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刘邦显
10389700000070

第70章 刘邦显年谱编写组

(1917年4月至2007年2月)

1917年 诞生

4月16日 出生于陕西临潼县纸李乡庙上刘村(现西安市临潼区代王办庙刘村),取名“积运”。

1923年6岁

春 由舅父陈江湖开始教授《三字经》等启蒙图书。

1924年7岁

春 开始在私塾读“四书”、“五经”等古文。

1931年14岁

秋 在新丰镇入西安崇道小学新风分校求学。

1932年15岁

3月 霍乱病(亦称虎烈拉)流行,患重度霍乱,险些丧命,经父母悉心呵护,用草药治愈。

4月 逃避土匪绑票。

8月 由刘克斋先生带领,进西安东关崇道小学高小部上学,结识同学赵守一。

1934年17岁

春 崇道小学高小毕业,母亲为其改名“邦显”,考入西安师范学校简师27级。

冬 因考得第一名,获临潼县政府教育局奖励的八块大洋。

1935年18岁

春 在西安师范校刊《中天阁》第一次发表文章。

秋 在《西京日报》、《文化日报》副刊上各发表了一篇文章。为弥补求学开支,开始勤工俭学、为人代笔书写信函。

冬 因学习成绩优异,再次获临潼县政府奖励的八块大洋。

1936年19岁

9月 参加校内举行的东北沦陷五周年纪念大会,张贴“团结抗日,共赴国难”等标语。

10月 与同学苏一平、王博等共赴南京,第一次与全国学生串联。

10月 参加驱逐反动校长田杰生的罢课运动,援救被捕同学陈元方、陈煦等12人。

11月 参加追悼鲁迅逝世大会,与便衣特务面对面斗争。

11月 参加西安各界抗日援绥大会,捐钱资助绥远省抗日军民。

12月 积极参加逼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请愿游行活动,支持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

1937年20岁

2月 积极参加各项抗日救亡活动,书写了大量抗日救亡文章和宣传材料。

3月 与同学杨克等开办了民众夜校,担任校长,既扫盲,又宣讲抗日救国道理。

5月 经同学苏一平介绍,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7月 与同学张军(张建民)等人,在临潼马额地区给群众宣传卢沟桥事变,动员民众起来抗日。

秋 积极参加到各种抗日救亡活动中,寻找党组织,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21岁

2月 经同学李浩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3月 担任中共西安学委领导的西安学生会西师支会负责人之一。介绍张军加入中国共产党。

4月 第一次与地下陕西省委组织部长张德生相识,受组织委派,带领学生抗日宣传团奔赴华县宣传抗日,发展党组织。

7月 由西安师范毕业,到西安培华女子职业中学工作,结识了该校党的负责人雷存福(雷田颖),指导该校党的工作。

10月 协助安排雷存福离开培华,到陕甘宁边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1月 离开培华学校,与杨克等一块儿到泾阳县云阳镇中共陕西省委,参加省青委扩大会议。会后参加了省委第五期干训班学习。

