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10266800000073

第73章 无心政事:在其位不谋其事

一个人如果不是高高地坐在皇帝宝座上,即使他是个败家子,最多也只能败一家。穆宗李宥高高地坐在皇帝宝座上,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败家子,那他败的就不只是一家而是一国了。

历史上有一种说法:穆宗是“昏主”,长庆宰相是“庸才”。穆宗朝一共任命了14位宰相:韩弘、裴度、李夷简、皇甫镩、令狐楚、张弘靖、萧侥、段文昌、崔植、杜元颖、王播、元稹、李逢吉、牛僧孺,另有5位使相(即为地方节度使加宰相的名号):刘总、田弘正、李光颜、李想、刘悟。其中,除了王播、元稹、牛僧孺等少数人外,多系名门之后。这些宰相在穆宗朝均以才学著称,但因朝廷之上党派分野,一边是“庸才”无法发挥作用,另一边“良才”也常常英雄无用武之地,再加上他们在职时间都不长,大大影响了穆宗朝宰相作用的发挥。穆宗是宦官拥立,即位以来对他们大加赏赐,很是优待,使宦官的权势进一步膨胀。

清·信笺穆宗虽频繁换相,宠信宦官,但他也不是一个糊涂透顶的皇帝。穆宗比较重视对刑部、大理寺、御史台等执法部门官员的任用,强调要选拔“有志行词学,兼详明法律”者。值得一提的是,长庆元年(821年)十月,唐朝与吐蕃各派大臣在长安西郊会盟,表示从此以后,罢兵修好,消除旧怨,“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双方划分了各自的实际控制地区。长庆三年,双方在拉萨大昭寺前立了唐蕃会盟碑。长庆会盟是双方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从此,确保了唐蕃的和睦共处,增进了双方的文化交流。与此同时,穆宗又于长庆元年,册立西北少数民族回纥的新君为“宠德可汗”,并许宪宗之女太和长公主与其和亲。长庆和亲回纥,解除了回纥对唐西北地区的威胁,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往来,使双边关系度过了一段很是和睦的时期。

对外关系的稳定是穆宗朝的一大亮点,但由于穆宗缺乏治国的才能,更不具备远大的政治理想,他的一生,大肆的封赏、无度的游乐占去了很多时间,国内发生了幽州朱克融和成德镇王廷凑的叛乱,导致河朔地区重陷混乱之中。由于穆宗的荒淫和不问政事,河朔三镇再次变成了藩镇割据的势力范围,宪宗年间取得的一点成绩,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全部丧失了。不久,周围藩镇纷纷叛乱,甚至以不奉朝廷命令为荣。短短几年,藩镇听命中央朝廷的大好局面消失殆尽。

为君之道是什么?皇帝的位置不是只会享乐便可坐稳的。家国天下之事都应悉数操心,以苍生疾苦为己任,方能治国持家。唯有独善其身方可兼善天下,国破则家亡,个人的享乐便不可再继续。因此,天子应以天下为己任,享乐是次要的,在其位谋其事,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