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孟子原来这样说
10242400000034

第34章 人穷志不短

“原典”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孟子·告子上》

“古句新解”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就能活命,得不到就饿死,(但如果)吆喝着施舍给人,路上的饿汉也不愿接受;如果用脚踢着施舍给人,那就连乞丐也会不屑一顾的。

在这里,孟子论述了一个与孔子如出一辙的观点,那就是“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俗话说,“人穷志不短”,人穷并不可耻,穷得没了骨气才可耻。有骨气的人绝不会因为一点点财物就任人践踏自己的尊严,更不会因为禁不住诱惑就做出出卖良心的事。

季德胜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治疗蛇毒的著名专家。其治毒秘方,是他的先祖们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的,而且由于此方“传子不传女,世代不外传”,所以季德胜视秘方比生命还宝贵。

秘方的内涵,全在于“秘”。祖父传给父亲时,有多少味药,季德胜不清楚。这个秘方,不是单方,药味繁多,他的先祖在代代相传中,秘方药味有没有进行增减变化,季德胜更无从得知,不过他曾经听父亲说过,季家的秘方是一代胜一代,代代有发展。这就暗示了秘方的药味是有增减变化的。他父亲传给他的是一个囊括几十味动植物药的“乱方”,没有固定的药物剂量,一般凭目测、凭经验信手抓药配制而成。这个秘方,不仅药物种类多,而且用药量大,病人服用很不方便,有时疗效也不稳定。于是,在季德胜独立闯江湖的第三个年头,他决心把秘方简化成一个服用方便、疗效更高的秘方。

经过无数次的筛选与试验,季德胜用了近十年的时间,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他将秘方中的各种药物研成粉末,加药液调和,用手工做成直径2.5厘米、厚O。5厘米的黑色药饼,和一种状如梧桐子的药丸,每个药饼和药丸都印有红色“季”字标记,亮出了“季德胜蛇药”的牌子,继续走江湖、卖蛇药。

有一年春季,季德胜来到苏州,不少蛇伤患者经他治疗,无不痊愈。同年秋季的一天,一个日本商人以“交朋友”为名,请季德胜赴宴,并送上钞票、礼品,夸奖季德胜是他的良师益友,要拜季德胜为师。季德胜深知,日本商人这样做,目的只不过是为了骗取他的蛇药秘方。所以,当时的他虽然穷困潦倒,却人穷志坚,不为金钱所动,随即以“去城外山上采药草,改日细谈”为借口,连夜逃离了姑苏城。事后他说:“我是中国人,就算穷死、饿死,也绝不会把秘方卖给日本人!”

骨气是人的精神支柱,也是奋发向上的动力。如果一个人为了钱财而出卖人格,为了巴结有钱人而奴颜婢膝,那他将真的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