1939年22岁

2月 干训班结业后,留到省委宣传部教育科工作。

6月 第一次被派出,任中共临潼县委(地下)宣传部长。

8月 离开临潼,赴延安深造。

10月 进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0年23岁

2月 由中央党校考入中央马列学院继续深造。

4月 在西北局负责人之一贾拓夫的主持、证婚下,与雷存福结为伉俪。

6月 从马列学院毕业,被分配回地处耀县山区照金的陕西省委工作。

10月 第二次被省委派出,任中共临潼县委(地下)书记。

11月 进入临潼县马额小学,以教务主任的身份为掩护,站住脚跟。

12月 担任马额小学校长。将中共临潼地下县委建立在马额小学。

1941年24岁

3月 开始扩建马额小学,改初级小学为完全小学。

5月 与中共地下渭南县委书记王杰一起,调查研讨开辟南北两条通道和假如日本鬼子如占领关中后,如何开展武装斗争的各种方案。

9月 马额完全小学校舍扩建完成,进一步扩大抗日宣传。

10月 开始中共地下临潼县委的组织建设工作。

1942年25岁

1月 建立发展堡垒户,发展地下组织网站。

2月 分批组织段建民、宋宏钊等多名党的基层负责人赴边区进行学习、提高。

5月 结束临潼的工作,奉命调回边区。

6月 进入中共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雷存福调省委生产科从事业务工作。

7月 在中共陕西省委参加延安整风运动的学习。

9月 与雷存福的第一个孩子九生(刘少怀)出生。

1943年26岁

5月 开始接受整风运动中的组织“审查”。

7月 在“抢救失足者”运动中,被送到延安西北党校继续被审查。同时,雷存福带着九生,也被送到延安行政学院接受审查。

1944年27岁

春 组织审查结束,从延安返回马栏,继续在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

5月 父亲刘世凯到马栏探望,支持儿子从事的革命事业。

1945年28岁

4月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积极学习中共七大的方针、精神。

6月 与雷存福的第二个儿子五生(刘少英)出生。

8月 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10月 第三次被派出,到大荔、华阴、潼关一带恢复并整顿党的组织。先后恢复了三十多人的组织关系,使处于“休眠状态”的党组织迅速活动起来。

1946年29岁

1月 回边区向省工委汇报了华阴一带党的恢复、整顿情况。

2月 离开边区,进驻澄县镰山中学,以教书为掩护,以大、潼、华党的负责人的身份,异地领导大荔、潼关、华阴一带的对敌斗争。

3月 在大荔、潼关各发展了六名共产党员。

1947年30岁

1月 二进边区汇报工作。省工委宣布组建华潼工委,由刘邦显任书记。

2月 返回华阴,宣布中共华潼工委成立,具体部署了工作。

10月 华阴党员已发展到70多名,并组织了上百人的武装。组建了太华火柴公司,作为华潼工委的合法掩护地,并创收党的活动费用。

1948年31岁

2月 发展赵再兴、赵居贤等入党,通过他们,迅速在华阴县东部五个乡建立起党的组织。

3月 派丁增坤到驻地马栏的省工委学习,担任华阴一带党的主要交通员。雷田英(雷存福)受组织派遣,带两个孩子到华阴,以工委机要秘书的身份,协助刘邦显工作。

10月 再返回马栏,参加省工委会议。决定成立省东路工作委员会,刘邦显任书记,马生挥(权秉华)、王平凡任委员,统一领导华阴、华县、潼关、渭南四县的对敌斗争,迎接解放。

12月 为躲避敌特搜捕,刘邦显夫妻等被从太华火柴公司转移至五方崖上村,使地下党的机关化险为夷。

1949年32岁

1月 组织空前发展。党员达到300多名,东路工委先后共输送了100多名党员和青年赴边区学习、深造。在华阴直接掌握武器枪支160多支。控制武装人员400余人。

2月 奉命回边区学习、开会。

3月 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延安王家坪召开会议,决定组建渭华地委,由陕北延属、绥德两地委抽调100余名干部和东路工委共同组成,刘邦显被任命为地委常委兼宣传部长。

5月 渭南县解放。渭华地委入驻原国民党银行大院内。同时,更名为渭南地委。

10月 带领20余名干部赴临潼铁炉地区进行反霸斗争试点。

12月 西北局决定渭南地委增设副书记一名,刘邦显被任命为副书记。

1950年33岁

5月 大荔地委与渭南地委合并,设书记、副书记各一名。刘邦显任副书记兼宣传部长。

7月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在渭南组织广大干部学习毛泽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深入宣传落实,贯彻执行。

9月 具体负责渭南辖区的土地改革反霸运动。并抓好各县的试点,以点带面。

10月 配合地委书记白清江,全面动员宣传,大力支持抗美援朝战争。

11月 宣传并落实中央《关于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指示》。

1951年34岁

5月 安排、布置对中央人民政府制订的新《婚姻法》的学习。

8月 因工作劳累过度,再次吐血,入院治疗后,与宝鸡地委书记吕剑人一起被安排到武功农学院进行疗养。

10月 因“渭华问题”结束疗养,返回渭南地委,进行工作。

1952年35岁

8月 西北局、省委对“渭华事件”初步处理,被反映问题的渭南地委、行署主要负责人被调离,刘邦显全面主持地委工作。

9月 安排新《婚姻法》的贯彻落实工作,以华县具体事例为原型,支持有关文艺部门创作眉户剧《梁秋燕》。

12月 被正式任命为渭南地委书记兼渭南军分区第一政委。

1953年36岁

2月 组织地委和全地区干部贯彻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认识“集中力量,克服困难,为完成和超额完成1953年度的建设计划而奋斗,是贯彻全年的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

