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47”号潜艇就是在英军的麻痹大意之中一步一步地接近斯卡帕湾。险峻的梅恩兰岛就在面前,这是英军基地的一道门户。岛上布满了高射防空部队,雷达监测哨所随处可见,而岛屿四周的海水中布满了水雷。当“U-47”号潜艇到达梅恩兰岛500码的海域时,普里恩立即下令潜艇左满舵下潜,他要通过有3艘沉船的柯克海峡进入斯卡帕湾,从那3艘沉船的夹缝中钻进去。这是英军认为防守最严密,也是最危险的峡口,但普里恩知道,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这里没有防潜栅,也没有密布的水雷阵,3艘船只能给海面的舰艇造成一定的威胁,但对于潜到海底的潜艇来说,完全可以同它擦肩而过。
这位年轻的德军上尉艇长的判断完全正确,怪不得德军潜艇部队总司令官邓尼茨在实施这个偷袭计划时,从众多的潜艇指挥官中挑选了他和他的“U-47”号。这并不仅仅是由于普里恩忠诚、勇敢,也不仅仅是因为“U-47”号是在大西洋上击沉盟国舰艇最多的德国潜艇,邓尼茨将军看中的就是普里恩的胆识和判断能力。
果然不出普里恩所料,柯克海峡除了本身布满了天然的怪石和暗礁之外,还有许多因峡口狭窄而涌动的险象环生的海底潜流。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人工布防,三艘凿沉的船静静地横卧在拉姆岛和梅恩兰岛之间的柯克海峡中,其中两艘首尾相连的横排成一线,另一艘斜靠近主航道的一侧,位置稍稍偏右。这种观察的结果真有点儿让普里恩喜出望外,他事先并不知道英军在布防时给他留下这么一条看不见的通道。“U-47”号潜艇只要靠近第三艘沉船,然后沿着主航道与它擦肩而过,就可以顺利地“挤”进柯克海峡,然后直取斯卡帕湾。
于是,普里恩立即下令朝第三艘沉船潜去。这时,“U-47”号潜艇像是一条打捞艇一样,似乎是来打捞这艘被凿沉的远洋巨型货轮一样。潜艇准确地进入了预定的位置,第三艘沉船几乎伸手可触。然而,朝柯克海峡“挤”过去的潜艇此时全身都在抖动,艇身摇晃不定。尽管发动机开足了马力沉闷地轰鸣着,但艇身却似乎被一块巨大的磁场吸住了一样,几乎寸步难行。密封的舷窗外就像千军万马厮杀的战场,又像是成千上万的坦克轰轰地碾着。普里恩和艇员们都本能地感觉到了,这就是那股海底潜流的威力。普里恩看了一下夜光表,又查看了墙上的航海气象图,他也知道此时还是斯卡帕湾涨潮的时候,这种潮汐的力量是什么人力都难以克服的。普里恩此时心中才明白,聪明的英国人如此布防的真正原因。这种潮汐在这样狭窄而又曲折的峡底,会作用于早就受到压抑的峡底潜流,使这种潜流增大几倍以上的流速和流量,同时还会随着复杂的峡底地形而形成无数的漩涡。这种漩涡像地面上高山峡谷中的旋风一样,任何一条潜艇靠近它,都会变得像一片树叶一样被它吸纳进去,失控地随着漩涡的走向和惯性而被抛向任何一块狰狞的暗礁或沉入无情的海底。
这种判断几乎让这位勇敢的艇长吓出一身冷汗,但他马上镇静下来,果断地命令左满舵,使潜艇尽快离开这个死亡之地,朝第一艘和第二艘沉船驶去。当“U-47”号潜艇脱离了主航道,来到两艘首尾相接的沉船处时,正准备等涨潮过去的普里恩突然发现,在这两艘首尾相接的沉船之间,竟有一道近20米的空隙。这条空隙在普里恩的眼里,就像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好像是英国人专门为他的“U-47”号潜艇而留下来的,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
但是,普里恩又冷静地一转念头:这是不是英军故意设下的陷阱?这条缝隙中间有没有水雷或缆索?如果真是这样,那岂不是自投罗网。普里恩没有急于命令潜艇驶进这条缝隙,而是召集了艇上的监测人员进行细致的测试。测试的结果表明,这条缝隙的确是一条安全的绿色通道。那么,英军在沉船布防时为什么故意疏漏呢?长年和海洋打交道的这位德军上尉艇长终于明白了一个常识性的原因——这并不是英军的疏忽,而是主航道那股汹涌的海底潜流和每天的潮涨潮落相连接后作用的结果。在这汹涌的潮汐的冲击下,第二艘沉船在不知不觉地移位了。也许它被凿穿时并不是沉没在沙滩和淤泥之中,主航道的左右都是高低不平的海底岩地。
