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实用心理学3
10239800000024

第24章 换一个角度换一片天

也许平时你就常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思考行事。假如你还没有这样做,那么你的说话技巧便有待提高。说话的过程是让对方理解,付诸行动等一连串步骤,而其最终目的便是满足自己的欲望。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有一位17岁的姑娘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在高级珠宝店当售货员的工作。在圣诞节的前一天,店里来了一位30岁左右的顾客,他衣衫褴褛,一脸的悲哀、愤怒,他用一种不可企及的目光,盯着那些高级首饰。

姑娘要去接电话,一不小心,把一个柜台上装戒指的展示架碰翻,六枚精美绝伦的金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捡起其中的五枚,但第六枚怎么也找不着。这时,她看到那个30岁左右的男子正向门口走去,顿时,她明白戒指在哪儿了。当男子的手将要触及门柄时,姑娘柔声叫道:

“对不起,先生!”

那男子转过身来,两人相视无言,足足有一分钟。

“什么事?”他问,脸上的肌肉在抽搐。

“什么事?”他再次问道。

“先生,这是我头一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是不是?”姑娘神色黯然地说。

男子长久地注视着她,终于,一丝柔和的微笑浮现在他脸上。

“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是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

停了一下,他向前一步,把手伸给她:

“我可以为您祝福吗?”

他转过身,慢慢走向门口。

姑娘目送着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转身走向柜台,把手中握着的第六枚金戒指放回了原处。

这位姑娘成功地要回了青年男子偷拾的第六枚金戒指,关键是在尊重谅解对方的前提下,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情言语和站在对方的立场博得对方的真切同情。对方虽是流浪汉,但此时却握有会让她丢掉“饭碗”的金戒指,极有可能使她也沦为“流浪汉”,因此,“这是我头一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这句真诚朴实的表白,饱含着惧怕失去工作的痛苦之情,也饱含着恳请对方怜悯的求助之意,终于感动了对方,对方也巧妙地交还了戒指。试想,如果呵责怒骂,甚至叫来警察,也可能找回戒指,但姑娘的“饭碗”能保得住吗?

站在对方的立场看待问题确实不容易,但却不是不可能。具体该怎么做呢?以下几个步骤可供借鉴。

(1)明确劝说到底为了谁。

说服他人,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对方着想。如果你心中有如此自觉,认为:“那是再自然不过了的。”你便握有成功之门的钥匙,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寥寥无几。在劝说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忘记这个最基本的东西。因此,无论你学会多少技巧也无法成功,这就好比在不甚稳固的地基上,建造设计外观精美的房屋,但房子却随时可能会倾倒。所以当你准备开始说服某人时,务必事先确认此次行动是为了谁。成功的劝说,是建立在为对方利益着想的基础上的,这一点应该牢记在心中。

(2)确认自己的劝说态度。

在你企图说服别人前,必须确定你究竟希望对方做出怎样的行动。具体而言,这时的你只需要考虑自己的想法,不要估计对方的情况。试想直接披露你真正的想法吧,如此一来,你的劝说内容究竟是为己还是利人就不言而明了。在此阶段请先要求自己做到坦白内心真正的想法。

(3)设身处地为对方设想。

一般而言,人们之所以会造成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的局面,是因为没有事先设想对方会有哪些反应。请在进行说服前,先假设自己是那位被说服的对象,看看面对这样的劝说自己会做什么感想。

要完全避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的事情发生,得事先做好充分的调查,其具体步骤如下:

①已经设定的劝说目标,自己是否能够接受?

②若不能接受,别人能够接受的程度是什么?

③自己是否能够接受自己常用的劝说方式?

④听到什么样的劝说内容,你才肯付诸行动?

(4)将自己的想法与对方的想法做一些调整。

在弄清楚自己真正的目的后,如果贸然付诸实践,依旧很容易导致失败。因此,还必须再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同时加以研究。当然,由于立场不同,结果必然会相互抵触。那么,两者之间的差异究竟是什么?是否能够消除?如果不能消除又该怎么办呢?而能够消除的具体方法到底是什么呢?综观这些问题,其实只要你的头脑里存在“站在对方的立场,给他面子为他着想”,那么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了。