4月 蹲点到渭南县双王乡,实地调研粮、棉生产情况,推行农业的“组织起来”的合作化运动。巩固互助组,组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9月 发现双王乡植棉能手张秋香。

10月 将自己一个儿子放在双王乡风荫村一户农家抚养。

11月 大力贯彻粮食统购统销工作。

1954年37岁

3月 抓住双王乡合作化的典型,在全地区推广互助合作的优越性。

7月 出席中共陕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省委候补委员。

9月 在《群众日报》上发现文章强调将工作重心转到互助合作方面。

10月 在地区开始宣传植棉能手张秋香。

11月 贯彻棉花的统购和棉布的统购统销工作。

1955年38岁

2月 加大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力度。合作化速度显著加快,高级社比例快速增加。

6月 向有关部门推荐张秋香、刘述贤,并树为典型、劳模。

12月 推动渭南地区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活动。

1956年39岁

3月 渭南地区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基本全部完成,对手工业的改造也告一段落。

6月 出席中共陕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当选第二届省委候补委员。还被选为陕西省出席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24名正式代表之一。

9月 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大会上作了农村工作的专题发言。

10月 渭南地区一级机构撤销,各县直属省管。主持地区工作的全面移交。

1957年40岁

2月 到省委报到,任省委财贸部部长。

4月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全党开始整风。

5月 整风运动逐渐转向“反右倾”。

10月 中央委派贾拓夫同志回陕传达“渭华事件”的最后结论《座谈纪要》。肯定了这一事件的性质。对有关牵连人员予以平反。至此,这一事件圆满解决。

1958年41岁

2月 在《思想战线》杂志上发表文章:《财贸工作必须为生产服务》。

5月 出席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举手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0月 为三原县社员被抽去大炼钢铁而丢弃粮、棉生产的做法,冒险向张德生书记直谏,始得部分纠正。

1959年42岁

1月 在省委刊物《思想战线》上论述《关于人民公社的商品生产问题》。

2月 组织省委财贸部和省财贸系统干部学习中央第一次郑州会议精神和中央武昌政治局扩大会议精神。对经济领域“左”倾错误做法始有初步纠正的努力。

5月 学习贯彻中央八届七中全会精神,学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届一次会议文件,正确理解、认识毛泽东同志不再担任国家主席的决定。

5月 出席并协助组织省委召开的地、县委财贸书记会议。

6月 积极在全省财贸口贯彻陈云提出的“粮食要省吃俭用,控制销量;猪、鸡、鸭、鱼的饲养,要实行国营、集体、个人三条腿走路;专门拨出一部分原料和材料,安排日常必需品的生产”等指示。

8月 省委传达庐山会议精神,并在全省落实会议决定,开展重点批判和划定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运动。刘邦显思想产生极大的疑虑。

1960年43岁

1月 行文强调“安排群众生活问题”。

2月 出席省委委员扩大会议,讨论加强农业战线问题。

7月 按照省委决定,具体安排组织陕西粮食部门支援甘肃,调出2亿斤粮食,以缓解甘肃救灾工作。

9月 被任命为省委秘书长,免去财贸部长。

11月 安排、组织、出席陕西省第三届党代会大会,当选省委常委。

1961年44岁

1月 组织出席中共陕西省委三届二次会议,学习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文件,讨论农业问题。

3月 出席省委工作会议,由张德生传达、贯彻南宁中央工作会议精神。

10月 安排、组织出席省委全委扩大会,由张德生传达八月庐山会议精神。

1962年45岁

1月 主持省委日常事务工作,系统搜集、整理七千人大会要求的各级领导干部对中央领导人的书面意见、建议,并上报中央。

2月 出席省委常委会议,落实七千人大会精神,检查总结陕西几年来的工作经验与教训。

7月 兼任中共渭南地委第一书记。

10月 出席省委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听取中央八届十中全会精神的传达。在陕错误地批判了习仲勋、赵伯平、张策等同志。