想到这里,普里恩会心地笑了。
然而,就在“U-47”号潜艇顺利地进入柯克海峡,向斯卡帕湾挺进时,远在柏林的德国海军总部却收到了一位谍报人员发来的密电,密电称:
10月12日,斯卡帕湾的英军航空母舰和全部巡洋舰于当日起锚,穿过胡白海峡向公海驶去了……
德国潜艇总司令官邓尼茨得到这一情报后,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这时他却无法同远在奥克尼群岛附近的“U-47”号潜艇联系。同时,已经穿过柯克海峡的“U-47”号对英皇家海军的这一行动也一无所知。进入斯卡帕湾后,普里恩立即命令潜艇向海湾的西南角驶去,因为这里是英皇家海军舰队的主要停泊地。但是,当“U-47”号潜艇在10月13日午夜进入预定的目的地后,却发现这里空空如也,普里恩站在瞭望塔上,凭借基地的灯光可以分辨出西南边缘的弗洛塔岛、法拉岛,但就是没有发现停泊的舰艇,更没有发现航空母舰的影子。
普里恩非常失望,难道是这次行动泄密了?但他马上否定了这种想法。如果英军掌握了他的行动,那么他的潜艇是无论如何进不了柯克海峡,即使进来了,也会在这里遭到伏击。但是,这时的斯卡帕湾一片太平,根本没有不祥之兆。英军的舰队离开了基地,这完全是一种巧合和偶然。普里恩不甘心就这么空手而返,他在寻找新的打击目标。
50分钟以后,也就是10月14日凌晨0点30分左右,普里恩终于发现前方有两艘大型军舰,同时靠近海岸的地方,还停泊着多艘驱逐舰。这一发现又让普里恩兴奋起来,他立即命潜艇向左急转,向那两艘军舰靠拢。当距离最近的一艘军舰约2500米时,普里恩终于清晰地辨认出来,这艘大军舰就是英皇家海军中有名的“皇家橡树”号战列舰。
“炸掉它!”
普里恩在下达着战斗命令。“U-47”号潜艇立即进入最佳攻击阵位,3枚鱼雷处于发射状态。
两分钟后,随着普里恩的一声令下,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震撼着睡梦中的斯卡帕湾。庞大的“皇家橡树”号上火光冲天,凄厉的防空警报也尖叫起来。
英国第2舰队司令官格罗夫将军立即下令追查爆炸的原因,谁也没想到这是德军潜艇的偷袭。就在这时,“皇家橡树”号的底部再次传来可怕的爆炸声,普里恩再次下令对其实施了三雷齐射。这艘庞大的战列舰在一连串的爆炸声中立刻变得支离破碎,被炸碎的烟囱、舰桥和炮塔在空中飞舞,然后又像冰雹一样纷纷散落在海面上。巨大的油柜炸裂了,成吨的黑色燃油流向海中。“皇家橡树”号终于失去平衡,海水涌了进来,它摇晃了几下便轰然一声翻倒在海中,舰上活着的官兵呼号着逃出火海,许多人一头扎进海水中再也没有起来。
第二次爆炸才使刚从梦中惊醒的英军司令官明白过来了,他连忙把寻找肇事者的目标从空中转向海面,基地上的猎潜艇和驱逐舰也迅速地倾巢出动。探照灯的光柱把斯卡帕湾照得如同白昼。
然而,就在英军几十艘舰艇的追捕下,普里恩竟然率领着“U-47”号潜艇死里逃生,他们再一次穿越柯克海峡,又躲过了一串串深水炸弹致命的打击,终于在10月17日清晨,缓缓地驶进了德国的威廉港。德国潜艇部队司令官邓尼茨率领许多海军将领,亲自站在港口迎接普里恩和他的全体艇员。
当天下午,希特勒又派来一架专机,将普里恩和全体艇员接到柏林。希特勒亲自接见他们,并把一枚骑士十字勋章亲手佩戴在普里恩胸前。再立战功的“U-47”号潜艇也一时成了德国海军骄傲的象征。
一年之后,随着希特勒“海狮计划”的流产,一场海上封杀英国的战争也在大西洋上进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封杀战中,德国的海军尤其是德国的潜艇部队又屡建奇功,让英国的海军和商船队一次又一次地遭劫。
