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选择决定一生
10240500000017

第17章 把握好生活的进退时机

1.输在起点,但要赢在终点

俗话说:“英雄不怕出身低。”一个人的起点低些没有关系,只要有清醒的头脑,过人的勇气及胆识,那么你也可以拥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结局。

中国古代一位智者李斯从一个“厕所鼠”混成“粮仓鼠”的经历能给我们特殊的启示。

李斯出生于战国末期,是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人,少年时家境不太宽裕,年轻时曾经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官。至于他的性格为人,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插叙了一件小事,能够极形象地说明。据说,在李斯当小官时,曾到厕所里方便,看到老鼠偷粪便吃,人和狗一来,老鼠就慌忙逃走了。过了不久,他在国家的粮仓里又看到了老鼠,这些老鼠整日大摇大摆地吃粮食,长得肥肥胖胖,而且安安稳稳,不用担惊受怕。他两相比较,十分感慨地说:“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意思是说,人有能与无能,就好像老鼠一样,全靠自己想办法,有能耐就能做官仓里的老鼠,无能就只能做厕所里的老鼠。这个小故事,形象地揭示了李斯的性格特征,也预示了他未来的结局。

为了能做官仓里的老鼠,求得荣华富贵,他辞去了小吏职务,前往齐国,去拜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荀子为师。荀子虽是继承了孔子的儒学,也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但他对儒学进行了较大的改造,较少地宣扬传统儒学的“仁政”主张,多了些“法治”的思想,这很适合李斯的胃口。李斯十分勤奋,同荀子一起研究“帝王之术”,即怎样治理国家、怎样当官的学问,学成之后,他便辞别荀子,到秦国去。荀子问他为什么要到秦国去,李斯回答说:

“人生在世,贫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最大的悲哀,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干出一番事业来。齐王萎靡不振,楚国也无所作为,只有秦王,正雄心勃勃,准备兼并齐、楚,统一天下,因此,那里是寻找机会、成就事业的好地方。如果尚在齐、楚,不久即成亡国之民,能有什么前途呢?所以,我要到秦国去寻找适合我个人的机会。”

荀子同意李斯前往秦国入仕,但他告诫李斯要注意节制,在成功之际想想“物忌太盛”的话,不要一味地往前走,必要的时候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李斯来到秦国,投到极受太后倚重的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很快就以自己的才干得到了吕不韦的器重,当上了小官。官虽不大,但有接近秦王的机会,仅此一点,就足够了。处在李斯的位置,既不能以军功而显,亦不能以理政见长,他深深地知道,要想崭露头角,引起秦王的注意,唯一的方法就是上书。他在揣摩了秦王的心理,并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后,毅然给秦王上书说:

凡是能干成事业的人,全是能够把握机遇的人。过去秦穆公时代国势很盛,但总是无法统一中国,其原因有二:一是当时周天子势力还强,威望还在,不易推翻;二是当时诸侯国力量还较强大,与秦国相比,差距尚未拉开。不过从秦孝公以后,周天子的力量急剧衰落,各诸侯间战争不断,秦国已经趁机强大起来了。现在国势强盛,大王贤德,扫平六国真是如掸灰尘,现在正是建立帝业、统一天下的绝好时机,大王千万不可错过了。

这些话既符合秦国及各诸侯国的实际情况,又迎合了秦王的心理,所以赢得了秦王的赏识,被提拔为长史。接着,李斯不仅在大政方针上为秦王出谋划策,还在具体方案上提出意见,他劝秦王拿出财物,重贿六国君臣,使他们离心离德,不能合力抗秦,以便秦国各个击破。这一谋略卓有成效,李斯因而被秦王封为客卿。李斯在秦国开始崛起了,后来终于做到丞相的高位。

李斯受茅厕老鼠和粮仓里老鼠的不同际遇启发,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那就是,要做粮仓里的那只老鼠。李斯是个有志气的人,而头脑的清醒更为他插上了翅膀,使他为自己选择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终点。

生活有时就像打牌,如果你不幸抓到了一手烂牌,那也不要紧,重要的是你要尽心尽力地打好。很多时候,看来是输多赢少的烂牌也能打出好成绩。

2.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糟糕

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有时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把它放大,把一点小事想得太过严重,结果事实证明我们是在自寻烦恼,有时候一件事也许还有转机,我们却自己先泄气了,认为已经无法挽回了;有时我们觉得自己是最倒霉的那个人,事事不顺,其实是我们自己不够用心;还有的时候,我们只是片面地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可实际上,它还有非常美好的一面,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所以,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千万别忘了提醒自己:别难过!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有一则寓言是这样讲的:

某日,野兔们聚集在一起,彼此诉起苦来,认为他们的生活充满危险和恐惧,人、狗、鹰和其他动物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它们。他们觉得与其这样活着担惊受怕,还不如一死了之来得痛快。

野兔们拿定主意后,便立即纷纷奔向池塘,准备投水自尽。蹲在池塘边的青蛙,一听到兔子跑来的声响,马上都跳到水中去了。领头的野兔眼见此状,说道:“别忙,朋友们,别再吓得自寻短见了!你们来看,这儿有些动物比我们还胆小哩!”

野兔们以为自己整天担惊受怕很可怜,但通过与青蛙对比之后,它们才发现其实并不像它们想象的那样。

事实上,通常让我们大惊小怪的事情,如果拿来跟别人的遭遇相比,那简直是不值得一提,但是,我们为何经常把自己极其微小的不如意,当成好似是生命中的重大挫折?

