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实用心理学3
10239800000058

第58章 不要丢了西瓜,捡芝麻

有一位成功的商人,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他一辈子装聋作哑。

原来是这样的:

顾客走进他的店里,指着一件商品问:“这个多少钱?”

“什么啊?”商人手贴着耳朵问。

“这个多少钱?”

“什么?有多少?”

“到底是多少钱!”顾客对商人恼怒了。

“哦。这个多少钱啊?稍等一下。”

商人对屋里的人喊:“老板,这个柜台上的东西多少钱啊?”

里屋传出一阵带着睡意又不耐烦的吼声:“不是说了嘛,那里的商品要80块钱!好了,别烦我!”

“哦,这样啊,好的!”商人回过身来对着顾客。

“您也听到了,老板说要50块,不过我给您便宜点,40块你拿走怎么样?”

顾客暗自窃喜,匆匆付过钱后一溜烟就走了。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贪小便宜的心理,在买东西的时候可能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老板,这件衣服怎么卖啊?”“320块一件。”“这么贵,便宜一点嘛。”“好嘛,你诚心要的话给个价吧。”“这样,给个整数200块好了。”这个时侯,如果老板很爽快地答应了的话,顾客就会有一种上当的感觉,觉得自己的价格给高了,说不定150块都能买到,但是自己说出去的话又不能收回,特别是好面子的男子汉们,只有硬着头皮买下来,但是心里却极不舒服,失去了购物的乐趣。而相反,如果200块的价格老板始终不干,找了诸多诸如“200块,进价都不到,你再添点就优惠给你了。”“我们是小本生意,现在金融危机,生意很难做,房租、水电、人工,各项费用都很高,我们利润很薄的,所以你再添点……”磨蹭半天你都不同意,然后潇洒地甩手走人,没走多远,老板大声叫道:“好好好,回来,我亏本卖给你了!”此时你暗暗窃喜,立刻返回,像捡了个大便宜一样,美滋滋地付钱拿货走人,临走还被老板表扬一顿,“说实话,从来没卖过这么低的价格,像你这么会讲价的,我还是第一个遇到。”殊不知,上一个顾客180元买到的时候,他也这样说。

同样的价格,两种不同的心理感受,这就是贪小便宜的心理表现。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这种心理常常被不法商家利用,兜售假冒伪劣产品。比如有些商家打着店面转让、最后三天、亏本处理的旗号,结果许多天后发现他还在处理。诸如此类,当我们面对这些诱惑时,如何把握自己,避免上当,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是首要的。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分价钱,一分货。”也是这个道理。当然,和谐的消费环境也呼唤商家诚信经营,合理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