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读二十四史学领导智慧
10268300000026

第26章 尊重事实勇于认错

作为一个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为所欲为,没有人敢轻易去指出他的对与错,但是,秦始皇却能迅速主动地改正自己的过错。最能体现他闻过即改特点的,是换用老将王翦灭亡楚国、消灭秦国最后一个劲敌这件事。

王翦是秦国名将,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曾先后领兵平定赵、燕、蓟等地。

王翦之先出于姬姓周朝的国姓。东周灵王的太子晋因为直谏而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时人称为“王家”,因以为氏,从此改姓王氏。王翦“少而好兵,始皇师之”。王翦用兵多谋善断。他还是嬴政的军事老师。

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在灭亡韩、赵、魏,迫走燕王,多次打败楚国军队之后,秦王嬴政决定攻取楚国。发兵前夕,秦王嬴政与众将商议派多少军队入楚作战。青年将领李信声称:不过用二十万人。而老将王翦则坚持: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曾轻骑追击燕军,迫使燕王喜杀死派荆轲入秦行刺的太子丹,一解秦王心头之恨,颇得秦王赏识。听了二人的话,秦王嬴政认为王翦年老胆怯,李信年少壮勇,便决定派李信与蒙武率领二十万人攻楚。王翦心中不快,遂借口有病,告老归乡,回到频阳。

秦王嬴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李信、蒙武攻入楚地,先胜后败,“亡七都尉”(《史记·王翦列传》),损失惨重。楚军随后追击,直逼秦境,威胁秦国。秦王嬴政闻讯大怒,但也无计可施,此时他才相信王翦的话是符合实际的。但王翦已不在朝中,于是秦王嬴政亲往频阳,请求王翦重新“出山”。他对王翦道歉说:“寡人未能听从老将军的话,错用李信,果然使秦军受辱。现在听说楚兵一天天向西逼近,将军虽然有病,难道愿意丢弃寡人而不顾吗?”言辞恳切,出于帝王之口,实属不易。但是王翦依然气愤不平,说:“老臣体弱多病,脑筋糊涂,希望大王另外挑选一名贤将。”秦王嬴政再次诚恳道歉,并软中有硬地说:“此事已经确定,请将军不要再推托了。”王翦见此,便不再推辞,说:“大王一定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嬴政见王翦答应出征,立刻高兴地说:“一切听凭将军的安排。”

秦王嬴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尽起全国精兵,共60万,交由王翦率领,对楚国进行最后一战。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王翦身上,亲自将王翦送至灞上,这是统一战争中任何一位将领都未曾得到过的荣誉。嬴政与众不同的性格再次显露出来,他知错就改、用人不疑的品性,使他再次赢得了部下的信任,肯为之卖命。

受到秦王如此信任和厚爱,对荣辱早已不惊的王翦丝毫没有飘飘然之感,他知道,秦国的精锐都已被他带出来了,而如果得不到秦王的彻底信任,消除他的不必要的顾虑,自己在前方是无法打胜仗的,而且他本人和全家乃至整个家族的命运都不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所以,当与秦王分手时,王翦向秦王“请美田宅园甚众”。对此,秦王尚不明白,他问:“将军放心去吧,何必忧愁会贫困呢?”王翦回答:“作为大王的将军,有功终不得封侯,所以趁着大王亲近臣时,及时求赐些园池土地以作为子孙的产业。”秦王听后,大笑不止,满口答应。大军开往边境关口的途中,王翦又五度遣人回都,求赐良田。对此,秦王一一满足。有人对王翦说:“将军的请求也太过分了吧!”王翦回答:“不然!秦王粗暴且不轻易相信人。如今倾尽秦国的甲士,全数交付我指挥,我不多请求些田宅作为子孙的产业以示无反叛之心,难道还要坐等秦王来对我生疑吗?”

王翦不仅会用兵,而且深知为臣之道,他摸透了秦王嬴政的为人品性,所以采取了“以进为退”的策略,以消除秦王对自己可能的怀疑之心。同时,从王翦的话语中可以看出,秦国的制度是十分严密的,王翦率领全部精锐远出作战,不仅不敢生反叛之心,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秦王表示不反之心。不是不生,而是不能也。秦国严密的维护君权的制度,使得任何人不敢造次。

王翦不负重托,经过一年的苦战,终于灭了楚国。

从对王翦在灭楚问题上前后态度的变化,显示了秦王嬴政所具备的非凡的操纵才能。这种素质和才能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也不是每一位君主或最高领导人所能够具备的,它们是秦王嬴政得以实现统一中国目标的基本保证。所以,秦始皇能够灭六国、统一中国不是偶然的。

秦王嬴政用王翦代替李信取得了灭楚战争的胜利,但是对于曾大败于楚军、令秦军备受耻辱、使秦王嬴政极为恼怒的李信,秦王嬴政不仅没有给予任何处罚,相反仍用之不疑。后来,秦王嬴政派李信与王翦的儿子王贲进攻败退到辽东的燕王,生擒燕王;之后,还攻代,得代王;最后攻入齐国,再擒齐王。得胜回朝后李信因功而受封为陇西侯。

打了败仗而不受处罚,还能戴罪立功,取得骄人的战绩,最后因功封侯,这是秦王嬴政用人之道取得成功的又一典型事例。为什么秦王嬴政对李信情有独钟,给予如此的厚爱?问题的答案恐怕还是从秦王嬴政本人是年轻人,李信也是年轻人,二人之间更能沟通和相互理解这个角度解释更合理一些。同时,秦王嬴政看出了李信的才能,所以对他破例。另外,李信为秦王嬴政带回了令其痛恨不已的燕太子丹的首级,恐怕也是秦王嬴政不处罚李信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李信在那次战斗中所表现的勇猛敢战的精神,给秦王嬴政的印象太深刻了。

不管怎么说,以君主之尊,能主动放下架子,在事实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还是很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