1940年6月17日,法国贝当政府投降以后,英国政府担心法国海军的装备落入德国人之手后对自己造成更大的威胁,便对法国海军的各种舰艇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有的被英军炸毁在基地里,有的则被迫开往遥远的太平洋,还有的被英军强迫驶入自己的海军基地,编入自己的舰队。
英国政府的这种做法实在是出于无奈,但马上引起德国人的警惕,同时也提醒了希特勒。于是,就在希特勒等待丘吉尔投降的日子里,便开始了对英国皇家海军和商船队进行毁灭性的打击。德军潜艇对英国的威胁越来越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始,盟军和中立国船只就被击沉了41艘,共计15.4万吨。到1939年底,损失的船只已达到114艘,总计42万吨。而到了1940年6月,德国在这个月里击沉的船只就多达58艘,共计28.4万吨。这其中受害最大的是英国的舰艇和商船队。德军潜艇不仅击沉了英国航空母舰“勇敢”号和战列舰“皇家橡树”号,同时还封锁了许多航道。这个昔日四通八达的海上帝国,此时就只剩下了环绕爱尔兰以北的一条航线曲折的西北航道。英国几乎被切断了海上生命线。
到希特勒的“海狮计划”流产的前后,德军潜艇对英国的封杀更猖獗了。德军潜艇部队司令官邓尼茨在法国沦陷之后,为了能更好地对付英国,他把他的潜艇部队从德国的威廉港移到了法国比斯开湾的洛里昂,在这里耗巨资修建一个巨大的洞库。这个洞库是为了防止盟军的袭击,大得可以容纳下德军的整个潜艇部队。潜艇从海上战场执行任务回来之后,就直接驶进这个洞库,进行修理和补给,然后再驶出洞库,到大西洋上去作战。从此,这个洛里昂潜艇基地,就为德军潜艇部队提供了一个最安全的后方。
在建立洛里昂潜艇基地的同时,这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军“UB-68”号潜艇的艇长,现在为德军潜艇部队司令官的邓尼茨将军,还根据自己十多年的实践经验,发明了一种令英国人头痛的“狼群”战术。
所谓“狼群”战术就是以几艘甚至几十艘潜艇同时去围攻袭击一个目标的作战方法。如果获得某个护航舰队的情报,并知道这个舰队的确定方位之后,岸上的潜艇司令部马上通知潜艇群赶往这支船队的所在地。一旦有一艘潜艇发现这一目标,马上就用无线电引导其他的潜艇向这一共同的目标出发。潜艇群一到,就马上编组成队,抢占护航队的上风,在水上发动夜袭,一连攻打数夜,直到把这个目标瓦解为止。在白天,这个潜艇群就全部分散避开这支护航的舰队。
邓尼茨的这种“狼群”战术,在当时给英国的护航舰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到1940年9月,邓尼茨的“狼群”就击沉英国20多艘商船和10多艘护航舰。
1940年10月16日晚,大西洋罗克尔岛西北方向的洋面上,一艘德国潜艇正在游弋。突然,这艘代号为“U-48”号的潜艇发现远处有30多个黑点正迎面驶来。黑点的前方和两翼,有3个小些的黑点在前前后后地跑动。
根据近一段时间海上作战的经验,“U-48”号潜艇长海因里奇?布莱克劳特少校马上意识到又是一笔生意来了。于是,他马上指令潜艇在夜幕的掩护下快速接近目标。在离目标约2000米的地方,海因里奇少校用潜望镜观察了一阵子,发现原来这是一支英国的大型船队,共有35艘商船,在3艘驱逐舰的护卫下,正缓缓地东行。
海因里奇弄清楚了这一情况之后,立即向洛里昂潜艇司令部发报,报告了这支商船队的位置、航向、航速和护航的兵力等各种情况,并请司令官邓尼茨立即指示行动。
还未等司令部发出指令,“U-48”号潜艇在发报以后,便马上悄悄地向这支商船队靠拢,立即朝3个彼此重叠的目标发射了鱼雷。鱼雷发射出去之后,“U-48”号潜艇立即掉转船头离开了。
两分钟后,水面上传来了两声剧烈的爆炸声,鱼雷命中了目标。一艘满载原油的油轮起火了,顿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把周围的海面映得通红;另一艘货船也被击中了,船底被炸裂了,汹涌的海水涌进舱内。两条遇难的商船开始下沉,桅杆上挂起了红色遇难信号。
