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道德经·第十三章》
“古句新解”
如果我们忘掉自我,还会有什么忧患呢?
人生一世,每个人的际遇各有不同,机运好的可施展抱负成就一番事业,机运差的虽才华卓越却一事无成。在各种不同的境遇中,自己又如何能要求特别待遇呢?每个人的情绪各有不同,因为情绪有稳定的时候,也有浮躁的时候,自己又如何能要求别人事事都跟你合作呢?假如自己能平心静气来观察,设身处地反躬自问一番,也就摸到了人生中一条最好的修养门径。
曾国藩曾经说过:“大命由天定。”这话在唯物主义者看来,当属“宿命论”,但许多与生俱来的东西是无法或者非常难以改变的。
有一个学生问他老师说:“有两个人年龄相近,面貌相似,可是他们却一个长寿富贵,美名远扬;一个短命贫贱,恶名昭彰。为什么?”老师告诉他:“生死有命,各有不同,你可以任意而为。你想拼命追求,没有人会阻止你,也没有人会反对你。日出日落,各忙各的,谁知道为什么他会那样?说白了,这都是命啊!”
然而,人们在小的时候往往是不大相信命运的,觉得凡事只要努力,总会有所收获,就像社会上流行的口号:人定胜天,气死老天。渐渐长大,遇到了许多天逆人愿、力所难及的事,才觉得命运不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就是一个心平气和的人。有一段时期,释迦牟尼经常遭到一个人的嫉妒和谩骂。对此,他心平气和,沉默不语。有一次,当这个人骂累了以后,释迦牟尼微笑着问:“我的朋友,当一个人送东西给别人,别人不接受,那么,这个东西是属于谁的呢?”这个人不假思索:“当然是送东西的人自己的了。”释迦牟尼说:“那就是了,到今天为止,你一直在骂我,如果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么谩骂又属于谁呢?”这个人为之一怔,哑口无言。从此,他再也不敢辱骂释迦牟尼了。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生不由你,生在什么地方不由你,生为男人女人不由你,生于贫家富家不由你,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的人生起点不由你;死不由你,古代多少帝王将相梦想长生不老,最终不过南柯一梦;有的人天生丽质,人见人爱,有的人歪瓜裂枣,羞于见人;有的人吃得再多也不发胖,有的人只喝凉水也能长肉。人的许多疾病,细究根源,多多少少都与遗传基因有关,而遗传基因是自己能决定的吗?
如此来看,人是不是就要在命运面前俯首称臣?其实不然。
首先,无论怎样的人生,都有顺与不顺。相对顺的人,对命运的看法可能会乐观些,不顺的人,可能会悲观些。在这个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年代,每个人的生存压力都是一再地加大。所以,哪怕你认为只有1%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也应该为此而付出100%的努力,因为命运是上帝伸出的一只援助之手,能不能拉住是你的运气,去不去拉则全在你自己!
其次,世事无常,逆顺的反复,我们无法预料,我们唯有接受。失去也许会让我们收获更多,悲伤只能让自己无为地消沉。阵痛总要过去,总有破茧展翅的一天。
对待生活,要学会坦然置之,这是生活的哲理、做人的学问。真正的坦然是独享寂寞,而又坚守有成;是处事无奇,而又为人有道;是淡泊明智,而又宁静致远。
坦然面对,固守一份超脱!学会坦然,你就会不以物喜而开怀失度,不以己悲而沉醉低迷。学会坦然,才会有一颗平常心,才会生活得美好、幸福、快乐!
最后,要使自己始终保持心平气和的情绪,以免总是处于愤怒之中。这样既有利于身心健康,更有利于想方设法战胜敌人——人在愤恨交加的时刻,很难想出什么奇谋良策,因为此时人的思维处于混乱状态。
一个好用心机的人容易产生猜忌,会把杯中的弓影误会成蛇蝎,甚至远远看见石头都会看成是卧虎,结果内心充满了杀气;一个心平气和的人即使遇见凶残如石虎一类的人也能把他感化得像海鸥一般温顺,把聒噪的蛙声当作悦耳的乐曲,结果到处都是一片祥和之气,从中可以看到人生真谛。
我们要学会坦然对待生活,在当今物欲难挡的社会中,学会坦然不是一件易事,必须经过心灵的洗礼,一旦看透才能做到真正的心平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