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十八学士
10287200000020

第20章 附:替补队员刘孝孙

刘孝孙是荆州人,他的祖父曾任过北周石台太守。刘孝孙年方弱冠就以文章知名,和当时有名的诗人虞世南、蔡君和、孔德绍、庾抱、庾自直、刘斌等结成文会,经常在一起登山临水、吟酒赋诗,过着优游自在的日子。

大业末年,天下大乱,好日子再也没有了。每个人都是苟全性命于乱世,其他的事情一概顾不到了。刘孝孙当时在洛阳,王世充任命他为杞王王世辩的行台郎中。李世民取得洛阳后,王世辩走投无路,也来投降。他部下的人都一逃而散,只有刘孝孙抓住囚车大声痛哭,追送到远郊。当时,人们对这种“忠义之举”很佩服,刘孝孙获得一个好名声。

武德年间,刘孝孙任东虞州录事参军。秦王府文学馆十八学士中的薛收于武德七年病故后,李世民把有文才、有气节的刘孝孙召来入馆,仍补齐十八学士之数。

后来,刘孝孙任著作佐郎、吴王友,辅佐吴王李恪。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子,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李恪有文武才,聪明果断,有其父之风。唐太宗也喜欢这个儿子,贞观十二年,李恪将赴安州任都督,唐太宗给他写下诫条:“吾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汝地居芪亲,寄惟藩屏,替补队员刘孝孙勉思桥梓之道,善侔间,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三风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则克固磐石,永保维城。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宜自励志,以日新。汝方违膝下,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故诫此一言,以为庭训。”其殷殷之心,字里行间可见。

后来,太子承乾与魏王李泰争嗣,双双落败。在选定继承人时,唐太宗倾向于吴王李恪,朝中舆论也看好才德双全的李恪,但当时重权在握的大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执意要立晋王李治。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这儿存了一个私心: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又软弱无能,便于控制。而李恪文武全才,却是庶出。受点影响。最后,唐太宗在情绪冲动下立了李治。

唐太宗立李治为太子后,又后悔了,要改立李恪,结果又被长孙无忌所劝阻。长孙无忌对李恪也怀恨在心,终于在李治即位后动手收拾李恪。当时房遗爱与高阳公主谋反,长孙无忌硬说李恪也有份儿,将李恪杀掉,以免众人再想拥立李恪。天下人都知道这是一大冤案,因而长孙无忌也失去了人心,最后在与武后较量时一败涂地,客死他乡。

刘孝孙辅佐李恪时间较长,贞观十五年还升为本府咨议参军。随后又升为太子洗马,尚未到任就病逝了。

刘孝孙还为李恪采选历代文集,撰写《古今类序诗苑》四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