“U-48”号潜艇得逞后便迅速撤出战斗,然而正当它急速下沉时,遭到了英军空军飞机和海军驱逐舰的围攻。一架桑德兰式飞机发现了它,便向它飞快地扑过来,扔下了两颗重磅炸弹。这时,“U-48”号已下潜到了潜望镜的深度,这两颗炸弹对它构不成威胁,艇长海因里奇正要松一口气,突然水听器内传来了可怕的螺旋桨噪音。在英军飞机的引导下,一艘英海军驱逐舰快速赶来,并在它的头上迅速投下了深水炸弹。“U-48”号周围响起了深水炸弹猛烈的爆炸声,潜艇在剧烈地摇晃着,艇内照明中断,许多艇员被摔出了战位。潜艇开始失去控制,开始下滑。
船员们拼命地爬回自己的战位,操纵着各种部件,控制潜艇下滑。这时,应急照明灯也亮起来了,艇内又恢复了正常,潜艇下滑到180米深处时,终于中止了下滑。深水炸弹在120米处爆炸,但这已经对潜艇构不成威胁了。危险已经过去了,但潜艇却不敢上浮,因为英军的驱逐舰还在它头顶上和四周搜索,一旦声呐捕捉到了它的动向,还是无法逃出驱逐舰的追捕。
潜艇只好继续在150米处浮游,而这时艇长海因里奇却非常焦急。海面上的英国商船队和护航舰随时都会改变航向,而他们却无法进行监控。邓尼茨也许这时正在向其他潜艇发出围歼的指令,“狼群”会迅速朝这里聚拢过来。一旦英国船队和护航舰改变了方向,而“U-48”号在150米深的水下,又无法把信息及时报告给基地。这种情况是十分危险的,不仅无法攻击对方的舰队,说不定还会把自己的潜艇导向对方的炮口。
这时,在洛里昂潜艇基地的邓尼茨也十分焦急。他已经命令其他的潜艇立即赶往原来的海面,但“U-48”号却突然失去了联系,中断了报告。“U-48”号潜艇在哪里?英国的商船队和护航舰又走哪条航线?邓尼茨对这些一无所知。
不过,邓尼茨在制定“狼群”计划时,他就认真研究了当时英军和盟国船队的航行情况。由于德军的封锁,整个英伦三岛往大西洋的航道,几乎就只剩下了爱尔兰北部的那条西北航道,其他的航道都被封锁了。邓尼茨根据这种情况,将德军所有的潜艇都配置在英伦三岛附近,并采取了三种对付英国船只的方案:一是将潜艇排成一线,来回搜索某片海域;二是组成一条固定的巡逻线,各艇之间的距离大约在25海里左右;三是排出一个长方形,封死某一片水域,每艘潜艇只负责搜索指定的水面,一旦发现有英国船只经过,就马上发出信号,其他的潜艇就像狼群一样汹涌而来,围住撕咬。
邓尼茨的这三种方案,基本上将英国的船只都置于他的监控之中,切断了英国与外界的海上联系。对于这样一个岛国来说,这种封锁计划实在能将其置于死地。
由于“U-48”号不能及时和基地取得联系,让这位潜艇部队的司令官一时一筹莫展,而他此时最担心的,还是“U-48”号潜艇的安全,弄得不好真要偷鸡不成蚀把米了。自从17日凌晨同“U-48”号失去联系之后,邓尼茨一直焦急不安。
17日下午5时,潜艇基地情报组又收到一份密电,报告那支英国商船队正在向南驶去。发来这份密电的是另一艘代号为“U-38”号的潜艇。邓尼茨得到这个情报之后真是喜出望外,尽管暂时还没有“U-48”号的消息,但那支英国商船队和3艘护航舰毕竟还没有逃出他的手掌心。接到情报后,邓尼茨立即向其他潜艇发出进攻的命令,再次实行他的“狼群”攻势。
18日下午6时,一支由12艘潜艇组成的“狼群”形成了,它们聚集在“U-38”号潜艇报告的位置上,抢先占领了阵位,做好了攻击的准备,只等黑夜来临,就对英国船队和护航舰发起攻击。
这是一次近距离的肉搏战,也是“狼群”围攻英国船队规模最大的战斗之一。德军潜艇部队总司令邓尼茨亲自坐镇指挥,竟将这支30多艘的英国商船队和3艘英军护航舰全部击沉。
20时15分,“U-46”号潜艇首先发起进攻,它迎头朝第4号货船施射了一颗鱼雷,紧接着,“U-100”号、“U-101”号、“U-123”号等8艘潜艇也一齐开火。它们有的钻到船队的中间,拦腰截击,有的在左右两侧进行夹攻。“失踪”了10多个小时的“U-48”号潜艇也甩掉了英军驱逐舰,此时正全速从尾部追击过来。
