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日子再难也要笑着过
10418500000039

第39章 莫被身外之物所累

享受生活,就是享受生活本身带来的意义和乐趣。当一个人抛却名利真心享受生活的时候,他也会得到生活的奖励。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亲朋道义因财失,父子情怀为利休。急缩手,且抽头,免使身心昼心愁: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这是《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名句,这也表明了太史公对待名利的看法。同时,太史公也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这一切。不可否认,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对名利的追逐。但是,如果这种追逐过度,如果任意让它滋长,它就会左右你的心灵,让你变成一个利欲熏心,争名夺利的小人,生活也就失去了快乐和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压制它,放弃它,常存一点淡泊之心,从生活本身找到应有的快乐。

唐朝诗人宋之问,有一外甥叫刘希夷,很有才华,是一年轻有为的诗人。—日,希夷写了一首诗,曰《代白头吟》,到宋之问家中请舅舅指点。当希夷诵到“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宋情不自禁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希夷告诉他刚刚写完,还不曾与人看。宋遂道:“你这诗叫,‘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希夷言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晚上,宋之问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只是念这两句诗。心中暗想,此诗一面世,便是千古绝唱,名扬天下,一定要想法据为已有。于是起了歹意,命手下人将希夷活活害死。后来,宋之问获罪,先被流放到钦州,又被皇上勒令自杀,天下文人闻之无不称快!刘禹锡说:“宋之问该死,这是天之报应。”

当一个人有了名利思想后,就会被名和利所束缚。但名和利都是不那么容易得到的,所以我们必须付出更多,还要面对一次次的失败煎熬。即使最后得到了,也因为太看重名利而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和快乐,但这些又不是名和利能够替代的。而如果即使付出很多却没有得到,那就会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中,甚至可能一蹶不振。

我们总说:名利为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真正能做到看淡这一切的人却少之又少,而那些真正做到淡泊名利的人都在生活和事业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他们在享受生活乐趣的同时,也被这乐趣激发了灵感,创造了事业的高峰。

一位老人在工作之余经常磨镜,因为他心无旁骛,一心磨镜,无心名利,终于他磨出的镜能放大几百倍,开创了微生物学。当时英国皇家科学院邀请他当院长,这位老人就是虎克,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爱因斯坦在他发现了相对论后,名声大振,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他并没有融进国际化的大都市,而是去了令人孤独的荒岛。几年后又一科学的重大发现——质能方程问世了。我国核能研究专家钱三强、邓稼先,也是在他们的成果问世多年之后才对外公布他们的名字。淡泊名利,你才能有一颗宁静的心来从事科学研究,才能开创自己的事业,才能在人生中留下辉煌,才能让生活流光溢彩。淡泊名利,人生才有价值。

享受生活,就是享受生活本身带来的意义和乐趣。当一个人抛却名利真心享受生活的时候,他也会得到生活的奖励。

有一位桥梁专家,业务做得非常精,在那些年重用知识分子的时候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几年下来,人不仅变得很苍老,而且体质也变得很差,因为酒场太多,得了严重胃溃疡,胃被切除了五分之四,那年他四十岁,在医院住了一个月,他突然觉得自己进入了不惑之年,明白了很多道理,也想通了很多事情,出院后,他主动要求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去干自己的专业,当时有多少人不理解。他去了大西北建筑工地,整天忙忙碌碌,身体反而好起来。如今精神抖擞的他感慨地说,现在的生活虽然忙碌,但觉得是一种享受。

一个人的一生值得追求的东西很多,名利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如果因为这一小部分影响了整个人生,那实在是得不偿失。名利是身外之物,不要太看中世人的眼光。太看中了,太计较了,表面上是与世俗合拍的,事实上,是脱离人的本性的。因为我们的心灵每天都要为此受到煎熬。不去计较这些东西,看淡名利,自己就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天地,会突然觉得天地宽了,世间的事物变美了,心情舒畅了。舍弃名利,反而使自己精神更饱满,思想更开阔。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一心追求名利的人,生活得伤心悲痛;而淡泊名利的人,生活得自在、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