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日子再难也要笑着过
10418500000018

第18章 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

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在于勤奋。

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如果齐白石老先生没有近百年的不断创作,就没有一幅幅灵逸的水墨画震惊世界:如果鲁迅先生没有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就没有一个照亮文坛的巨星冉冉升起;如果高尔墓没有在繁重的劳动之余收集蜡烛头,挑灯夜读,就没有《海燕》、《母亲》等传世之作的出现。我们再看看张溥的勤奋换来了什么吧!

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明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年)出生在江苏太仓的一个书香门第。张溥天资较差,常常过U即忘。但张溥小时候并不垂头丧气,而是想办法来克服这个缺点。有一次,他在读书过程中偶力;发现了一篇有关董遇读书故事的文章,其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一句话给了他很大启发。他想:人家读一篇文章,有个七八遍就能够背诵了,而我读了一二十遍却还只能断断续续地背个人概,这差异不能不承认。可是,我再怎么笨,只要多背几遍,保证每篇文章都读一而遍,不也能记住吗?从此,他就这么做了。

古时候的私塾先生要求学生背诵的都是《四书》、《五经》之类,而这些枯燥乏味的文章,要重复地读上一百遍,别说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就是一个人人也会觉得厌烦的。可张溥硬是不厌其烦地坚持下来。口渴了,他就舀一瓢水喝;嗓子哑了,他就把声音放低一点……苦读了一段时间,他终于能连贯地背出文章来了,这使他异常高兴。可是他发现白天背得挺熟的,第二天一觉醒来,又忘得差不多了,这又使他十分焦虑,他决心寻找出一种更为有效的读书方法。

因为没有背下来文章,张溥被先生罚抄书,他却因此意外地发现,抄书之后自己会背了。从此以后,张溥读书必手抄,读后又随即焚去,再抄,再读,再焚,如此六七次方休。

原来天资较差、记性不好的张溥,靠着这种读书“七录”的扎实工夫,终于获得了渊博的学识,成了著名的文学家。他著书立说,思路敏捷,文笔流畅,内容深邃,颇得好评。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五人墓碑记》,即出自张溥之手。

高尔基曾经说过,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在于勤奋。

也许梦想真的很难实现,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为梦想而努力着,梦想就是我们的希望,梦想就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当你有了理想,就要为理想付出行动。张溥的勤奋,证明了勤能补拙,证明了一个人只要有了目标,有了坚定的信念,那就一定可以成功。

勤奋与成功是怎样一种关系呢?成功来自勤奋,但勤奋不一定会成功。勤奋加思考,这就是成功的关键。

缺乏思考的勤奋是需要质疑的,一个人的天资无论怎么聪明,如果没有刻苦勤奋的精神,是难成大器的。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是靠坚持不懈地努力,靠勤奋换来的。勤奋对于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人若想成为一个有用之才就绝不能离开勤奋。因为勤奋是一切成就的基础,勤奋能使学业和事业有所成就。而在勤奋之前,必定要建立自己的信念,没了信念,也就没有勤奋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