顿时,海面上火光冲天,爆炸声不断。首先中弹的第4号货船船底被炸裂,海水汹涌地涌进舱底。这是一艘满载3200多吨钢锭的货船,几吨重的钢锭死死地压在那里。船底炸裂后,起重机的吊塔也倾斜在一侧,船员们根本无法搬动这一块块沉重的钢锭进行抢修。眼看海水已涌上了船舷,货船快要沉没了,他们才赶快分乘4艘救生艇弃船逃命。当这些船员们刚一离开货船,下沉的货船发出一声巨响,发动机遇到冰冷的海水后爆炸了,海面上到处是漂浮物和油舱中流出来的燃油。
第4号货轮的沉没使整个船队一阵惊慌,护航的英国舰艇急忙赶来救援,打捞落水的船员,搜索德军的潜艇。但是这些护航舰上都没有雷达,在这漆黑的夜里,凭肉眼和望远镜是无济于事的。德军的潜艇施射了鱼雷之后都半沉半浮地逃之夭夭,等候在近处再发起第二次进攻。
这时,又有几艘货船被击中了,那些运载木材和棉纱的货船中弹后火光冲天。最吓人的要数几艘装运原油的货船,中弹后立即燃烧起来,熊熊的大火照得海面上一片通红,乌黑的浓烟和呛人的油味几乎让所有的人都要窒息。整个英国船队一片混乱,许多船上纷纷发射出红色和黄色的信号弹,向护航舰报警,但是3艘护航舰也疲于奔命自身难保。
“狼群”在继续疯狂地撕咬着英国商船队,不断地发射鱼雷。在第二次攻击中,又有几艘货船被击中,在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一艘艘地沉入海底。这时,那些未中弹的货船再也不指望这些护航舰了。它们便分散开来,向周围的海域四散逃命。在逃跑的过程中,一艘满载铁砂石的英国货船,刚逃出主航道不久也被“U-100”号潜艇击中了,在爆炸声中这艘货船摇晃了几下就很快地沉入大洋底下。还有一艘货船同时被三枚鱼雷击中,顿时被炸成碎块,这些燃烧的碎片就像一朵白色的云团一样,在空中翻滚了几下就消失了,海面上仅留下一个巨大的漩涡。
这时,三艘护航舰见无力回天,便盲目地发射了一通炮弹之后开始逃命。几艘德国潜艇一见,便争先恐后地追了上去。尽管护航舰上的炮弹和深水炸弹在一个劲儿地发射,但却没有一颗命中目标,依然抵挡不住这些追上来的潜艇。最后这三艘护航舰也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其中两艘被鱼雷击中后爆炸了,另一艘在慌乱之中撞上了一艘逃命的货船,结果“轰隆”一声巨响,它便同这艘货船同时飞上了天,同归于尽了。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海上大绞杀,激战过后的海面上,到处是漂浮的残骸、碎片和尸体,还没有沉入海底的船只仍在爆炸、燃烧,半空中火光熊熊、浓烟滚滚。这支由35艘货船和3艘护航舰组成的英国商船队,被邓尼茨的“狼群”一气吞掉了28艘,只有10艘遍体鳞伤的货船侥幸逃脱,但这些船上的货物也基本全部抛入了大海。这10艘货船之所以能生还,还要感谢德国潜艇上那些急性子的艇员。攻击一开始后,这些艇员几乎都是3雷齐射,结果到后来把所有的鱼雷都发射光了。
这场海战以德军的绝对胜利而告终,德军9艘潜艇无一损伤,艇员也无一人伤亡。天亮时分,“U-99”号、“U-101”号和“U-123”号等4艘鱼雷全部用光了的潜艇开始返航。而其他4艘鱼雷尚未用完的潜艇又向SC-7航线以西扑去。原来在“狼群”刚刚准备撤退时,德军潜艇司令部又传来命令,另一支英国船队又沿着爱尔兰西侧的SC-7号航线驶来,这支船队大部分是油船。
19日晚,以“U-48”号潜艇为首的5艘潜艇又传来捷报,它们在正西方向大约200海里处又大开杀戒,共击沉英国商船15艘,其中有12艘是油船。
大英帝国的海上生命线,就这样被邓尼茨的“狼群”死死地锁住了。
德军除了用邓尼茨的潜艇部队封杀英国的护航舰和商船队之外,还由德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派出大型的海军袭击舰到大西洋的各重要航道上,捕杀英军的护航舰队和商船。
