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原来这样说
10328800000005

第5章 老子无为的管理理念

“原典”

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古句新解”

能顺应自然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

老子说:“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此话的大意是:最好的领导者,部属与他无私交,人们仅仅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领导者,部属亲近他,而且赞美他;再次一等的,则是让部属畏惧害怕;而最差劲的领导者,则是处处被部属看不起,遭人蔑视。而且,领导者最重诚信,没有诚信则得不到部属的信任与效忠。最好的领导者的态度是悠闲自然的,他不轻易发号施令,如此则事事顺遂、功成业就,大家就会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老子还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道法自然”是说道就是其本来的样子,“道”以它自己的状况为依据,以它内在的原因决定其本身的存在和运动,而不必靠外在其他的原因。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要顺应它自身的情况去发展,“自然”就是道,就是规律,就是法则。老子的这些论述实际上反映了其学说的精髓和本质;简而言之,就是倡导一种“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想。

事实上,如果从管理企业的角度来思考,这些思想与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老子的思想启示我们,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必须追求一种“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唯有如此,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唯有具备如此素质的企业管理者才是真正称职和优秀的领导者。现代社会的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且已经演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层次,由单极转向多极,从区域遍及全球,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维方式将是应对社会巨变的一种行之有效、弹性极佳的管理策略。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膨胀,部门不断增加,人员不断扩充,企业活动所涉及的层面也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即使再精明能干、智慧不凡的领导者也无法面面俱到、事必躬亲,样样“有为”。所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在决策上应“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要求管理者能辨别轻重,分清主次,在事关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大事”上有所为,而在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上则有所不为。

高明的管理者应该是领导和指挥众人的“导演”,而不是扮演什么具体角色的“演员”。现代管理学提倡科学管理,讲求管理效率,这实际上与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想法是完全一致的。法国著名管理学家法约尔就极力反对上层领导者“在工作细节上耗费大量时间”,在小事上“总是忙忙碌碌”。他一直主张:“一个企业,经理应始终设法保持对重大事情的研究、领导和检查的思维自由和必要的行动自由”。这就是说: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讲求管理策略,要善于“抓大事”而“放小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推行“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原则,是企业顺应客观规律、走向成功的必然选择。

老子此处的“无为”强调的是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即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既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也不能脱离实际,勉强胡乱地去做,而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以忘我淡泊、宁静致远的心态去处理事务,并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在回答“你的经营秘诀是什么?”的问题时,强调:“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而然的法则去做事。”松下幸之助的这种管理理念实际上已是对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一说进行了充分肯定。

要达到“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境界,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虚怀若谷,胸襟开阔的素质;必须要有“容人、容事”的气度和风范;必须在识贤、求贤上“有所为”,在用贤上“有所不为”。一个成功的现代企业领导者,如果要做到“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就必须在干部和员工的使用上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法,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伯乐寻千里马、刘备三顾茅庐的精神,发现人才并重用人才,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以充分调动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不是处处设限,事事干预,更不要不懂瞎指挥。

实践证明,只有敢于“无为”,才能大有所为。作为企业管理者,如何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的员工凝聚在一起,让整个公司形成一种信任、团结的风气和环境,的确不是件易事。如果凡事都要亲自过问、亲身参与,不仅领导者本人会觉得精疲力竭,事情多得干不完,员工也会觉得你不信任他,牢骚满腹,造成管得越多越管不好的局面。

2.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讲,必须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特点、有前瞻性、并能与时俱进的管理机制,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灵活自如,游刃有余地运作。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使部门与部门之间形成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状态。

(2)根据现代企业的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发展规划确立与之相符的管理理念,用以指导公司未来的发展。

(3)通过授权和分权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科学有效地管理企业。

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范围都是有限的,超过某一限度,必会造成自顾不暇,效率低下,并最终导致整个管理系统的紊乱和失衡,只有分级管理,才能使管理者摆脱烦琐事务的束缚,集中精力抓大局和战略。美国纽约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在研究工作方面成绩斐然,曾诞生过十几个世界第一的发明。在向记者谈及治所之道时,该所负责人陈煜耀博士指着他办公室挂着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条幅解释说:“领导者的责任在于既要做到你在领导别人,又要做到别人并不认为你在干预他。”陈煜耀博士的这番话可谓一语中的,贝尔实验室的成功正是老子“无为而治”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成功运用的一个鲜活实例。

事实上,只有分级管理,才能使管理者摆脱日常琐碎事务的干扰,集中精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某一个企业而言,若过度依赖某个强势的领导,当有朝一日出现人事变动时,企业可能会因此而无法正常操作和运转,这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做大做强造成严重影响。

3.企业的规章和大原则不能朝令夕改,一旦制定就必须保持连续性和一贯性。这就是说,只要认定所选的项目是社会所需,也是根据自身特点和相关条件办得到的,认准了,选定了,就应如老子说的“守中”、“抱一”,就应按既定的道路,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地前行。如果我们“这山望着那山高”,成天忙着为了一己之利变更项目或贪大求新,过分“有为”,到头来恐怕只会乱作一团,一事无成。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日本企业在世界商业市场的崛起,令越来越多的西方管理学家开始关注中国道家,尤其是老子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美国管理学家约翰·海德就在他所著的《领导之道——新时代的领导战略》一书中,引用了不少《老子》一书的思想,他十分推崇老子的“清静无为”,在书中还从管理学的角度对这种思想作出了自己全新的诠释。

事实上,管理学界学习研究老子思想的热潮一直历久不衰,老子思想犹如一个巨大的宝库等待人们的深度挖掘。

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想提倡的是“顺其自然”,讲求按照事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办事。其实老子这里所说的“无为”,并非人们通常理解的消极的“无为”,并不是要人什么事都不做,毫无作为,听凭命运的摆布,而是要求人们积极遵道以行,率理以动,因势利导。此外,强调人不应妄为、不应乱为,不违背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要充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根据自然规律去工作,而不要勉强去干那些违背发展规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