1963年46岁

3月 出席省委全委扩大会议。

4月 为渭南地委克服官僚主义,具体作出了八项规定,省委批转县以上各级党委和省直各部委党组,并在《陕西工作》登载。

5月 在渭南县三张公社蹲点,既抓社教运动,又抓粮棉生产。

7月 向省委反映在西北局蒲城县所抓民主革命不彻底,补划地富成分扩大化问题。

8月 张德生书记赴渭南了解情况,弥合刘邦显与西北局刘澜涛的关系。

9月 陪同刘澜涛在渭南地区部分县实地考察。

10月 出席省委常委扩大会议。

11月 出席中共陕西省第四届代表大会,继续当选为省委委员、常委。

12月 在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省人委副省长。

1964年47岁

3月19至23日带领关中主要产棉地区的党政负责人农科专家,植棉劳模一行35人赴浙江慈溪县参观学习务棉先进经验。

3月 在省人委分管文教科技口,兼秘书长,主持常务工作。

7月 秘书长的工作移交林茵如。

7月 召开应届高校毕业生代表会,勉励他们学习、改造、进步,愉快服从国家分配。

9月 和其他省委常委在西安医学院一附院,聆听了重病缠身卧在病榻上的张德生的谈话:省委班子是个好班子,守一同志是我们的好班长,团结在他的周围,为全省各级党委做出好的榜样,把陕西的各项工作搞上去。

11月17日主持电话会议,动员农村干部、群众,搞好各地冬季农业生产,夺取来年大丰收。

12月 胡耀邦来陕代理第一书记。大力支持胡耀邦,贯彻搞好社教运动,推广“两手抓,双丰收”,搞好农村工作。

1965年48岁

2月 在省人委领导班子中,主管农林口工作。

3月 胡耀邦正式任省委第一书记,全力支持和配合胡耀邦主政。

10月 中央决定胡耀邦不再回陕工作,派霍士廉接任省委第一书记。总结蹲点经验,拟向省委汇报。

11月 赴陕北榆林地区,搞社教、抓救灾。

1966年49岁

1月 在榆林镇川堡公社蹲点,搞社教、抓农田基建和救灾工作。

4月 因“思想右倾”,在省委扩大会议上,被重点批判。

4月 在长安县郭杜公社下乡蹲点,贯彻中央关于在农村开展“反五风”、推广农业高产稳产的做法与经验。

11月 蹲点工作受“造反派”的冲击,被揪回省人委参加“文化大革命”,受诬陷,遭批判。

12月 被多次以各种罪名挂牌游街、批斗。

1967年50岁

1月 在批斗中被摧残吐血,幸赖范瑞九大夫巧妙营救,住进南山脚下的陕西省结核病院。

3月 被错误认定为“彭高习反党集团黑干将”,从医院被揪回省人委继续遭受批斗。

6月 被戴上“黑帮分子”的黑袖套,一边继续接受批斗,一边在省人委新城大院清扫马路。

8月 被渭南地区的造反派揪到渭南,逐县游斗、批判。

10月 从渭北某县被汽车司机拉回西安,继续被批斗。

11月 给周恩来总理写信反映情况。

1968年51岁

1月 病卧在床,某晚,傅子和悄来探视,共同回忆在延安的日子。

3月 举家被扫地出门,临时住在新城东院两间待拆的危房中生活。

4月 被勒令全家不许开伙,强令全家老小上大灶。

5月 因自己的一个孩子拿了灶上的二两食盐,被“造反派”勒令不许吃饭,站在食堂厅门前公示、展览。

6月 家中原有的储蓄存单及物品,被强令全部上缴。

8月 三儿少英空军航校毕业,去新疆工作。告诫孩子,安心保卫国家。

10月 与老伴雷田颖先后被隔离审查。被以军管“监护”的名义关押在建国路73号,长达三年之久。期间,被多次批斗,并与家人完全隔绝一切联系。

1969年52岁

6月 二儿少怀受株连,被部队复员退伍,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校任革委会主任(军代表)的岗位上清理回西安,三个月无处着落。