1940年春夏之交,德军相继攻陷了挪威和西欧诸国之后,更加肆无忌惮地向英国和盟军的护航舰队发起进攻。1940年6月,5艘德军辅助巡洋舰驶离德国港口,开始在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等航道中游弋。截至当年9月止,它们共击沉船只36艘,总吨位达22.5万吨。
1940年10月底,德海军袖珍战列舰“舍尔海军上将”号奉命出海担任袭击舰。该舰在北大西洋上游弋了一周,都没找到袭击的目标。这段时间正是英国舰船遭到德潜艇沉重的打击之后,处于隐蔽状态之时,加上英国舰船损失惨重,所以海面上几乎见不到英国舰船的影子。但是,这并没有让欣尔舰长失望,他依然率领着这艘巨大的战列舰在海面上游荡,在捕捉战机。
直到11月5日,“舍尔海军上将”号上的侦察机才发现了目标。这是英国的一支商船队,由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港口返航,在一艘武装商船“杰维斯湾”号的护航下返回英国。“舍尔海军上将”号上的侦察机发现它时,它正在离这艘德国战列舰正东方60海里的洋面上航行,航速为15节。
欣尔舰长接到报告后,立即命令“舍尔海军上将”号全速前进,去截杀这支英国船队。
一小时后,“舍尔海军上将”号赶到这支船队右侧的2000米处,欣尔舰长立即下令开火,顿时全舰炮声轰鸣,英“杰维斯湾”号四周水柱升腾,被包围在一片硝烟炮火之中。这是一场敌我力量悬殊的海战,“杰维斯湾”号上的火力不及“舍尔海军上将”号上的十分之一。在遭到德军战列舰的袭击后,这艘军舰向周围的船队发出疏散的信号,让它们各自逃命,自己则冒着炮火冲上前缠住德军的战列舰,并立即开炮还击。
然而,炮战还不到15分钟,这艘英国护航舰就招架不住,中舱起火,甲板断裂,舰体上到处是弹痕。但是,它并没有临阵逃脱,它要同德军的“舍尔海军上将”号纠缠到最后一分钟。因为它纠缠的时间越长,给其他的商船争取逃跑时间就越多。这时“舍尔海军上将”号执意要把这艘武装商船击沉。一阵炮轰之后,欣尔舰长又命令第二次开炮。密集的炮弹接二连三地落在“杰维斯湾”号上,在甲板上爆炸。不多时,“杰维斯湾”号的主机房着火,油柜爆裂,整条舰成了一片火海。舰上的英军士兵眼看再也坚持不住了,便一个个套上救生衣,跳上救生艇,弃船逃命了。
在德军的第三次炮击之中,这艘护航舰终于爆炸了,化作一团碎片扑入空中,然后又落回海面,沉入大洋深处。
“舍尔海军上将”号炸毁了“杰维斯湾”号之后,便开始追杀英国的船队。在这次追杀中,有5艘英国商船被击沉。
这是德军“舍尔海军上将”号首开杀戒。它的出现又让英国航运船队一片惊慌。但是,得逞的“舍尔海军上将”号并没有马上返回基地,而是像一个魔鬼一样继续在洋面上游荡,逼得英国所有准备取道这条航道的船队和护航舰都像躲瘟疫一样,不得不停航两周,直到获悉这艘罪恶的战列舰过去之后才开航。而这两周的停航,无论是给英国的军火生产还是百姓的衣食住行,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由于英国舰船的停航,“舍尔海军上将”号在那里又找不到目标,便只好远航南大西洋,但在南大西洋它也经常找不到捕杀的目标,只好离开那里进入太平洋。直到1941年4月,这位罪恶的杀手才由北绕过维德兰群岛,返回基尔港德军海军基地。“舍尔海军上将”号这次行程共4.6万多英里,击沉和截获英军船只17艘,总吨位达11.3万吨,对英军构成了不可估量的威胁。尽管如此,英国皇家海军却无法派出兵力来对付这艘海上杀手了。
德国海军在派出“舍尔海军上将”号袭击英方舰艇的一个月之后,于1940年11月底派出“舍尔海军上将”号再次闯入大西洋。这艘军舰威力大,灵活性强,它一出巡,便使大西洋变成了英军舰艇的屠场。1941年3月中旬,“舍尔海军上将”号在亚速尔群岛附近巡航时,发现了一支由塞拉利昂返航的英国商船队。“舍尔海军上将”号立即扑上去猛烈开火。在历时一个小时的激战中,19艘英国商船被它击沉了17艘。
“舍尔海军上将”号得逞后,毫发无损地返回了基地。
