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10266800000067

第67章 内禅之谜:成大事者不拘小义

不能不说,宪宗是依靠宦官的拥立和发动宫廷政变才迅速获取了皇权,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做个有所作为的天子,便不会愧对这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了。

宪宗李纯即位时已经27岁。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宪宗一路从一个普通的郡王到被册封为皇太子,后又以太子监国。紧接着,宪宗得父皇顺宗传位,八月九日正式于宣政殿即位,用了4个月的时间便登上了权力的最高顶峰,因此,仅仅在位六个月之余的顺宗内禅不能不被视为神秘。

唐·韩滉·文苑图宪宗于八月九日正式即位以后,八月十七日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突然暴病身亡,而韦皋是最早向朝廷提出让皇太子监国的。皇太子不仅监国了,并成为了九五之尊,而韦皋却亡命九泉之下,这难道仅仅是一种巧合吗?当时,主张皇太子监国的,还有与韦皋相距甚远的荆南的裴均、河东的严绶。这种行动一致的做法是否有幕后的指使?让人不能不想到极有可能是在宫中掌握禁军、拥立宪宗的宦官所为!

同年十月,山人罗令则从长安前往秦州,奉太上皇诏令,向陇西经略使刘澭请兵,谋划废宪宗另立皇帝。在德宗朝时,舒王李谊与顺宗李纯一直是政治上的有力竞争者,宫中的宦官等势力也一直看好他,很难说罗令则矫诏废立,就是想利用这样的政治惯性拥立舒王。意想不到的是,刘澭告密,罗令则被逮捕了。宪宗一方面以名马金银财物厚赐刘澭,另一方面诏令禁军审问罗令则,将其党羽杖死。但是,对于宪宗来说,最大的便利是借机诛杀了政敌。宪宗即位,舒王的政治价值在宦官眼里自然也就丧失了,所以,在刘澭将罗令则押送到长安以后,舒王也就必死无疑了。

唐宪宗顺宗以太上皇的身份迁居兴庆宫以后,还能够与朝臣相见吗?宪宗在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初一,率群臣为太上皇上尊号。十八日,宪宗突然下诏称太上皇旧病没有治愈,向天下宣布了太上皇的病情。十九日顺宗便死于兴庆宫,同时,迁殡于太极殿发丧。人们不由生疑,太上皇顺宗是不是早就死了?十八日向天下通报太上皇的病情,是不是欲盖弥彰的做法?想掩盖太上皇被害死的真相,恰恰暴露出当权者的做贼心虚,暴露出太上皇死因的可疑之处。将太上皇直接杀死,正是拥立宪宗的那些人为了消除一切可能的隐患,打消有着和罗令则一样想法的一些人的幻想的做法。这么做,自然是为了达到稳固宪宗地位及讨取拥立之功的目的。宪宗当时已是成人,这个过程他不会不知,在权力的诱惑之下,他利欲熏心,为了做成“九五之尊”,对父亲动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元和十四年(819年)七月,群臣讨论给宪宗上尊号时,宰相崔群认为“睿圣”的尊号已经可以,不必再加“孝德”,宪宗听了怒不可遏,竟然把崔群贬到湖南任了一个观察团练使。宪宗执意于“孝德”二字,正说明了他“内有惭德”,从这一侧面,反映出宪宗极有可能参与了逼迫父皇顺宗内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