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实用心理学3
10239800000040

第40章 巧妙地转移话题

在各种讲话场合中,出乎意料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这就要求讲话者一定要机警、灵敏,有随时可以应对一切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包括超前应变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调节具体的策略和措施。在讲话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冷场、尴尬局面,或谈话触及他人隐私、隐痛的时候,就不要再继续谈下去了,要立即转换话题把自己引到有利区域。

约翰?洛克菲勒是世界著名的富翁,可他在日常开支方面却很节俭。一天,他到纽约一家旅馆去投宿,要求住一间最便宜的房间,旅馆经理巧言相劝道:

“先生,您为何要住便宜的小房间呢?您儿子住宿的时候,总是挑最豪华的房间呀!”

约翰?洛克菲勒答道:“不错,我儿子有一个百万富翁的父亲,可我没有啊!”

这个例子中,约翰?洛克菲勒将自己有钱的问题巧妙地改换成父亲是否有钱的问题,从而转换了谈话的方向,使自己顺利地摆脱了困境。碰到类似的情况有以下几种应对策略:

(1)巧变角度转换话题。

巧变角度是指运用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和体验的不同,把对方的话从多方面加以理解,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来进行阐述,进而达到转换话题的目的。

(2)借题发挥巧转话题。

借题发挥地转换话题,是指根据说话时的情景或者是身边的事物等为话题去转变,但在转换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巧”,才能使对方无言以对,心服口服。

老刘的一个老同学来家里看望老刘,两个人在客厅里天南地北地聊着天,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用晚餐的时间了。老刘有个小儿子,才五岁,跑到老刘旁边趴在他肩膀上咬耳朵。老刘和同学聊得正高兴,很不耐烦地对儿子说:

“这么没有礼貌!当着客人的面咬什么耳朵?叔叔不是外人,有话快说!”

儿子一听爸爸这么说,就大声说道:“妈妈叫我告诉你,家里没有菜,不要让客人在家吃饭。”

一时之间两个大人都愣住了,多尴尬!怎么解释啊?

老刘脑筋一转,伸手抱起儿子,用手指刮了一下儿子的小鼻子,然后说道:“你妈妈今天这么给面子!以前家里来客人她都让在家里吃饭,今天居然大方得要到外面饭店去吃!好!咱就听你妈妈的,不在家吃,去外面饭店!”

尴尬局面的出现,往往是刹那间的事情,如果缺乏镇静,那只能是手足无措、乱上加乱。老刘遇到这样的事情,就算是百年难遇的了,他居然还能保持镇静,随机应变、巧妙发挥,可真算是一个应变高手了。

(3)以假乱真,虚实参半。

以假乱真、虚实参半技巧,是指在交谈时,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可以以假乱真,运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策略,巧妙地改换话题。

明初时期,有一个知府姓曹,自称是曹操的后代。一天,他去看戏,正逢演《捉放曹》。扮演曹操的赵生把曹操的奸诈阴险表演得惟妙惟肖,曹知府见自己的祖宗被辱,不觉大怒,当即派差役传赵生治罪。

差役欲带赵生,赵生不明白原因,差役就把原因告诉了他。赵生便随差役进府。曹知府见赵生昂然而来,拍案喝道:

“尔等小民,见本知府怎不下跪?”

赵生瞪眼回答道:“大胆府官,既知曹丞相前来,怎不降驾而迎?”

曹知府气得脸色铁青:“你,你,谁认你是曹丞相?你是唱戏假扮的!”赵生冷笑一声说:“大人既然知道我是假扮者,又为何当真,欲将我治罪呢?”曹知府只好放了赵生。

赵生就是运用了以假乱真的技巧,把曹知府的荒谬、无理取闹,如法炮制,运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策略,使对方的谬论不攻自破,巧妙地转换了话题。

(4)避重谈轻,转移注意力。

避重谈轻、转移注意力是指在谈话时,提出一个更新鲜有趣的话题,利用好奇心理,把对方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改变谈话方向,叉开原来的话题。

例如:当孩子看到火车时,常常会问:“妈妈,火车为什么跑得那么快啊?”

而这个问题一两句话也讲不清楚,就算讲,那些深奥的道理小孩子也未必能理解,于是你可以说:

“是啊,火车跑得可快了!过几天妈妈带你去姥姥家,咱们就坐这么快的火车。”

这样孩子多半是会高兴得拍着小手,说起去姥姥家的事了。

这个例子就是利用了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通过说起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而回避孩子的问题,使孩子的注意力转移,从而转换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