7月 老伴雷田颖的养母(姑母)受牵连。怀着不理解与悲愤心情离开人世。

12月 夫人雷田颖历史清白,被解除隔离审查,带着两个幼子到渭南县吝店公社红池大队插队落户。

1970年53岁

2月 在麟游县插队的四儿少雄和在西安上初中的五儿少明受牵连,均被抓捕,投入监狱。

1971年54岁

10月 被解除关押,从建国路73号放出,安排到省杨梧干校劳动。

1972年55岁

5月 被安排工作,任省财办副主任。

8月 夫人雷田颖偕两个儿子从渭南返回西安,安排工作,两个孩子,一个先被安排到华阴县邮局当投递员,后来又下放农村当知青,另一个上初中。

1973年56岁

8月 带领省财贸系统干部,赴周至马召地区蹲点调查研究。

12月 改任省革委会财办主任。

1974年57岁

3月 父亲刘世凯92高龄去世,回家乡处理丧事。

4月 趁在京开会之机,探望了尚未复出工作的胡耀邦。胡谈学习心得,讲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见解。

5月 带领工作组赴蒲城县蹲点调查研究。

1975年58岁

9月 兼任中共宝鸡市委书记,宝鸡市革委会主任。以省财办主任和宝鸡市一把手的双重身份,参加了由邓小平、华国锋等主持的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

10月 四子刘少雄背着“现行反革命分子”的罪名被迫害致死。

11月 在宝鸡全方位贯彻邓小平的“整顿为纲”,大力开展全面整顿工作。

1976年59岁

1月 在宝鸡组织悼念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活动。

2月 在宝鸡巡视各县,回避“四人帮”的干扰,具体指导各县工作。

4月 全国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无奈,在省上的会议中,被迫检讨自己的“右倾”。

5月 出席在凤翔县召开的宝鸡市“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动员大会。

6月 对全省的双突击(突击入党、突击提干)不理解而借病住院。

10月 华国锋、叶剑英领导全党一举粉碎“四人帮”,在宝鸡积极组织人民以各种形式欢呼庆祝。

12月 积极参加宝鸡各界批判“四人帮”的罪行。

1977年60岁

2月 勇于承担凤翔会议的领导责任,向群众公布了当时真实情况。

3月 老伴赴宝鸡,陪伴、照料带病坚持工作的刘邦显。

5月 辞去宝鸡市党政一把手,返回省上,继续在省财办工作。

9月 石峰、陈元方、陈煦等战友给刘邦显做工作,鼓励其放下包袱,揭发省革委会主要领导人等在“四人帮”横行时的错误和企图嫁祸于人的险恶用心。

1978年61岁

6月 带领一个财贸工作小组,在大荔县蹲点调查研究。

8月 马青年等同志多次去大荔探望刘邦显。

9月 四儿子刘少雄被昭雪平反。法院代表在平反大会上宣布:刘少雄是“张志新”式的反“四人帮”英雄。

11月 孙作宾、白治民等前往大荔,与刘邦显亲切交谈。

12月 王任重在陕任省委主要负责人,要求省委、省革委有关负责人立即把刘邦显安排到省财办主持工作。

1979年62岁

2月 被任命为省财贸委员会主任。

6月 “文化大革命”前被批判的问题,中共陕西省委以陕发〔1979〕103号文件正式发出,彻底平反昭雪。

11月 在省委的会议上,被提名省政府副省长的候选人。

1980年63岁

是年 在省财贸委员会主任的岗位上工作。

1981年64岁

12月 在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被选为省政府副省长。

1982年65岁

是年 任主管财贸工作的副省长兼省财委主任。主管全省财贸工作。重点调查研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机构改革、职能变更等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5月 去东北联系解决陕西轻工产品所急需的高粱。

