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衣食住行指南针
10409300000113

第113章 改改随地吐痰等坏毛病

随地吐痰是不文明的陋习,是没有教养的表现。在马路(公共场所)上吐痰,不仅是对环卫工人劳动的不尊重,也是对所有行走于此的人不尊重。为此要将痰吐在盆盂里或洗手间的便池、水池里,并用水冲洗掉。如无上述条件,可将痰吐在随身的手纸上,然后扔在垃圾箱里。根除随地吐痰的陋习,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挺难,因为“习惯者,乃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关键在于从国家到公民有没有决心、信心和机制,培养、塑造一种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风尚。

在公众场所随地吐口香糖、抛弃废物等一些不文明行为,实际上违背了基本的社会公德。上海步行街清洁工,日铲4000颗口香糖。清洁工李阿姨说,“这口香糖粘在地上,时间长了就特别难弄掉,我们有时‘趴’在地上铲很久才能清理掉。”最让李阿姨头痛的就是逢年过节。在“十一”长假中,南京路步行街上每天乱扔的口香糖特别多。李阿姨每天要蹲好几个小时,才能把200多个口香糖全部清除掉,装满了3个大塑料杯。在南京路上,像李阿姨这样的清洁女工还有80多个,她们蹲在地上,被茫茫的人流淹没,不会有太多的人注意到她们的存在。不过,她们一天能铲掉4000颗口香糖,却令人肃然起敬。由于随地吐口香糖,2002年9月到10月,北京市政环卫部门投入近两千多人次,干了将近一个月,才把天安门广场上60多万块口香糖清理完毕。有的地方一平方米就有五块。有一些到天安门广场的游客,看到环卫工人清理口香糖,感到很惊讶,就是说极少数人为了自己一时的痛快,损人利己,太不道德。特别在这个地方,这是中国的北京,这是首都,中国人本身看了这些也不好,在国外看到中国这种习惯也是不好的。随地吐口香糖、吐痰、随意抛弃废物,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更深层次说明公民道德素质还需要提高。说到社会公德,人们有的时候觉得它容易空,其实社会公德有一个更准确的名字就是公众生活规范,一个社会要想健康稳定发展,它需要维系社会发展一些基础性的要求,这就是公众生活规范,也就是我们说的社会公德。遵守这样一些要求,它对每一个人,当然也对整个的社会和国家都有好处。所以我们要养成一种遵守公德的良好习惯。吃口香糖并不是什么坏事,但吃完以后不要吐在地上,要吐在纸里,搁在兜里带走。把嚼过的口香糖用纸包好扔进垃圾箱。

讲道德、讲文明,首先要确立自尊和尊重他人的理念,确立社会责任感。尊重自己,就不会衣衫不整地出入于公共场所;尊重他人就不会随地吐痰或污言秽语。有了社会责任感,就不会把个人不道德、不文明的举止视为小节问题。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体,有什么样的个人行为方式、什么样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社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