其实,原因就出在我们喜欢借着夸大自己的不幸,来凸显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喜欢借着小题大做,来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

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人存在。而且这还不算,他们会极力地夸大自己的不幸,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令自己真的陷入更大的不幸之中。

法国少年琼斯读书总很费力。高二年级时,他向一位心理学家求教。“我一直很用功,但成绩总是很差。”琼斯苦恼地说。

“问题就在这里,孩子。”心理学家说,“你一直用功,但进步不大,你再学下去,恐怕也是浪费时间。”

孩子用双手捂住了脸:“那样,我爸妈会很难过的,他们一直巴望我有出息。”心理学家用一只手抚摸着孩子的脑袋“工程师不识简谱或画家背不出九九表,这都是可能的,但每个人都有特长——你也不例外。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特长。到那时,你就叫你爸爸、妈妈骄傲了。”琼斯从此再也没去上学。

琼斯开始替人整建园圃,修剪花草。不久,雇主们开始注意到这个小伙子的手艺,他们称他为“绿色使者”——因为凡经他修剪的花草无不出奇的茂盛美丽。特别是他将市政府前一块肮脏的污秽场地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花园。全城百姓都争相夸赞小琼斯。

25年后的琼斯仍没学会英国话,也不懂拉丁文,微积分他更是不懂,但他已经成为一名园艺家,以色彩和园艺享誉国内外。

琼斯认为自己是不幸的,因为他虽然努力了但成绩仍然不好。在心理学家的鼓励下,他改变了原有的不幸想法。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于是他开始发挥了他的特长,最终他因此而成为了一名园艺家。

是的,有些时候和别人比起来,我们是不幸的。比如有人可以住洋房、开豪华汽车,但我们却只能在生存的边缘努力挣扎。但如果你真的就在这样的不幸中沉沦下去,那才是真正的不幸。有的人用夸大可怜来引起别人注意,但别人并不是真正在注意你,你只不过是在充当别人的笑料罢了。能够引起别人注意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改变你的消极想法,自己去创造一片幸运的天地。

3.生活中要懂得变通

人要懂得变通,不能只在一棵树上吊死,此路不通就换条路,有更好的机会就赶快抓住,不要死抱着原来那棵树不放,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应该掌握变通的智慧。

事实上,在人的一生中,不止一次地与机会擦肩而过,你需要的只是正确地认识它们。当你为自己确立了目标之后,你真正能做的只是抓住机会。这样,那些令你熟视无睹的看似偶然的事件就会变成真正的机会。几乎任何一件事都会创造出一种机会。即使是偶然的不幸事件发生,你也应努力接受,勇敢面对现实,不能把它们作为无所事事的借口。

无论生活环境如何,起点并不是人今后发展潜能的指示灯。英国侨民在白手起家的富翁中占有的比例是英国本土居民的四倍。很多白手起家的富翁并没有名校毕业的背景。问题的根本在于,成功与人的背景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它更多的因素在于人的自信、变通能力和把握机会的能力。

从前有甲乙两个年轻人,他们住在同一村庄,也是最要好的朋友。由于居住在偏远的乡村谋生不易,他们就相约到远方去做生意,于是变卖了田产,带着所有的财产到远方去了。

他们首先抵达一个生产麻布的地方,乙对甲说:“在我们的故乡,麻布是很值钱的东西,我们把所有的钱换成麻布,带回故乡一定会有利润的。”甲同意了,两人买了麻布,细心地捆绑在驴子背上。

接着,他们到了一个盛产毛皮的地方,那里也正好缺少麻布,乙就对甲说:“毛皮在我们故乡是更值钱的东西,我们把麻布卖了,换成毛皮,这样不但我们的本钱收回了,返乡后还有很高的利润!”

甲说:“不了,我的麻布已经很稳妥地捆在驴背上,要搬上搬下多么麻烦呀!”

乙把麻布全换成毛皮,还多了一笔钱。甲的驴背上依然是麻布。他们继续前进到一个生产药材的地方,那里天气酷寒,正缺少毛皮和麻布,乙就对甲说:“药材在我们故乡是更值钱的东西,你把麻布卖了,我把毛皮卖了,换成药材带回故乡一定能赚大钱的。”

甲拍拍驴背上的麻布说:“不了,我的麻布已经很稳妥地捆在驴背上,何况已经走了那么长的路,卸上卸下太麻烦了!”乙把毛皮都换成药材,还赚了一笔钱。甲依然有一驴背的麻布。

后来,他们来到一个盛产黄金的城市,那充满金矿的城市是个不毛之地,非常欠缺药材,而此地的麻布也很少见。乙对甲说:“在这里药材和麻布的价钱很高,黄金很便宜,我们故乡的黄金却十分昂贵,我们把药材和麻布换成黄金,这一辈子就不愁吃穿了。”

甲再次拒绝了:“不!不!我的麻布在驴背上很稳妥,我不想变来变去呀!”乙卖了药材,换成黄金,又赚了一笔钱。甲依然守着一驴背的麻布。

最后,他们回到了故乡,甲卖了麻布,这给他带来的利润仅仅是蝇头小利,和他辛苦的远行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而乙把黄金卖了,便成为当地最大的富豪。

人的一生在某些方面就像做生意,有的人其终点与起点没有什么区别,而另一些人能把自己的一生这笔“生意”越做越大,区别就在于是否在做出人生重大选择时有一种经营的心态,而经营是需要变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