1983年66岁

4月 被任命为省政府顾问,协助孙克华副省长抓全省经济工作。

10月 与省委副书记董继昌一块儿,赴京参加全国农业工作会议。

11月 突发鼻腔大出血,住进北京朝阳医院。习仲勋、赵守一、白治民、杨克等同志多次探视。月底,胡耀邦派员将其接到中南海办公室,促膝长谈,受益匪浅。

1984年67岁

5月 派出工作组,调查西府地区因雨涝夏粮损失情况,提出部分地区减免公购粮和处理芽麦的方案。

9月 带队深入农村对开放肉价、菜价等问题进行调研,并调研种菜养猪的成本,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1985年68岁

3月 回母校西安师范名校参观,向学校提出多项建议编撰校史;建议聘武伯纶为名誉校长;举办校庆等。

10月 赴沿海、海南等地考察学习,借鉴沿海经验,深入研究陕西流通领域改革问题。

11月 在海南调研省政府在海南省设办事处的必要性。

1986年69岁

5月 随省财贸部门,赴日本学习,考察。

6月 与省财办副主任司南等一起共同调研,吸引外资,扩大开放试点工作。

1987年70岁

4月 支持新任省长张勃兴的工作,协助其解决全省的财政入不敷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10月 辞去省政府顾问一职,彻底离职休养。

1988年71岁

3月 参加临潼地区党史资料的收集工作,多次参加有关调查会,提供情况,回忆当年斗争。

5月 与吕剑人、何承华、李连璧等商议,拟组建陕西扶贫基金会。

10月 去深圳探望习仲勋同志;了解开发情况。

1989年72岁

3月 因病赴京住院治疗并手术。为胡耀邦的去世感到万分悲痛。

6月 参加华阴市的党史资料收集工作,多次参加有关调查会,回忆当年斗争,提供有关素材。

9月 为华阴市党史办题词“在那白色恐怖的条件下,地下共产党员最大多数是:立场坚定,忠贞不渝,艰苦奋斗,严守纪律,联系群众,争取胜利。整理和研究那时党组织的活动状况,对当前党内教育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1月 与吕剑人、李连璧、何承华等协商,拟筹备扶贫基金会的建立。

1990年73岁

5月 在深圳沿海等地与陕籍企业家座谈,希望他们支持陕西的扶贫帮困事业,并筹集到一定的扶贫资金。

10月 与李连璧、何承华、吕剑人等研讨扶贫基金会的机构分工。

12月 被省委、省政府聘为省扶贫顾问小组组长;筹备较长时间的省扶贫基金会正式成立。

1991年74岁

2月 与白云峰等一起,对渭华起义的渭南高塘地区的贫困情况进行了调查,多方积极奔走,为把高塘地区作为革命老区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植,并提出了初步建议。

4月 在渭北旱原进行调查,了解当地的贫困状况。

1992年75岁

3月 深入到商洛地区,调查了解商州等四个县的贫困状况,调查了安康地区的三个县,了解了贫困原因,提出了多项建议。尤其是建议西康铁路早开工、早建成,对两地的脱贫致富有特别意义。

