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实用心理学3
10239800000073

第73章 自负能使万事空

《三国演义》中的祢衡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但性情高傲自负,总是看不起别人,几乎把当时的名士骂了个遍,唯有孔融和杨修他还能稍稍看得进眼里,也常常称赞他们,但那称赞也自负得可以:“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馀子碌碌,莫足数也”;孔融把他推荐给曹操,他却由于“素相轻疾”看不起曹操,不肯去拜见,而又“数有恣言”放纵地批评曹操。后来,他担任了曹操的“鼓史”,不堪侮辱,遂击鼓骂,乃至后来终被曹操“借刀杀人”。祢衡的悲剧固然有历史的客观原因存在,然而他的自负和自大何尝又不是原因之一。

自负心理就是盲目自大,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人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我认知、自我意志和自我情感体验。人评价自己,要靠自我认知。人过高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负;过低地评价自己,则表现为自卑。自负往往以语言、行动等方式表现出来。

自负的一般表现为:

(1)自视过高。

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别人都不行。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这种人时时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不顾及别人,对人没有丝毫的热情,似乎人人都应为他服务,结果落得门庭冷落。

(2)看不起别人。

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这种人固执己见,唯我独尊,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总爱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3)过度防卫。

这种人有明显的嫉妒心和很强的自尊心,当别人取得一些成绩时,其妒嫉之心便油然而生,极力去打击别人,排斥别人。当别人失败时,幸灾乐祸,不向别人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同时,在别人成功时,这种人常用“酸葡萄心理”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形成自负的原因:

(1)过分娇宠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无疑是一个人自负心理产生的第一和主要根源。对于每个人来说,他们的自我评价首先取决于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看法,家庭则是他们自我评价的第一参考系。父母的过分宠爱、夸赞、表扬,会使他们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从而产生自负心理。

(2)生活的一帆风顺。

人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各种经验。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生活中遭受过许多挫折和打击的人,很少有自负的心理,而生活中的一帆风顺,则很容易养成自负的性格。假如一个人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学校又出类拔萃,深得老师的宠爱,同学朋友们都围着他转,就会很容易养成自信、自傲和自负的个性。

(3)片面的自我认识。

自负者往往缩小自己的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自负者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知之明,同时又把自己的长处看得十分突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自然产生自负心理。当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时,往往会养成自负的个性。这种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自认为了不起,成功时完全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失败时则完全归咎于客观条件的不合作,过分自恋和自我中心,把自己的举手投足都看得与众不同。

(4)情感上的原因。

一些人的自尊心特别强烈,为了保护自尊心,在交往挫折面前,常常会产生两种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防御心理:一种是自卑心理,通过自我隔绝,避免自尊心的进一步受损;另一种就是自负心理,通过自我放大,获得自卑不足的补偿。例如,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人,深怕被经济条件优越的人看不起,就在表面上摆出看不起别人的样子。这种自负心理是自尊心过分敏感的表现。

克服自负的良方:

在某种意义上讲,人不能没有自负。在适当的范围内,自负可以激发人们的斗志,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念,使我们能够勇往直前。但是,自负又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脱离实际的自负不但不能帮助人们成就事业,反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严重的还会影响心理健康。“满招损,谦受益”是《尚书》里的古格言,用来教人修身养性,寥寥六字,言简义丰;一位伟人的解释就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的反面自然就是骄傲自大,无论你有多大的成就,多高的水平,只要盲目地骄傲自满,狂妄自负,迟早有一天会栽跟头。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自负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

(1)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

自负者的致命弱点就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他人的观点,接受批评即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的方法。它并不是让自负者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过去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形象。

(2)与人平等相处。

自负者视自己为上帝,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者以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

(3)提高自我认识。

要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放,未免失之偏颇。我们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不能孤立地去评价,应该放在社会中去考察,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又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4)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

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你过去是个英雄,但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我们每个人都该有一种虚怀若谷的心态来面对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