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狼道的秘密
10410800000032

第32章 狼族王者,用实力说话

狼王的地位都是经过血淋淋的厮杀得来的,它是众狼中公认的最勇敢、最血性、最智慧、最有计谋的。狼王能让十几只狼服从自己的管制,靠的就是自己的真本领。

汉高祖刘邦战胜了西楚霸王项羽和大大小小的军阀,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强大的西汉王朝。其中刘邦手下最得力的大将是被称为“兵圣”的韩信,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刘邦饶有兴致地问韩信:“你对用兵打仗是最擅长的了,今天你说说看,我可以带多少兵?”旁边的陈平连忙朝韩信使眼色,暗示他尽量多说,没想到韩信考虑了一下,说:“如果陛下带兵打仗,我觉得两千就差不多了。”

刘邦的脸色开始变得难看,但还是没有发作,继续问:“那么如果是将军你来带兵的话,最多能带多少呢?”韩信笑了笑,不顾陈平的暗示,自信地说:“我如果带兵,当然是多少不拘,多多益善了。”

刘邦终于忍不住了,生气地说:“难道我这个当皇帝的还不如你这个当将军的不成?”

韩信不慌不忙地说:“当然不是,论带兵打仗,我是当仁不让。但是我这种才能只不过是将兵之才,而陛下的才能则是统领百官,是将将之才,我怎么可能比得上陛下呢?”刘邦听了后哈哈大笑。

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必须要有其特殊的能力,有“将帅之才”。当然这样还不够,因为现代社会风云变幻,要想自己在领导岗位上站稳脚跟,就必须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狼群选择首领并不像我们人类一样通过世袭来决定,更不是投票来决定,而是通过血淋淋的厮杀。在挑选首领的时候有的狼受伤,甚至有的狼会死去。但最终必定会出现一个勇猛、机智、能力超群的狼王。

毫无疑问,现在的世界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超群的领导能力。

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在于实力,这也是生存竞争的根本。一个国家兴亡的关键时刻,在于强大的军事力量。军队素来是维护政权的有力工具,没有了军队,国家将失去依靠,任人宰割。曾国藩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湘军之后又组建了淮军。

早在咸丰九年(1859年),曾国藩就看出了作战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湘军兵力不足,难以抵抗太平军。其次,太平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攻击,湘军不得不奔赴各地作战,战线被拉长,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曾国藩有了筹建淮军的念头。次年,他便呈上奏折,提出编制淮勇的建议。由于种种原因,该建议被搁置。

在招募淮勇的过程中,李鸿章坐镇安庆,统一部署管理。以淮勇为主的淮军到达安庆后,曾国藩要求李鸿章淮军的营伍规定,器械使用规定,士兵待遇与粮饷分配都仿照湘军的相关规程,训练的方法也和湘军一致。1862年春,李鸿章率淮军驻于安庆城北门外。曾国藩前来祝贺并帮其分析利弊,还从湘军中抽调了八个营的兵力,扩充到淮军中。到此时,淮军的组建初具规模,它包含13个营,共计6500名淮勇。曾国藩稍后对新组建的淮军进行了检阅,感到满意。

虽然淮军由李鸿章一手操办、组建,但对它的控制权还在曾国藩手中。统而不带,用而不亲领,由曾国藩的属下、弟弟、亲信间接地为他排忧解难。亲兵营的两个营是曾国藩手下直属的标亲兵;开字营是从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统率的湘军中调过来的;滕嗣林、滕嗣武统带的林字二营是由曾国藩的属下薛焕在湖南招募的湘人组成;陈飞熊统带的熊字营和马先槐统带的垣字营都是曾国藩在湖南新招的湘勇。因此,淮军虽不是曾国藩亲自组建,但仍被曾国藩所用。

淮军不仅在人数上发展迅速,在武器装备上发展得同样很迅速。因为当时各地的洋务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同治三年(1864年)前后,淮军已弃用冷兵器,换上了能够远距离作战而且具有很强杀伤力的火器。

在时局动荡的社会,曾国藩虽位高权重,树大招风,却能够站稳脚跟,这与他手中握有令清政府不可忽视的军权是分不开的。在封建社会里,有了军权,就意味着有了实力。但军权又不能过重,因为,军权定会让最高统治者不安,于是,曾国藩采取自保措施,裁湘留淮。曾国藩将手中的军权掌握得恰到好处,既不会因重权而被清廷视为眼中钉,也不会因权轻而被人随意宰割。实力不足的时候要懂得借机培养,做事低调不引人注目;即使实力具备了,也首先要保证能自保。这是成万事的前提。

狼王可不是吃软饭的,靠的是自己的真本领取胜的,是经过血淋淋的厮杀产生的。勇敢、威猛、智慧是其真实的写照。实力就是硬道理,任何一个领导,如果没有真正的本领是很难胜任的。无论何时,实力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