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前,福建省南安人,儒商的楷模、东南亚橡胶大王、教育家、慈善家。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福建省南安县梅山镇芙蓉村。小时候,他的家境十分贫寒,但父亲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虽然经济困难,手头拮据,但还是节衣缩食,供孩子读书。李光前小时候很聪明,也很懂事,父母都很疼爱他。学龄时,他在南安芙蓉老家的私塾读书,接受启蒙教育。当时,李光前的父亲虽在厦门做生意,但生意不是很好,收入微薄,要支撑一家人的生活有困难。所以,李光前每天到私塾读书放学回家后,还得替人放牛,赚几毛钱,以帮助家庭增加一点收入。10岁时李光前往新加坡谋求生计。开船不久,气温剧降。当时船上多是福建人,来自穷乡僻壤,去南洋谋生。他们衣衫单薄,冻得直打哆嗦。当时船上还有一个人,就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陈嘉庚,他看到大家被冻成那样,就吩咐仓库保管员:“我姓陈,你通知乘客,给每人发一条毯子,费用由我来出。”那位保管员大概没听清楚,通知变成了“乘客中姓陈的,每人发一条毯子。”船上旅客不管张三李四,纷纷报名说姓陈,先拿一条毛毯御寒再说。不久,陈嘉庚就到各船舱查看,见一个十来岁的少年仍穿单衣,躲在角落里冻得直打哆嗦,连忙问他为什么没去领毛毯。少年说:“船上通知姓陈的才可以领毛毯,我姓李,不能冒姓去领。”这位少年就是李光前,他这种诚实的举动,给陈嘉庚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来到新加坡的李光前,开始进入当地英印学堂就读。他铭记父亲的教导,在接受英文教育的同时,还坚持去养正学堂学习中文。1909年,李光前由于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得到当地中华总商会主席吴寿珍资助回国,继续在暨南学堂学习。两年后,他考入北京清华学堂(预科),之后转到唐山专门学校(即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李光前精通中文、英文,经友人介绍,他来到爱国华侨庄希泉创办的中华国货公司担任英文文书及涉外工作,由此开始进入商界。1916年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光前又见到了陈嘉庚。闲谈中,陈嘉庚了解李光前熟悉中、英文,而自己的公司正处于发展阶段,他开始请李光前到自己的橡胶公司内服务。这一次“跳槽”成为他商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他开始在商界崭露头角,甚得陈嘉庚器重,并与陈嘉庚的长女结婚。1927年,他建立自己的事业。李光前筹钱买了一个别人都不要的胶园,在短短一年内,李光前就净赚了30万元左右。李光前终于在麻坡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南益橡胶公司,他的胆魄和眼光甚至让陈嘉庚都为之点头称赞。他一面不断扩大经营渠道,发展对外贸易;一面又不失时机地开展多种经营,除经营橡胶制造、种植、运送胶片和胶液外,还进行黄梨的种植与生产。几年后,李光前的企业扩展到泰国和印尼。到30年代末,他已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家喻户晓的橡胶与黄梨大王了。接着李光前继续进军金融业。他先是投资与人合办华商银行。1933年,华商银行又与华侨银行、汇丰银行合并,以华侨银行命名。合并后的华侨银行是新加坡4家华资创办的银行中最大的一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市场,需要新生力量去填补。为此,李光前不断地挖掘潜在的市场,兼并、创办了一个又一个企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