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炎恩的父亲生于中国南方,1949年举家迁往香港。他父亲17岁那年,只身前往美国独闯天下。从小司徒炎恩就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育。常去图书馆学习,在那里他摸索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并且从父亲那里吸收了一种宝贵的特质——独立思考的能力。司徒炎恩在很小的时候做过一笔成功的生意。那时,学校流行玩溜溜球,同学都对它很上瘾,而且大家都想玩邓肯牌的溜溜球,而那一带偏偏缺货。司徒炎恩看到了这一机会,积极寻找货源,发现在离他家较远的地方有这么一批存货,于是他立即着手此事,他把要买邓肯牌溜溜球的人召集在一起,先向他们订货,让同学先付车马费及佣金,然后把订单交给他的母亲,由她每周去那家商店取一次货,然后司徒炎恩拿到学校再卖给同学就这样,他居然赚了20美元,这对于一个小孩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了。但最主要的是他学到了远比这笔收入大得多的有益知识,他知道了供需原理。这为他以后投资股票打下了基础。9岁时,股市的内容就充满了他的大脑,在大部分时间里他都置身于当地的查尔斯·施瓦布证券行。他开始学习股市中的连线电脑,观看股市行情指示板,还常常跑到图书馆翻阅有关投资书籍,并收集相关资料。司徒炎恩有一个宏伟的梦想,他的梦想目标就是追随亿万富翁沃伦·巴菲特的脚步,成为亿万富翁。10岁时,他开始阅读《华尔街日报》、(福布斯)等报刊,阅读亚当·斯密、凯恩斯、萨缪尔森等人的经济学著作。14岁时,他父亲才同意他从事股票投资。他的祖父母先支持他700美元,他用这700美元买了一家电脑软件公司的股票,第一笔交易就获得成功,因为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该股票涨了114%。这次的成功也使他赢得了父亲的信任,他告诉父亲,他是费尽心思才选上这只股票的。他把选中该股票的经过重复一遍告诉父亲:他是在一本电脑杂志上读过一篇关于这家电脑软件公司的报道,然后对它的本益比、账目价值及成长率进行综合分析,最后选中它。通过这次详谈,父亲开始相信他对股票确是独具慧眼。16岁那年,父亲同意他组建一个家族的共同基金,他拟了一份关于共同基金的公开说明书,简明列出基金投资策略及风险、每股成本及预期的回报率,并以他的名声做保证。这个新的投资基金命名为“司徒炎恩基金”。从一开始,司徒炎恩基金每年的回报率就在30%以上,到1993年基金增长了38%。1994年是股市惨淡萧条的一年,许多股票惨跌,一整年,道·琼斯工业指数只涨了2%。大多数投资人只求保本,但司徒炎恩的基金收益率仍达到33%,这是他特别值得骄傲的一年。1994年3月,《华尔街日报》派一名记者专门采访了他,并在头版中报道了他的奇迹,他们评价司徒炎恩的表现使得华尔街股票投资家脸上无光。消息传开后,他接到许多电话和信函,很多投资人都要给他提供资金,代他们炒股,资金总数达100万美元。这让司徒炎恩大为吃惊,但父亲把他拉回到现实中来。父亲的理由是,为别人管理100万美元,对于一个16岁的孩子来说,数目太大、责任也太重了,父亲不准他接受这些资金,他还是那句老话“沉住气多看点书。”后来,司徒炎恩总结道:不管你是成人还是小孩,要想在股市中致富,你就得做自己的主人。这里有一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乱听小道消息,并且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大脑进行逻辑思考。你若能用你的智慧,深谋远虑来选择股票,你就能躲过悲惨的失误,智慧加上广博的知识,必定能带来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