8月 调查了解了榆林、延安等四个县的贫困状况。

10月 与白云峰等一块儿为拍摄电视剧《毛泽东的密使》(主要内容为毛泽东到陕北后委派汪锋到西安,开展与杨虎城的统战工作),共同协商,审核剧本,筹措资金等事项。

1993年76岁

4月 深入到渭北旬邑、淳化等县的乡村,与当地村民干部座谈,共商脱贫大计。

10月 为老战友赵守一撰写纪念文稿,被收录于《求实楷模》一书。

1994年77岁

5月 与刘庚一起到人民大厦看望白清江,“渭华问题”的阴影在谈笑中抹去。

9月 撰写《缅怀老领导张德生同志》一文,被编入《张德生》一书。

12月 撰写纪念赵伯平的文章,被编入《赵伯平》一书。

1995年78岁

2月 与几名老同志商议,向扶贫基金会推荐较年轻的离退休领导主持日常工作。

1996年79岁

4月 将争取到的部分资金和自己积蓄的部分现金,共计10万元,赠与家乡马额塬上,为乡亲们抗旱打井和改善教育条件作出贡献。

9月 赴宝鸡、咸阳的北部山区,调查了解农村贫困情况。

1997年80岁

4月 亲朋好友及临潼一些乡亲70多人,在临潼为其举办了80寿辰大典。

6月 再次到淳化县通润镇一带农村,了解农民贫困户的脱贫措施落实情况。

1998年81岁

8月 从延长、宜川、黄龙、澄城、蒲城一线考察回来,对黄龙的绿化工作赞不绝口,并给省、中央有关同志迅速反映、提出退耕还林的设想。

12月 主动辞去省扶贫基金会的领导职务。

同月 与杨克、何承华、李浩、王宏谟等老同学一起,召开座谈会,拟编写母校西安师范学生的革命活动,正式委托校友、省公安厅离休干部王富春负责撰写。

1999年82岁

7月 对西安市的贫困县蓝田县的扶贫攻坚工作进行了综合调查,感受颇深,亲自组织写出《扶贫攻坚抓根本》一文,报省委、省政府并李建国书记、程安东省长。

10月 在渭北旱原耀县的扶贫工作全面调查后,亲自组织撰写了《扶贫攻坚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报告,报送省委、省政府。

2000年83岁

2月 为电视剧《毛泽东的密使》尚缺资金多方奔走,想方设法,协助解决,终使该剧能正式拍成播放。

5月 《西安师范学生革命活动纪实》由王富春写出初稿。刘邦显等人初审后,让其赴京,与在京的杨克、符浩、史洛等校友再次讨论。

7月 对旬邑县的扶贫工作进行调查,带着项目对西安三家企业做工作,希望他们结成对子,达到互利双赢。

2001年84岁

2月 为王富春撰写《西师学子》提供资料,疏通渠道。

9月 主持《西安师范学生革命活动纪实》一书审稿会,基本定稿。

2002年85岁

5月 王富春撰写的《西安师范学生革命活动纪实》第一稿,印刷成内部资料。刘邦显为之提出增补意见,亲自修改,并建议书名定为《西师学子》。此后,每两个月与王富春在一块协商一次。

8月 将扶贫领导小组组长的主要担子交给他人,仍挂名,主要起顾问作用。

10月 身体状况迅速下滑,住进陕西省人民医院。

2003年86岁

1月 身体状况继续下滑,春节仍住医院,儿、孙轮流值班陪护。

7月 身体稍有恢复,出院在家休养,仍经常与王富春商讨《西师学子》一书编写的有关事项。

9月 由长子、二子陪同,到临潼庙刘村,看望乡亲。并在父亲的坟头肃立,在母亲的碑前静坐凝视良久。

2004年87岁

2月 因病住院。

6月 出院后,在临潼的省疗养院住院疗养约半个月。

9月 病卧在床,让儿子把毛泽东“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题词挂在病床的正前方。把父母双亲的照片放大,并排挂在身边的北墙上。

10月 再次住院,在医院审阅了《西师学子》一书部分内容。

2005年88岁

8月 身体稍恢复,出院回家休养。

10月 《西师学子》一书第一次印刷出书,刘邦显向王富春表示祝贺、感谢,并通览了全书。

2006年89岁

1月 口述让儿子记录,给家乡庙刘村的全体乡亲们写了一封春节慰问信,并委托二儿子亲送回村,面交村党支部、村委会和部分乡亲们的手中。

4月 以口述方式(让三儿子记录)写下《为“大地之子”说几句话》一文,追忆了老战友雷荣,回忆了延安精神对那一代人的教育。

5月 把三儿子叫到床前,深情地回忆了五句话: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群众观点;实事求是;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人民服务。并深情地说;这五句话是毛泽东、周恩来等那一代革命斗争一生的结晶。他也为这五句话努力了一辈子。现留给子女们,作为他留下的遗产。

10月 再次住进医院。

11月 因病危,将在外地的子女通知回陕。

12月 在病床前,断断续续回忆口述,由长子记录,写下《我的双亲》一文。

2007年90岁

1月 院方多次发出病危通知,由病房移往监护室,胸腹部切开三个口子,插入六个管道,输液、吸氧、排痰。

2月27日 上午9点30分,心脏停止跳动。

3月5日 在西安三兆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省级许多领导干部、生前友好数百人向邦显遗体告别。火化后骨灰盒安放在西安烈士陵园。

3月8日 《陕西日报》先后刊登了刘邦显同志逝世的讣告、追悼会消息和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