时,废除了其他信号,其中包括当时普遍使用的“CQD”。但“SOS”并没有马上被使用,电报员们仍然偏爱于“CQD”,因为他们大多数过去是在铁路系统工作的,习惯使用“CQD”。1909年8月,美国轮船“阿拉普豪伊”号由于尾轴破裂,无法航行,就向邻近海岸和过往船只拍发了“SOS”信号。这是第一次使用这个信号。直到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之后,“SOS”才得到广泛使用。

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SOS这三个字母无论是从上面看还是倒过来看都是SOS,当遭遇海难,需要在孤岛上摆上大大的“SOS”等待救援的时候,头顶上路过的飞机无论从哪个方向飞来都能立刻辨认出来。

知识链接

发信号的方法

有几种不同的发信号方法,不过采用何种方式取决于所处情形和可用材料。

火。在黑暗中,火是最有效的信号手段。生三堆火,使之围成三角形(国际通用的受困信号),或者排成直线,每堆火之间相距大约23米。只要时间和形势允许,尽快把火堆生起来,小心看护不要使它们熄灭,直到你需要它们的时候。如果你是孤身一人,保持三堆火燃烧可能有点困难,那就保护好一堆火。生信号火堆时,要考虑你的地理位置。

烟。白天可以用烟来吸引注意力。国际通用的受困信号是三柱烟。你应该尽力使烟的颜色和周围的背景颜色有区别:如果背景是浅色的,那么使用黑烟,反之亦然。如果你在火上加一些绿色的树叶、苔藓、或者浇一点水,那么产生的烟会是白色的;如果往火里加一些橡胶、浸过油的碎布等,产生的烟会是黑色的。

烟雾手榴弹。如果你有烟雾手榴弹,你可以使用它们,模式和用火求救一样。一定要保持手榴弹干燥,确保需要使用时它们有效,使用时注意不要点燃周围的植物。

M186信号枪。飞行员救生衣中就有这种求生装置,包括一支枪,枪上用绿色尼龙绳绑着一粒子弹。发射时,笔形子弹发出的声音很像手枪射击发出的声音。子弹射程达500英尺(152米)高,空中范围直径约为10英尺(3米)。

反光镜或闪光物。在晴朗的白天,镜子是最好的信号装置。如果没有镜子,可以磨光你的水杯、皮带扣、或者其他类似物体,使之可以反射阳光。

天然材料。如果没有其他方法,你也可以利用天然材料来组成可以从空中看见的符号或信息。你可以堆一些可以投射阴影的土堆,或者可以利用任何类型的灌木、树叶、岩石或者雪块等。

在积雪覆盖的地区,可以使劲踩踏雪,踩出一些字母或符号之后,将一些可形成对比的材料,如树枝等,放入字母或符号中。

在沙地,用砾石、植物、或者其他来组成图案。

在灌木丛生的地区,按照想要的图案将灌木砍掉,或者将地面烧焦。

在苔原地区,挖掘沟渠,或者将草皮翻过来。

海水染色剂。军用飞机如果被指派去附近有水的地方执行任务,或者去执行水上任务时,都会配备一个装有海水染色剂的救生箱。如果你处在水上求生的困境中,可以在白天使用海水染色剂来标识自己的位置。染色区域在三个小时之内都会非常明显,除非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将染色剂包裹好,直到需要使用时才打开。只有当你听到或看到飞机时再使用。染色剂还可用于雪地,用它将求救代码字母染色也非常有效。

不管在什么地区,都要用有对比的材料来布置符号,这样才能让飞机上的机组人员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