1941年1月,德国海军又派出两艘战列巡洋舰进入大西洋。这两艘巡洋舰分别为“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标准排水量为31850吨,航速31节,以17节巡航速度行驶时,其续航力为1万海里。在纳粹海军上将卢金斯的指挥下,这两艘巡洋舰又在大西洋上专门截杀英军的护航舰和商船队。
这两艘巡洋舰进入大西洋后连连得手,又成为英国舰船的克星。2月15日,它们一举击沉了英国5艘商船,这5艘商船是英国一支远洋商船队中掉队的船只。
3月14日,卢金斯又指挥这两艘巡洋舰截住了英国的一支大型商船队,当时就截获了6艘油船,把它们押回德军基地。第二天,这两艘巡洋舰又继续对这支商船队发动袭击,并击沉货船1艘。两天内,共击沉和俘获英国船只8万吨以上,但英国海军依然对它们无能为力。
“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在游猎的两个月内,共击沉和俘获英国船只22艘,总吨位达11.5万吨以上。
除了派潜艇和海上袭击舰袭击英国的货船和护航舰以外,德军还派出许多由军舰改装成的商船在大西洋上攻击英国船只。从1940年4月到当年年底,德国的第一批6艘伪装商船共击沉英国船只54艘,总吨位达36.6万吨。这些英国船只大都是在远海被击沉的。这种伪装商船让英国的远海商船队防不胜防,其造成的威胁远远超出了袭击的本身,令英国航运部门和海军大伤脑筋。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40年6月以后的半年时间里,英国就有583艘商船和护航舰被德国的潜艇部队和海军舰艇击沉或俘获,损失总吨位达250万吨,差不多平均每星期就损失近10万吨货物,而这些被击沉的船只中,有许多还是英国从盟国和中立国租借来的,这无疑又让英国政府背上了一大笔债务。
德国的潜艇部队和海军舰艇对英国的海上封杀,给英国政府和英国皇家海军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这种后果使英国南海岸和东海岸的所有港口,其中包括海运特别发达的伦敦港实际上已处于瘫痪状态。由于许多海上航道被封锁,从大西洋上驶来的船只,只能由北绕过爱尔兰岛而集中在一条航道上,这样又为德国的潜艇部队和空军的袭击大开方便之门,从而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
同时,由于许多港口关闭,而使另一些港口的吞吐能力大大地超过了自身的负荷,从而造成港口阻塞,成批的货物来不及卸载,即使卸下来了也无法及时启运疏散。到1940年10月份,利物浦港和布里斯托尔港船只的卸载周期延长了一倍。在大战时期,这种状况所造成的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英国是一个岛国,它的存亡完全维系于正常的海上运输,希特勒对英国完成了三面包围的同时,又在海上对其进行封杀,实在是扼住了英国政府的咽喉。
但是,英国皇家海军面对德国的这种威胁,尤其是德国潜艇部队在大西洋重要航道上的威胁却根本无法应付。英国皇家海军在当时既要防止德国海军强渡英吉利海峡在英国本土登陆,又要进行远海护航,实在是首尾难顾,疲于奔命。
当时由于法国的沦陷,使德国人争取到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机会。德国的潜艇可以从法国的大西洋港口出发,游弋到西经250°的海域,而在1940年夏,英国的护航舰只能开到西经15°左右,约在爱尔兰以西200英里的地方,如果超出了这片海域,就如同进入了德国人制造的死亡地带,其命运往往是九死一生。
一个历来有“海上霸主”之称的海上强国,竟被德国人在海上扼住了它的生命线,这真不能不说是大英帝国的一大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