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狼道的秘密
10410800000006

第6章 自由至上,绝不苟活

一只饿得皮包骨的狼拖着疲惫的步子走到一座村庄旁边,看见一条壮硕的大狗。狗问狼:“老弟,你怎么瘦成这样呢?”狼叹了口气,说:“现在生存下来可真难啊,食物难找,有时候拼了老命也弄不到一口吃的。而且草原上阴晴不定,夏天热得要死,冬天又冷得要命。这些还都好,最可怕的是还要时时防备猎人设下的陷阱,一不小心,连命都没了。我长这么大,连个安稳觉都没睡过。”

狗听了以后惊讶地说:“啊?你的遭遇太悲惨了,我比你幸福多了,住在一年四季都温暖如春的房子里,而且天天都有好吃的,从来不用愁吃的问题。”

狼的眼睛都亮了,羡慕地说:“那你一定要为主人做很多事情吧?”

狗骄傲地说:“什么也不用做,有陌生人来,我汪汪两声就行;主人摸我的时候,我把头靠上去,摇两下尾巴就可以了。特别简单,你如果愿意,我可以把你介绍给主人。”

狼一听非常高兴,正准备欣然答应,却发现狗的脖子上有一条细细的铁链,一直延伸到狗窝旁边的一根木桩上,铁链周围的毛都已经被磨掉了很多。

“你的脖子怎么了?”狼疑惑地问。

“没什么,要知道,想生活好是需要一定代价的,这点不算什么。”狗无所谓地说。

这时候,远处响起人的脚步声,狼站起来,往树林当中跑去。狗赶忙问:“老弟,还要不要给你介绍我的主人呢?”

“还是算了吧,如果用宝贵的自由去换取安逸,我还不如在丛林中受点苦。”说完,狼便迅速地向丛林深处跑去。

狼骨子里就有自由的基因,自由是它们的天性,这已成为它们不可改变的高贵基因。我们人类也一样,总是在不断地追求自由。匈牙利着名诗人裴多菲的那首通俗易懂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充分表达出自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及人类对自由的追求。

自由是相对的,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的一句话或许是对这种意思的最好概括:“人类不可能有哲学意义上的自由。”生活中我们应尽可能地追求自由,学会增加心理的自由度。

一个人在心理上同时具有矛盾性的需求并不证明其人格的卑劣,承认这是人之常情就不至于徒增紧张,只要进行理智的抉择,客观的矛盾便会迎刃而解,心理的自由也会由此获得。

晋代着名的文学家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指的就是舍弃物质上的束缚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陶渊明生性淡泊,一直隐居乡里,后来因为名气比较大,被人举荐,当上了一名县令。但是干了没几天,他认为官场就好像“樊笼”,人处在官场中就会“心为形役”,根本就没有自由。他在诗中写道:“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为得到身心的双重解放,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在当了72天的县令之后,他终于选择了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隐居田园。

乡村的美景和亲情,极大地激发了他的诗情,他的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并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田园之风。“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对自由的追求,使他享受到真正快乐的生活,即便物质上贫苦些,也感觉不到什么了。

曾经有这样一只母狼,它在一次寻找食物的途中,掉进猎人的陷阱中。就这样,这只母狼被猎人捕获了。为了驯服它,猎人就给它戴上了铁锁链。这样,狼就失去了最为宝贵的自由。

一般来说,某种动物被人捕获后,为了暂时生存下来,以等待机会逃跑,都会接受人们施舍的食物,并摇摇尾巴表示感谢。

然而,狼却不。这只母狼拒绝人们抛给它的任何食物。每到晚上,它都会对着天空嗥叫,声音是那么的凄凉与悲壮。直到死去,它还是没有吃人们给它的任何食物。

这就是狼。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抛弃尊严,向人类摇尾乞怜。狼的生活目的是为了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独立和尊严。或者说,狼的生活目的就是生活本身,所有的一切只是为了自己的自由生活。

人类更应如此。人生在世,要活得有尊严,有傲骨,有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