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读二十四史学领导智慧
10268300000042

第42章 诸葛亮“制、严、明、信”树军威

声誉是领导人施政的有力武器,尤其当你在竞争环境中处于劣势时,更要靠声誉支撑自己。

治军,是诸葛亮的强项。过去,他同刘备的分工,犹如刘邦与萧何。刘备在前方开拓,抓作战,他在后方支援,抓治国。治国与治军是相通的。

街亭失败后,诸葛亮面临很大困难,因为通常战争失败,往往导致内政上的严重后果。诸葛亮却善于以失败为改革机遇,开始了最著名的治军实践。他认为,街亭失利证明军队有问题,要抓住明罚、思过、减兵省将三个方面实行变通。

明罚,是严明赏罚。马谡如何处理?他街亭战败,论罪应死,但是善于出谋,南征时出了攻心之计,要不要念在人才难得饶恕他?不能饶。益州风气过分宽纵,必须咬咬牙,严肃军纪。于是诸葛亮考察每个微小的功劳,甄别壮士烈士,重用王平,加拜其为参军,进位讨寇将军,杀街亭失利者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马谡同诸葛亮私交好,情如父子,在狱中写信给诸葛亮要求申王法,处死自己,说:“希望深思舜杀鲧用禹的大义,使我们平生的交情不因此事受损害,我虽死在黄泉下也无遗憾。”诸葛亮亲往临祭马谡,十万大军闻知此事无不流泪。

蒋琬却不满意。他在成都主持丞相府事务,后来到汉中,见诸葛亮便道:“天下未定,杀智谋人士,太可惜了。”

诸葛亮心中隐痛,流泪道:“孙子、吴子的军事思想为什么能够无敌于天下呢?就是执法严明。所以晋王悼公的弟弟杨干违反军法,魏绛杀了他驾车的仆人。现在四海分裂,北伐战争才开始,如果废除了法纪,靠什么去战胜敌人呢!”

变通的第二方面是思过,找出失得教训。这件事不能只靠自己,要发动大家一起作。诸葛亮向僚属说:“从今以后,凡忠心谋国者,只努力批评我的缺点错误,那么大事可定,贼人可死,大功可以翘足而待了。”

诸葛亮不仅口头承认有错误,而且采取行动。在街亭之战中,他提拔一向赏识的马谡,违背刘备临终“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叮嘱,违背众人启用魏延、吴壹的意见;没有亲临街亭前线,临机处置,减少和避免失误。他果断地承担领导责任,宣布:这次失利,“不在兵少,在一个人身上。”

杀马谡后,向后主上疏,再次承担责任:“我以微弱才能,担任不能胜任的职务,亲自执掌兵权,激励三军,不能对部队进行典章制度的教诲和申明法令,不能临事谨慎,以致有街亭违背军令的错误和箕谷疏于戒备的过失,这都归过于我任人无方。我没有知人之明,考虑事情糊涂。按照《春秋》的原则,战争失利责罚主帅,我的职务应该承当这个责罚。请允许贬降自己三级,以督罚这个过错。”

在他的要求下,后主把他降为右将军,代理丞相,令他一如既往总管各项事务,诸葛亮把自己的错误布告天下,使人人知晓。

变通的第三方面是减兵省将,裁减了冗兵冗将。人数少了,部队更加精干、战斗力更强了。此外,还抓紧进行军事训练。

通过改革、整顿,蜀军战士经过了选拔和训练,士气高昂,面目一新,忘记了失败。这次治军实践,证明诸葛亮善于处败。在实际生活中,百战百胜的将帅是没有的,问题是能否像诸葛亮那样,败后变得聪明起来。

此后,诸葛亮伴随着北伐,不断从法治、装备、后勤、战术等多方面加强治军,逐渐形成全面强军的治军之路。

他治军,用儒、道思想,但更倾向法家。战争时期,法家思想比较管用,也是时尚如此。当时,统治思想界几百年的经学身价大跌,曹操等人思想不受羁绊,十分解放。曹操爱好法术,天下轰然贵重刑名。而在诸葛亮,家世还有尚法传统,祖父诸葛丰任西汉元帝时司隶校尉,以执法不避权势闻名,诸葛亮深受家世尚法的影响。他抓住“制、严、明、信”四个字,以法强军,继曹操之后,领以法治军的一代风骚。

他要建立“有制之兵”,作为执法的基础:“有制之兵,即使将领没有才能,也不会被打败;无制之兵,即使将领有才能,也不会取胜。”

话说得似乎有点偏激。然而历来的将领、兵书大都强调将帅,如今强调“制”,显然看问题深入了一步。

诸葛亮治军严,不仅对待兵士和低级将吏来说,军法如山;对于高级官员呢?诸葛亮的态度,是使之同样如山,决不网开一面。蜀国最大高官,除了自己,还有也受遗诏辅政的李严。诸葛亮继斩了马谡、贬了自己以后,又贬了李严。

诸葛亮治军,还讲究“明”,赏罚上劝戒分明,他说:“我的心像一杆秤,不能替人畸轻畸重。”

诸葛亮治军,还讲究“信”,说话算数,遇到多大困难也不食言。据说在一次北伐作战时,诸葛亮在祁山,守卫险要。按照十分之二轮休的制度,部队在战场的兵力应为8万人,其余的应当返回家乡轮休。这时魏兵开始列阵,参谋人员觉得敌军强大,没有实力不能制胜,建议暂停轮休一个月,以便集中兵力,造成气势。

诸葛亮不同意,说:“我统兵作战,以大信用为根本。轮休将士收拾行装等待行期,妻儿子女翘首盼望计算归期,虽然面临作战困难,但论道义不能废除轮休。”

各营迅速传下命令:丞相叫轮休人员马上上路回家。

轮休将士又是高兴,又是感动,派人向丞相请求,留下不走,打一仗再说。非轮休的更加跃跃欲试,一心死战。大家彼此鼓励道:“诸葛公的恩情又高又大,战死也报答不了。”

临战那天,莫不拔刃争先,以一当十,一战大捷。诸葛亮把蜀国人数有限的军队操纵成一支强大的力量,靠的是“制、严、明、信”四个字。

诸葛亮的布局功夫集中在一点上:察人、观势、用计。在他的一生中,我们不难看到,他的眼光非常厉害,能把人的心思掏得一干二净,他的判断能力总是超出几大步,他的用兵技巧总是出乎意料。一个“空城计”,是他操纵敌人最突出的智慧。

如果你要成为强者,就得学会布局,就必须在智力和能力两方面都强,才能把办不到的事办到,把别人不敢想的事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